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4467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可用于检验重型汽车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是否合格,其结构为:包括框架、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后连接板、前检测块、前检测销、中检测销和U型检测块,其中,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焊接在框架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上,热处理后可数控加工保证检测精度;前检测块与前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中检测销与中连接板可拆卸连接,U型检测块与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前检测销固定在前检测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投入少,能方便直观的在线检测重型汽车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及时纠错、减少浪费;2、检测时包含步骤少,步骤简单,不需要借助其他检测设备和装置,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白车身检测一般是使用三坐标检测设备在特定的检测装置(检测支架或平台)上进行,然后再分析检测数据。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准确,但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效率不高,无法做到实时在线监测,从而无法及时纠正批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装配尺寸不合格)。白车身下部一般不仅是主拼焊装夹具的定位基准,也是三坐标检测装置的检测基准,一旦下部总成的装配尺寸不合格,则会严重影响白车身的整体尺寸,从而无法及时发现不合格品、纠正处理不合格品,浪费大量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其结构合理、制造简单、方便在线使用且投入少。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白车身下部检具检验重型汽车驾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其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包括框架、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后连接板、前检测块、前检测销、中检测销和U型检测块,其中,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焊接在框架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上,热处理后可数控加工保证检测精度;前检测块与前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中检测销与中连接板可拆卸连接,U型检测块与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前检测销固定在前检测块上。具体工作时,前检测销可活动并穿过前检测块孔插入工作平台(翻转支架)孔以检测同轴情况;中检测销一端与中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插入工作平台(地板纵梁)的检测孔内;U型检测块一端与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卡在工作平台(地板纵梁)的两侧。优选的,考虑到检测块的检测面的表面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测面磨损快,更换频繁需安装拆卸方便,所述前检测块与前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中检测销与中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亦为螺栓连接。优选的,考虑到安装拆卸方便,所述U型检测块与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考虑到成本、检测精度(不易变形)和重量,所述框架、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均为铝合金型材制成的。一种利用上述白车身下部检具检验重型汽车驾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前检测块插入工作平台的检测面处,即将白车身下部检具左右两侧的前检测块放入白车身开档处(左右两侧的前检测块间距为理论开档值的下差),翻转支架靠近发动机罩一侧的内面后,用塞尺或检测块(厚度可设计为理论的公差带值)检测实际开档值(Y向)是否超出理论开档值的上差;2)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前检测销插入工作平台的检测孔处,即将可活动的前检测销穿过前检测块孔插入翻转支架孔内以检测同轴情况,可插入即为合格;3)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中检测销插入工作平台的检测孔处,即将中检测销插入地板纵梁孔内以检测前后装配尺寸(X向),可插入即为合格(参照地板纵梁孔直径和X 向装配尺寸公差设定中检测销的直径);4)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U型检测块卡在工作平台的两侧,即将两侧的U型检测块分别卡在地板纵梁的两侧以检测白车身下部总成后部的装配尺寸(Y向和Z向),可卡入Y向即为合格,重力作用下检测闪缝一侧U型检测块底面与地板纵梁平面的间隙(用塞尺或检测块)以检测Z向装配寸,间隙小于Z向装配公差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5)记录检测情况和各处间隙值后,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前检测销撤出工作平台的检测孔,即将可活动的前检测销撤出翻转支架孔,拿下白车身下部检具,检测重型汽车驾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的工作便完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制造简单且投入少,能够方便直观的在线检测重型汽车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及时纠错、减少浪费;2、检测时包含步骤少,步骤简单,不需要借助其他检测设备和装置,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白车身下部检具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白车身下部检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框架;2、中检测销;3、中连接板;4、U型检测块;5、后连接板;6、前连接板;7、前检测块;8、前检测销。图5为检测步骤示意图,其中,A 步骤1 ;B 步骤2 ;C 步骤3 ;D 步骤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包括框架1、前连接板6、中连接板3、后连接板5、前检测块 7、前检测销8、中检测销2和U型检测块4,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前连接板6、中连接板3和后连接板5分别焊接在框架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上,热处理后可数控加工保证检测精度;前检测块7与前连接板6可拆卸连接,中检测销8与中连接板3可拆卸连接, U型检测块7与后连接板5可拆卸连接;前检测销8固定在前检测块7上。具体工作时,前检测销8可活动并穿过前检测块7孔插入工作平台(翻转支架) 孔以检测同轴情况;中检测销2 —端与中连接板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插入工作平台(地板纵梁)的检测孔内;U型检测块4 一端与后连接板5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卡在工作平台(地板纵梁)的两侧,如图4所示。4考虑到检测块的检测面的表面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测面磨损快,更换频繁需安装拆卸方便,所述前检测块7与前连接板6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中检测销2与中连接板3 的连接方式亦为螺栓连接。考虑到安装拆卸方便,所述U型检测块4与后连接板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考虑到成本、检测精度(不易变形)和重量,所述框架1、前连接板6、中连接板3 和后连接板5均为铝合金型材制成的。一种利用上述白车身下部检具检验重型汽车驾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见图4和图5)1)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前检测块7插入工作平台的检测面处,即将白车身下部检具左右两侧的前检测块7放入白车身开档处(左右两侧的前检测块7间距为理论开档值的下差),翻转支架靠近发动机罩一侧的内面后,用塞尺或检测块(厚度可设计为理论的公差带值)检测实际开档值(Y向)是否超出理论开档值的上差;2)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前检测销8插入工作平台的检测孔处,即将可活动的前检测销8穿过前检测块7孔插入翻转支架孔内以检测同轴情况,可插入即为合格;3)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中检测销2插入工作平台的检测孔处,即将中检测销 2插入地板纵梁孔内以检测前后装配尺寸(X向),可插入即为合格(参照地板纵梁孔直径和X向装配尺寸公差设定中检测销的直径);4)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U型检测块卡4在工作平台的两侧,即将两侧的U型检测块4分别卡在地板纵梁的两侧以检测白车身下部总成后部的装配尺寸(Y向和Z向), 可卡入Y向即为合格,重力作用下检测闪缝一侧U型检测块4底面与地板纵梁平面的间隙 (用塞尺或检测块)以检测Z向装配寸,间隙小于Z向装配公差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5)记录检测情况和各处间隙值后,将白车身下部检具两侧的前检测销8撤出工作平台的检测孔,即将可活动的前检测销8撤出翻转支架孔,拿下白车身下部检具,检测重型汽车白车身下部总成装配尺寸的工作便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后连接板、前检测块、前检测销、中检测销和U型检测块,其中,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焊接在框架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上,前检测块与前连接板连接,中检测销与中连接板连接,U型检测块与后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下部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后连接板、前检测块、前检测销、中检测销和U型检测块,其中,前连接板、中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焊接在框架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上,前检测块与前连接板连接,中检测销与中连接板连接,U型检测块与后连接板连接;前检测销固定在前检测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爱华郝祥元林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