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977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包括:直条形排屑槽,底端可伸入排屑槽底部的排屑杆,位于排屑槽上方、与排屑杆顶端铰接、用于带动排屑杆沿排屑槽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杆,固定于排屑杆上的支杆,用于支承支杆水平移动的平置挡条,位于挡条一端、与挡条铰接、用于引导支杆向挡条移动的导向条,位于导向条下方、用于支承导向条的限位部件,由挡条另一端向下延伸出的、用于引导支杆从挡条的上述另一端逐渐下滑的斜置延伸条。本发明专利技术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其结构合理,可以在排屑杆反向移动时,将排屑杆抬起,减少切削液的阻力,也减少金属屑被回带的几率,提高排屑效率;还能避免排屑杆下落时将排屑槽内的液体溅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屑杆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排屑槽用于收集机床排出的带屑工作液。排屑槽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出屑端。排屑槽一般配有排屑杆,排屑杆通过往复移动将排屑槽中的金属屑逐渐推向出屑端,并最终从出屑端排出。金属屑从排屑槽的封闭端向出屑端移动,形成排屑方向。排屑杆沿排屑方向移动时,排屑杆底端与排屑槽底部贴靠,可沿排屑方向带动金属屑。但排屑杆反向(与排屑方向相反)移动时,如果排屑杆底端还与排屑槽底部贴靠,有可能会把金属屑回带,这样会降低排屑效率。且排屑杆反向(与排屑方向相反)移动时,会受到切削液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其结构合理,可以在排屑杆反向移动时,将排屑杆抬起,减少切削液的阻力,也减少金属屑被回带的几率,提高排屑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包括:直条形排屑槽,底端可伸入排屑槽底部的排屑杆,位于排屑槽上方、与排屑杆顶端铰接、用于带动排屑杆沿排屑槽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杆,固定于排屑杆上的支杆,用于支承支杆水平移动的平置挡条,位于挡条一端、与挡条铰接、用于引导支杆向挡条移动的导向条,位于导向条下方、用于支承导向条的限位部件,由挡条另一端向下延伸出的、用于引导支杆从挡条的上述另一端逐渐下滑的斜置延伸条;其中,所述驱动杆与排屑杆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条与挡条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条、挡条、导向条沿排屑槽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限位部件位于挡条下方,且挡条、限位部件沿排屑槽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延伸条底端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自由状态支杆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所述限位部件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或小于自由状态支杆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自由状态导向条的底端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小于自由状态支杆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所述支杆的自由状态为支杆仅由排屑杆支承时的状态;所述导向条的自由状态为导向条仅由限位部件支承时的状态;所述挡条的长度小于驱动杆单次单向移动的距离。优选的,所述支杆垂直于排屑杆。优选的,所述支杆设于排屑杆中上部。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为固定于排屑槽侧壁的限位块或限位柱。优选的,所述驱动杆配有驱动其沿沿排屑槽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其结构合理,可以在排屑杆反向移动时,将排屑杆抬起,减少切削液的阻力,也减少金属屑被回带的几率,提高排屑效率;还能避免排屑杆下落时将排屑槽内的液体溅出。排屑杆顶端与驱动杆铰接,排屑杆可上下转动;导向条与挡条铰接,导向条也可上下转动。驱动杆带动排屑杆反向(与排屑方向相反)移动时,排屑杆上的支杆被由限位部件支承的导向条阻碍,支杆(及排屑杆)只能沿着导向条向挡条移动,支杆(及排屑杆)被慢慢抬起,直至支杆由挡条支承,并在挡条上移动,排屑杆抬起可以减少切削液的阻力,也减少金属屑被回带的几率,当支杆到达挡条另一端时,支杆可以沿着斜置延伸条逐渐缓慢下滑,可以避免支杆从挡条的上述另一端直接脱离时,排屑杆直接下落而使排屑槽内的液体溅出,待排屑杆完全落入排屑槽后,驱动杆带动排屑杆正向(沿排屑方向)移动,支杆可从延伸条和挡条下方通过,当支杆再次碰到导向条时,导向条可被支杆带动向上抬起,当支杆与导向条脱离时,导向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并再次由限位部件支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图2所示,一种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包括:直条形排屑槽1,底端可伸入排屑槽1底部的排屑杆2,位于排屑槽1上方、与排屑杆2顶端铰接