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Cu掺杂Bi2S3基热电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2398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量Cu掺杂Bi2S3基热电材料,该热电材料以纯度为99.99%金属单质Bi、Cu粉及单质S粉为原料,按照化学通式CuxBi2-xS3(其中x为Cu组成元素的摩尔分数,x取值范围为0.001≤x≤0.05)配置,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成块体材料。该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地制备出微量Cu掺杂Bi2S3块体热电材料,微量Cu进入Bi2S3晶格,提高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优化功率因子,并且形成与基体结构共格的Cu-S纳米析出物,大幅降低热导率,使得Bi2S3基块体材料的热电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微量Cu掺杂Bij3基热电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热电材料能够直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热电器件无污染、零排放并且结构轻便、体积小、寿命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热电器件为核心元件的热电模块在半导体制冷、温差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与常规的制冷方式和传统电源的竞争中,热电器件实现广泛应用的关键是提高热电制冷和热电发电的效率。热电性能以无量纲热电优值ZT来表征, ZT=TS2 O/K,S是赛贝克系数,O是电导率,K是热导率,T是绝对温度;S20称为功率因子,用来表征热电材料的电传输性能,热导率κ是载流子热导率^和晶格热导率之和。性能良好的热电材料需要具有高的功率因子和低的热导率。但是上述各物理量相互关联,都与载流子浓度有关,高的载流子浓度有利于获得高的功率因子,但也会使载流子热导率上升,因此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必须控制合适的载流子浓度,并且降低晶格热导率。提高块体材料热电性能的方法有掺杂、织构、成分控制等。这些方法在提高功率因子的同时, 热导率小幅增加;或者功率因子略微下降的同时,热导率大幅下降,综合影响热电优值的提升。Cu是一种良导体,具有变价,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掺杂元素,但目前还未见到有关 Cu掺杂Bij3基热电材料的相关报道。同时Cu不同于其他掺杂元素,Cu与S极易形成可用通式Cu2_xS (O^x^ 1)表示的一系列化合物。因此如果在Bij3中进行Cu掺杂实验时, 虽然Cu掺杂能部分程度优化载流子浓度,这与其他元素掺杂效果类似,有利于改善其功率因子。但当Cu掺杂量较大或控制不当时,Cu与S容易形成第二相杂质,将会导致体系的电阻率大幅增加,室温下相比纯Bij3的电阻率剧增3个数量级以上,不利于热电性能的提升。 本申请专利恰恰是利用Cu与S极易形成Cu2_xS (O^x^ 1)系列化合物的特性,将第二相杂质控制在纳米尺度,使其在基体组织中形成大量与基体相结构共格的Cu-S纳米析出物, 在优化其功率因子的同时大幅降低其晶格热导率,达到提升热电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简单、方便、精确地制备出微量Cu掺杂的财2&基块体材料,解决热电材料性能优化过程中,难以同时提高功率因子和降低热导率的问题,大幅提高 Bi2S3基块体材料的热电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量Cu掺杂Bij3基热电材料,该热电材料以纯度为 99. 99%金属单质Bi、Cu粉及单质S粉为原料,按照化学通式CurBi2-J3 (其中ζ为Cu组成元素的摩尔分数,χ取值范围为0. 0010. 05)配置,混合均勻,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成块体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过控制各种原料的加入量,精确控制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使得在机械合金化过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微量的Cu进入Bij3晶格中,调节载流子浓度, 提高功率因子并形成与基体相结构共格的Cu-S纳米析出物,在不影响电导率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其晶格热导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能够简单、方便、精确地制备出微量Cu掺杂的Bij3 基块体热电材料,通过微量Cu的掺入既提高样品的功率因子又大幅降低样品的热导率。