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士渊专利>正文

秋千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15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秋千驱动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设置于本体内部的驱动单元以及一推摆单元,其中,该驱动单元,由一蜗杆与一具有偏心杆的蜗轮组配而成,该推摆单元是具有一穿伸在该本体外侧的传动轴以及一螺旋圈固设于该传动轴的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螺旋圈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一勾臂,以该两勾臂容限该偏心杆,使该勾臂随该偏心杆的周转而摆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其以简单的构件达成流畅驱动秋千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秋千驱动结构构件复杂的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儿童秋千的领域,尤关于一种电动秋千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儿童秋千的驱动装置,其包括一本体10、一设置在本体10内部的驱动单元11、一上端轴设在本体10内的摇摆单元12以及一推动单元13。该驱动单元11是设置于壳盖101内部而位于电池座103的上方,其包含一轴心外接蜗杆112的马达111以及配设一对应该蜗杆112的蜗轮113,于该蜗轮113上配设一偏心杆1131,用以驱动后述的推动件131。该摇摆单元12具有一摇摆件121及一固接在摇摆件121上端的传动轴122,该摇摆件121下方左右两侧处具有二抵柱1211、1212,该传动轴122一端穿伸出本体10外侧。该推动单元13具有一活动套枢在传动轴122上的推动件131以及一嵌设在推动件131下方的弹性件132,该推动件131具有一驱动部1311可与驱动单元13作套合连动,且该推动件131的中央设有一穿透孔1312,该穿透孔1312是在组配时,让蜗轮113上的偏心杆1131活动穿设,使该马达111通过蜗杆蜗轮装置112、113以及偏心杆1131驱动该推动单元13。该弹性件132向两侧横向延伸出有二支撑部1321、1322,二支撑部1321A、1322A末端再返向中间部位延伸有二具挠性的自由端1321B、1322B,二自由端1321B、1322B分别可对该摇摆件121的二抵柱1211、1212作弹压接触,以此带动该传动轴122往复旋摆。依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其是利用摇摆件121、推动件131以及弹性件132,而进行秋千的摆动以及对于机械摆动的缓冲,然而,其组成的构件复杂,且各构件须配置许多工作部以达成驱动及缓冲的目的,需耗费较高的成本以及时间进行制作与组配。鉴于上述的缺点,在此
中需要一种秋千驱动结构,使秋千的摆动流畅且无现有技术结构中的缺点。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摆动作流畅且构件简易的秋千驱动结构。为达成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秋千驱动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设置于本体内部的驱动单元以及一推摆单元,其中,该驱动单元是由一蜗杆与一具有偏心杆的蜗轮组配而成,该推摆单元是具有一穿伸在该本体外侧的传动轴和一螺旋圈固设于该传动轴的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螺旋圈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一勾臂,以该两勾臂夹置而容限该偏心杆,使该勾臂随该偏心杆的周转而摆动以带动传动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上述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是利用蜗杆与蜗轮装置做为动力,以装设在蜗轮上的偏心杆带动扭转弹簧,以扭转弹簧的弹力缓冲秋千摆动所造成的惯性冲力,而达成以简单的构件使秋千流畅摆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的分解图。图2,其为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的分解图。图3,其为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的透视图。图4至图7,其显示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于作动时的相关位置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0本体 101 壳盖102 电池座 11驱动单元111 马达 112 蜗杆113 蜗轮 1131 偏心杆12摇摆单元 121 摇摆件1211、1212抵柱 122 传动轴13推动单元131 推动件 1311 驱动部 1312 穿透孔 132 弹性件1321A、1322A 支撑部 1321B、1322B 自由端本技术20本体 201、202 壳盖2011 轴孔 2021 轴座203、204 插入孔 22电池容槽23轴承30动单元 31座体32蜗杆 33马达34蜗轮 341 偏心杆342 螺丝 343 垫片344 圆形挡止件40推摆单元 410 杆体41传动杆 411 传动轴端412 定位轴端 413 环槽414 固设部 4141 螺孔42扭转弹簧 421 螺旋圈422、423 勾臂 44限位空间A、B、C、D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更臻明确,以下将以实施例配合图式对其做更详尽的说明。