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溶性结晶Ⅰ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92433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在捏合机中加入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0.5~1.0)∶(0.1~0.5),加热至200~300℃,维持5~50min,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1~0.1MPa,氨气流量0.1~5.0L/min,保温反应1~4小时,之后经固化、冷却、破碎,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磷酸铵制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磷酸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燃剂,其分子中同时含有磷、氮两种元素,在阻燃过程中磷、氮具有协同阻燃效应,聚磷酸铵水溶性大小及热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其阻燃性能。制备聚磷酸铵的方法很多,目前常见的生产方法有磷酸与尿素缩合法、磷酸二氢铵与尿素缩合法、聚磷酸氨化法、P2O5-NH3-H2O高温气相反应法、正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在聚磷酸铵晶种存在下的磷酸与氨化缩合剂聚合法、磷酸二氢铵五氧化二磷和氨气缩合法、磷酸和氨气缩合法等。除前两种外,其他几种都需要在密闭体系中完成,而磷酸尿素缩合法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传统工艺制备的结晶I型聚磷酸铵水溶性较高,热稳定性低,主要应用于防火涂料。用三聚氰胺对聚磷酸铵进行包裹处理,相对于简单的掺混阻燃剂而言,残炭率更高,失重速率峰值更低,阻燃性好(曹堃,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 ) :136-139)。本专利技术有别于三聚氰胺对聚磷酸铵的包裹处理,是以三聚氰胺为缩合剂,在高温条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在捏合机中加入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加热至200~300℃,维持5~50min,通入氨气,保温反应1~4小时,之后冷却,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够生赵桂新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