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微量Cu掺杂硫化铋基热电材料块体的断口扫描电镜照片。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微量Cu掺杂硫化铋基热电材料的TEM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按Cu: Bi S摩尔比0. 001:1. 999 3分别称量高纯的(99. 99%)Cu粉、Bi粉和S粉,混合,放入球磨罐中,抽真空后充入Ar气,循环三次,使Ar气充满球磨罐,将球磨罐密闭。然后将球磨罐放入球磨机,400 rpm球磨10h,完毕后将球磨罐取出,往球磨罐中注入100 ml 无水乙醇,在此过程中,保持Ar气流通,以免破坏惰性保护气氛,250 rpm湿磨30分钟。将粉取出,放入干燥箱干燥,温度为80 °C,时间为2 h。干燥粉末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成块体, 模具直径为20 mm,升温速度为100 V /min,温度300 °C,压力20Pa,保温时间为5 min。 最后得到微量铜掺杂的Cu^Bifh热电材料,经过测试、计算573 K时其功率因子为200 WfcT1IT2,热导率为 0. 6 WnT1IT1tj实例2按Cu: Bi S摩尔比0. 002 1. 998 3分别称量高纯的(99. 99%)Cu粉、Bi粉和S粉,混合,放入球磨罐中,抽真空后充入Ar气,循环三次,使Ar气充满球磨罐,将球磨罐密闭。然后将球磨罐放入球磨机,450 rpm球磨15 h,完毕后将球磨罐取出,往球磨罐中注入IOOml 无水乙醇,在此过程中,保持Ar气流通,以免破坏惰性保护气氛,300 rpm湿磨1 h。将粉取出,放入干燥箱干燥,温度为80 °C,时间为12 h。将干燥的粉末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成块体,模具直径为10 mm,升温速度为100 °C/min,温度550°C,压力60 1 保温时间为5 min。 最后得到微量铜掺杂的Cuacici2Biu9i^3热电材料,经过测试、计算573 K时其功率因子为240 WfcT1IT2,热导率为 0. M WnT1IT1tj实例3按Cu: Bi S摩尔比0. 007 1. 995 3分别称量高纯的(99. 99%)Cu粉、Bi粉和S粉,混合,放入球磨罐中,抽真空后充入Ar气,循环三次,使Ar气充满球磨罐,将球磨罐密闭。然后将球磨罐放入球磨机,300 rpm球磨20 h,完毕后将球磨罐取出,往球磨罐中注入100 ml 无水乙醇,在此过程中,保持Ar气流通,以免破坏惰性保护气氛,425 rpm湿磨3 h。将粉取出,放入干燥箱干燥,温度为80 °C,时间为8 h。将干燥的粉末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成块体, 模具直径为25 mm,升温速度为100 V /min,温度400 °C,压力40 Pa,保温时间为5 min。 最后得到微量铜掺杂的Cuacici7Biu9J3热电材料,经过测试、计算573 K时其功率因子为303 WfcT1IT2,热导率为 0. 3 WnT1IT1tj实例4按Cu: Bi S摩尔比0. 01 1. 993 3分别称量高纯的(99. 99%) Cu粉、Bi粉和S粉,混合,放入球磨罐中,抽真空后充入Ar气,循环三次,使Ar气充满球磨罐,将球磨罐密闭。然后将球磨罐放入球磨机,450 rpm球磨15 h,完毕后将球磨罐取出,往球磨罐中注入100 ml 无水乙醇,在此过程中,保持Ar气流通,以免破坏惰性保护气氛,200 rpm湿磨3 h。将粉取出,放入干燥箱干燥,温度为80 °C,时间为2 h。将干燥的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成块体, 模具直径为15 mm,升温速度为100 V /min,温度580 °C,压力40 Pa,保温时间为5 min。 最后得到微量铜掺杂的CuacilBiui^热电材料,经过测试、计算573 K时其功率因子为175 WfcT1IT2,热导率为 0. 65 WnT1IT1。实例 5按Cu: Bi :S摩尔比0. 05:1. 99:3分别称量高纯的(99. 99%) Cu粉、Bi粉和S粉,混合,放入球磨罐中,抽真空后充入Ar气,循环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Cu掺杂Bi2S3基热电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成分以纯度为99.99%金属单质Bi、Cu粉及单质S粉为原料,化学通式为CuxBi2-xS3,其中x为Cu组成元素的摩尔分数,x取值范围为0.001≤x≤0.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萍葛振华于昭新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