请参阅图2与图3,其为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的分解图和组构后的示意图,其包含一本体20、一设置在本体20中的驱动单元30以及一端轴设于该本体20的推摆单元40。如图2、图3所示,该本体20是由二壳盖201、202所组成,其下方处于两侧各具有一插入孔203、204以供秋千的支撑杆未图标插入固定,本体20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21,于容置空间21中设有一开口向壳体201外部的电池容槽22,可供置放数个电池以提供电力。在二壳盖201、202的内部上端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2011与轴座2021,在轴孔2011中套设一轴承23,以供后续推摆单元40进行枢设与承放。该驱动单元30是设置于本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其包含一座体31、一以蜗杆32作传动的马达33以及一具偏心杆341的蜗轮34。该座体31是固设于壳体201的轴孔2011与电池容槽22之间,其上装置有马达33,蜗轮34是枢设于座体31上而与马达33的蜗杆32作囓合,当马达33运转时,以蜗杆32传动蜗轮34而使蜗轮34上的偏心杆341随其做圆周运转,此外,于偏心杆341的外端以一螺丝342透过一垫片343将圆形挡止件344锁设于该偏心杆341的外端,以圆形挡止件344作为对后将述的推摆单元40的挡止构件。该推摆单元40包含一端轴设于该壳盖201的轴承23的传动杆41以及一扭转弹簧42。该传动杆41分为一杆体410、一位于杆体410一端部的传动轴端411、一位于杆体410的另一端部的定位轴端412、一位于杆体410上的环槽413以及于部份凸出于环槽413的槽缘4131而设有螺孔4141的固设部414。该传动杆41轴设于该壳盖201的轴承23且凸出于壳体201外,其凸出在壳体201外的部份是连接一与秋千固接联动的传动接头(未标出),传动接头是连接至儿童摇篮(未标出)的摇动臂(未标出)而可将传动杆41的动力传达至摇动臂以推摆儿童摇篮。该扭转弹簧42具有一螺旋圈421以及由螺旋圈421两端延伸出的两勾臂422、423。该传动杆41藉由该传动轴端411枢设于壳盖201的轴承23中,该扭转弹簧42以其两勾臂422、423靠近螺旋圈421的两端夹设该环槽413的槽面,并以一螺丝43穿过该螺旋圈421而与设于固设部414上的螺孔4141螺合,使扭转弹簧42固设于传动杆41上。此外,该扭转弹簧42的两勾臂422、423间形成一略呈长方形的限位空间44,该蜗轮34的偏心杆341即容限于此限位空间44中作往复运动。以上的叙述是关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配置,其后,请参阅4图至图7,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产生的秋千驱动的作动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首先,马达33通电运转后开始带动蜗杆32转动,使驱使蜗轮34开始转动于图面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请参阅图4,假设此为本技术的秋千驱动结构的起始位置A,当蜗轮34开始顺时针转动时,其偏心杆341首先抵顶到勾臂423,而带动传动杆41旋转,传动杆41的旋转使接设于其外端的传动接头,使连接于传动接头上的摇动臂开始作动。接着,请参阅图5,随着蜗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秋千驱动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设置于本体内部的驱动单元以及一推摆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由一蜗杆与一具有偏心杆的蜗轮组配而成,该推摆单元是具有一穿伸在该本体外侧的传动轴以及一螺旋圈固设于该传动轴的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螺旋圈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一勾臂,以该两勾臂容限该偏心杆,使该勾臂随该偏心杆的周转而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秋千驱动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设置于本体内部的驱动单元以及一推摆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由一蜗杆与一具有偏心杆的蜗轮组配而成,该推摆单元是具有一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渊
申请(专利权)人:林士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