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连体式轮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367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连体式轮系,其特征在于,连体支重轮通过轴承孔与两轴承的外圆过盈配合在一起,两轴承之间通过隔套间隔,油封的外圆与连体支重轮的油封孔过盈配合,芯轴的外圆与轴承的内孔过盈配合,并以轴承的端面定位,芯轴与垫圈内孔配合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端盖外圆与连体支重轮内孔配合后用螺栓锁紧固定。通过以上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轮系零部件合成一个连体轮系零部件,保证了两端外圆和轴承孔的同轴度要求,提高了装配精度和轮系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零部件,具体说是一种新型连体式轮系新,属于农用机械行业。
技术介绍
目前,农用机械用到的轮系根据需要大多是由左右两个轮系零部件通过芯轴连接在一起来传递皮带的,当左右两轮系零部件加工状态不一致时,将导致皮带跟轮系不能很好的配合,影响皮带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连体式轮系新。该连体式轮系将两端单体轮系零部件合成一个连体轮系零部件,避免了对两单体轮系零部件进行分体加工导致装配状态不一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连体支重轮通过轴承孔与两轴承的外圆过盈配合在一起,两轴承之间通过隔套间隔,油封的外圆与连体支重轮的油封孔过盈配合,芯轴的外圆与轴承的内孔过盈配合,并以轴承的端面定位,芯轴与垫圈内孔配合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 端盖外圆与连体支重轮内孔配合后用螺栓锁紧固定。通过以上设置,本专利技术将轮系零部件合成一个连体轮系零部件,保证了两端外圆和轴承孔的同轴度要求,提高了装配精度和轮系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体支重轮2、油封3、轴承4、隔套5、芯轴6、垫圈7、螺母8、端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连体支重轮1通过轴承孔与两轴承3的外圆过盈配合在一起, 两轴承3之间通过隔套4间隔,油封2的外圆与连体支重轮1的油封孔过盈配合,芯轴5的外圆与轴承3的内孔过盈配合,并以轴承3的端面定位,芯轴5与垫圈6内孔配合后通过螺母7锁紧固定,端盖8外圆与连体支重轮1内孔配合后用螺栓锁紧固定。权利要求1.新型连体式轮系,其特征在于连体支重轮通过轴承孔与两轴承的外圆过盈配合在一起,两轴承之间通过隔套间隔,油封的外圆与连体支重轮的油封孔过盈配合,芯轴的外圆与轴承的内孔过盈配合,并以轴承的端面定位,芯轴与垫圈内孔配合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 端盖外圆与连体支重轮内孔配合后用螺栓锁紧固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连体式轮系,其特征在于,连体支重轮通过轴承孔与两轴承的外圆过盈配合在一起,两轴承之间通过隔套间隔,油封的外圆与连体支重轮的油封孔过盈配合,芯轴的外圆与轴承的内孔过盈配合,并以轴承的端面定位,芯轴与垫圈内孔配合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端盖外圆与连体支重轮内孔配合后用螺栓锁紧固定。通过以上设置,本专利技术将轮系零部件合成一个连体轮系零部件,保证了两端外圆和轴承孔的同轴度要求,提高了装配精度和轮系的使用性能。文档编号F16H55/36GK102269255SQ20111013819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李文学, 杨奎全, 王舜昌 申请人:诸城市威尔浦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连体式轮系,其特征在于:连体支重轮通过轴承孔与两轴承的外圆过盈配合在一起,两轴承之间通过隔套间隔,油封的外圆与连体支重轮的油封孔过盈配合,芯轴的外圆与轴承的内孔过盈配合,并以轴承的端面定位,芯轴与垫圈内孔配合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端盖外圆与连体支重轮内孔配合后用螺栓锁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舜昌杨奎全李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威尔浦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