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870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包括热场箱以及设置在热场箱内的加热器,热场箱顶部保温碳毡上设有吊杆孔及电极孔,一吊杆穿过吊杆孔将加热器固定在保温碳毡上,穿套在电极孔上的电极与加热器导电连接,吊杆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T型吊杆护套;电极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倒T型电极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吊杆护套设计成T型,套设在吊杆孔内,并分别与吊杆孔内壁及吊杆外壁紧密接触,提高了吊杆护套的保温效果;同时,将构成电极护套的两个半圆筒及两个半圆环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方式,避免了在相应的连接接头淤积灰尘造成漏电的缺陷;而且,吊杆护套和电极护套均采用氮化硼材料制成,更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避免烧出灰尘的现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多晶硅铸锭炉热场中,通过吊杆将加热器固定于保温碳毡上,并在吊杆顶部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吊杆护套,同时,在加热器的电极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电极护套。现有的吊杆护套由于结构上的限制,使得设置在热场顶部保温碳毡上的吊杆孔过大,导致热场保温效果不好,而且吊杆在吊杆孔内易晃动;现有的电极护套通常由两个半圆筒及两个半圆环构成,两个半圆筒之间以及两个半圆环之间均采用平面对接的方式连接, 这种对接方式容易在连接接头处淤积灰尘,造成漏电,影响护套的绝缘性。而且,现有的吊杆护套和电极护套均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而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间过长后,容易在其表面烧成一层灰尘,同样造成漏电,影响护套的绝缘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及绝缘效果好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包括热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热场箱内的加热器,热场箱顶部保温碳毡上设有吊杆孔及电极孔,一吊杆穿过所述吊杆孔将加热器固定在保温碳毡上,穿套在所述电极孔上的电极与所述加热器导电连接,所述吊杆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T型吊杆护套;所述电极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倒T 型电极护套。优选地,所述吊杆护套为氮化硼材料制成,其上部为圆环形,悬挂于所述吊杆孔外的保温碳毡上,其下部为圆筒形,下部内壁与所述吊杆外壁紧密接触,下部外壁与吊杆孔内壁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电极护套为氮化硼材料制成,其上部为一圆筒,下部为一圆环形垫圈,所述圆筒内壁与电极外壁紧密接触,圆筒外壁与所述电极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电极孔外保温碳毡下方。优选地,所述圆筒由两个半圆筒扣合而成,该两个半圆筒的扣合面分别设有相互扣合的第一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将两个半圆筒扣接。优选地,所述垫圈由两个半圆环扣合而成,该两个半圆环的扣合面分别设有相互扣合的第二卡扣,通过所述第二卡扣将两个半圆环扣接。优选地,所述吊杆为T型,所述吊杆的顶部悬挂于吊杆孔外保温碳毡上方,其下部延伸至穿过所述加热器,并通过与螺母的配合将所述加热器固定于保温碳毡上。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将吊杆护套设计成T型,套设在吊杆孔内,并分别与吊杆孔内壁及吊杆外壁紧密接触,提高了吊杆护套的保温效果;同时,将构成电极护套的两个半圆筒及两个半圆环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方式,避免了在相应的连接接头淤积灰尘造成漏电的缺陷;而且,吊杆护套和电极护套均采用氮化硼材料制成,更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避免烧出灰尘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吊杆护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电极护套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电极护套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上述实施例中电极护套的圆筒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述实施例中电极护套的垫圈结构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方案总体思路是将吊杆护套设计成T型,套设在吊杆孔内,并分别与吊杆孔内壁及吊杆外壁紧密接触,以提高吊杆护套的保温效果;同时,将构成电极护套的两个半圆筒及两个半圆环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方式,避免在连接接头产生灰尘。