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显华专利>正文

新型同轴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0909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具体公开了一种耐磨损的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1)和被动连接器(2),还包括轴承组件(3),该轴承组件(3)内圈与主动连接器(1)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3)的外圈上设有与拔叉(4)相匹配的凹槽(5),在轴承组件(3)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作用是:由于增设的轴承内圈与主动连接器固定连接跟随轴转动而外圈不转动,外圈上的凹槽与拔叉的结合处不会产生摩擦,增长了拔叉和离合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损的新型同轴离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离合器中,特别是机械式同轴离合器由轴、主动连接器和被动连接器组成, 其中轴一直带动主动连接器转动,被动连接器在与主动连接器相互咬合后被主动连接器带动,在原动机上有一拔叉可插入主动连接器上的凹槽,并控制主动连接器与被动连接器的离合状态,这种离合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主动连接器与轴始终保持高速转动,拔叉与主动连接器之间会产生极大的摩擦,严重缩短了拔叉与主动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解决了现有同轴离合器中拔叉与主动连接器之间由于摩擦而导致其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和被动连接器,还包括轴承组件,该轴承组件内圈与主动连接器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的外圈上设有与拔叉相匹配的凹槽,在轴承组件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轴承组件为一个轴承,其外圈上设有与拔叉相匹配的凹槽。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轴承组件外圈上的凹槽设置在配件上,配件套装在轴承外圈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轴承组件外圈上的凹槽由两大一小三个轴承依次按大、小、大的顺序紧固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设的轴承内圈与主动连接器固定连接随轴转动而外圈不转动,外圈上的凹槽与拔叉的结合处不会产生摩擦,增长了拔叉和离合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动连接器,2为被动连接器,3为轴承组件,4为拔叉,5为凹槽,6为固定挡圈,7为配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1和被动连接器2,还包括轴承组件3,该轴承组件3内圈与主动连接器1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3为一个轴承,其外圈上设有与拔叉4相匹配的凹槽5,所述的凹槽5与轴承一体成型,在轴承组件 3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6。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1和被动连接器2,还包括轴承组件3,该轴承组件3内圈与主动连接器1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3的外圈上设有与拔叉4相匹配的凹槽5,所述的凹槽5由两大一小三个轴承依次按大、小、大的顺序紧固形成,在轴承组件3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6。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1 和被动连接器2,还包括轴承组件3,该轴承组件3内圈与主动连接器1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3的外圈上设有与拔叉4相匹配的凹槽5,所述的凹槽5设置在配件7上,配件7套装在轴承外圈上,在轴承组件3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1)和被动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组件(3),该轴承组件(3)内圈与主动连接器(1)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3)的外圈上设有与拔叉(4)相匹配的凹槽(5),在轴承组件(3)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同轴离合器,包括轴、套接在轴上的主动连接器(1)和被动连接器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组件(3),该轴承组件(3)内圈与主动连接器(1)固定连接,在轴承组件C3)的外圈上设有与拔叉(4)相匹配的凹槽(5),在轴承组件C3)靠近内圈的两端面还设有固定挡圈(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显华
申请(专利权)人:吕显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