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现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吊杆护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中,通过吊杆2将加热器4固定于热场顶部的保温碳毡3上,吊杆护套1为设置在吊杆2与保温碳毡3表面之间的圆环形垫圈,而且吊杆孔较大,导致吊杆2容易在吊杆孔内晃动,其保温效果不佳。如图2及图3所示,图2是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电极护套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电极护套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电极护套中,两个半圆筒5的接口 51之间以及两个半圆环6的接口 61之间的连接方式均采用平面对接的方式,由此,造成连接接头中容易淤积灰尘,造成漏电,影响电极护套的绝缘性。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图4是本技术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该实施例中电极护套的圆筒结构示意图,图6是该实施例中电极护套的垫圈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包括由保温碳毡构成的热场箱以及设置在热场箱内的加热器14,热场箱的顶部保温碳毡13 (以下简称保温碳毡)上设有吊杆孔及电极孔(图中未示出),一吊杆12穿过吊杆孔将加热器14固定在保温碳毡13上,穿套在电极孔上的电极10与加热器14导电连接,吊杆12与保温碳毡 13之间设有T型吊杆护套11 ;电极10与保温碳毡13之间设有倒T型电极护套(图中未示出)。其中,吊杆12为T型,吊杆12的顶部悬挂于吊杆孔外保温碳毡13上方,其下部延伸至穿过加热器14,并通过与螺母的配合将加热器14固定于保温碳毡13上。在本实施例中,吊杆护套11与电极护套均采用氮化硼材料制成,氮化硼是一种新兴的工业材料,其为一种六方晶系的结晶体,有白石墨之称。氮化硼对熔融体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而且它的耐热性、耐热冲击性和高温强度都很高,可以被加工成复杂形状。氮化硼制品可以在1000°C左右的氧化气氛中和近3000°C的惰性气氛中使用,其中在氮气和氩气中使用温度可达^oo°c。本实施例中吊杆护套11上部为圆环形,悬挂于吊杆孔外的保温碳毡13上,其下部为圆筒形,下部内壁与吊杆12外壁紧密接触,下部外壁与吊杆孔内壁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吊杆护套11的保温效果。电极护套也为氮化硼材料制成,其上部为一圆筒15,下部为一圆环形垫圈16,圆筒15内壁与电极10外壁紧密接触,圆筒15外壁与电极孔内壁紧密接触;垫圈16位于电极孔外保温碳毡13下方。圆筒15由两个半圆筒扣合而成,该两个半圆筒的扣合面151分别设有相互扣合的第一卡扣(图中未示出),通过该第一卡扣将两个半圆筒扣接。垫圈16由两个半圆环扣合而成,该两个半圆环的扣合面161分别设有相互扣合的第二卡扣(图中未示出),通过该第二卡扣将两个半圆环扣接。上述电极护套的圆筒15及垫圈16均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从而避免了在相应的连接接头中淤积灰尘,提高了电极护套的绝缘性与保温效果。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对多晶硅铸锭炉热场内的绝缘护套进行了改进, 吊杆护套改进后,保温毡13上的9个吊杆孔可以做小,从而可提高热场保温效果;同时改进后的电极护套,使得电极护套在相应的连接口处不再容易淤积灰尘而造成漏电;而且吊杆护套11与电极护套均采用氮化硼材料制成,更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不会出现烧出灰尘的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包括热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热场箱内的加热器,热场箱顶部保温碳毡上设有吊杆孔及电极孔,一吊杆穿过所述吊杆孔将加热器固定在保温碳毡上,穿套在所述电极孔上的电极与所述加热器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T型吊杆护套;所述电极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倒T型电极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护套结构,包括热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热场箱内的加热器, 热场箱顶部保温碳毡上设有吊杆孔及电极孔,一吊杆穿过所述吊杆孔将加热器固定在保温碳毡上,穿套在所述电极孔上的电极与所述加热器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T型吊杆护套;所述电极与保温碳毡之间设有倒T型电极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护套为氮化硼材料制成,其上部为圆环形,悬挂于所述吊杆孔外的保温碳毡上,其下部为圆筒形,下部内壁与所述吊杆外壁紧密接触,下部外壁与吊杆孔内壁紧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护套为氮化硼材料制成,其上部为一圆筒,下部为一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礼妹
申请(专利权)人:石金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