、用于带动排屑杆2沿排屑槽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杆3,固定于排屑杆2上的支杆4,用于支承支杆4水平移动的平置挡条5,位于挡条5一端、与挡条5铰接、用于引导支杆4向挡条5移动的导向条6,位于导向条6下方、用于支承导向条6的限位部件7,由挡条5另一端向下延伸出的、用于引导支杆4从挡条5的上述另一端逐渐下滑的斜置延伸条8;其中,所述驱动杆3与排屑杆2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条6与挡条5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1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条8、挡条5、导向条6沿排屑槽1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限位部件7位于挡条5下方,且挡条5、限位部件7沿排屑槽1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延伸条8底端与排屑槽1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自由状态支杆4与排屑槽1底部的垂直间距;所述限位部件7与排屑槽1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或小于自由状态支杆4与排屑槽1底部的垂直间距;自由状态导向条6的底端与排屑槽1底部的垂直间距小于自由状态支杆4与排屑槽1底部的垂直间距;所述支杆4的自由状态为支杆4仅由排屑杆2支承时的状态;所述导向条6的自由状态为导向条6仅由限位部件7支承时的状态;所述挡条5的长度小于驱动杆3单次单向移动的距离。所述支杆4垂直于排屑杆2。所述支杆4设于排屑杆2中上部。所述限位部件7为固定于排屑槽1侧壁的限位块或限位柱。所述驱动杆3配有驱动其沿沿排屑槽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排屑杆2顶端与驱动杆3铰接,排屑杆2可上下转动;导向条6与挡条5铰接,导向条6也可上下转动。驱动杆3带动排屑杆2反向(与排屑方向相反)移动时,排屑杆2上的支杆4被由限位部件7支承的导向条6阻碍,支杆4(及排屑杆2)只能沿着导向条6向挡条5移动,支杆4(及排屑杆2)被慢慢抬起,直至支杆4由挡条5支承,并在挡条5上移动,排屑杆2抬起可以减少切削液的阻力,也减少金属屑被回带的几率,当支杆4到达挡条5另一端时,支杆4可以沿着斜置延伸条8逐渐缓慢下滑,可以避免支杆4从挡条5的上述另一端直接脱离时,排屑杆2直接下落而使排屑槽1内的液体溅出,待排屑杆2完全落入排屑槽1后,驱动杆3带动排屑杆2正向(沿排屑方向)移动,支杆4可从延伸条8和挡条5下方通过,当支杆4再次碰到导向条6时,导向条6可被支杆4带动向上抬起,当支杆4与导向条6脱离时,导向条6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并再次由限位部件7支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排屑杆的驱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条形排屑槽,底端可伸入排屑槽底部的排屑杆,位于排屑槽上方、与排屑杆顶端铰接、用于带动排屑杆沿排屑槽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杆,固定于排屑杆上的支杆,用于支承支杆水平移动的平置挡条,位于挡条一端、与挡条铰接、用于引导支杆向挡条移动的导向条,位于导向条下方、用于支承导向条的限位部件,由挡条另一端向下延伸出的、用于引导支杆从挡条的上述另一端逐渐下滑的斜置延伸条;其中,所述驱动杆与排屑杆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条与挡条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条、挡条、导向条沿排屑槽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限位部件位于挡条下方,且挡条、限位部件沿排屑槽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延伸条底端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自由状态支杆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所述限位部件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或小于自由状态支杆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自由状态导向条的底端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小于自由状态支杆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所述支杆的自由状态为支杆仅由排屑杆支承时的状态;所述导向条的自由状态为导向条仅由限位部件支承时的状态;所述挡条的长度小于驱动杆单次单向移动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排屑杆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条形排屑槽,
底端可伸入排屑槽底部的排屑杆,
位于排屑槽上方、与排屑杆顶端铰接、用于带动排屑杆沿排屑槽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杆,
固定于排屑杆上的支杆,
用于支承支杆水平移动的平置挡条,
位于挡条一端、与挡条铰接、用于引导支杆向挡条移动的导向条,
位于导向条下方、用于支承导向条的限位部件,
由挡条另一端向下延伸出的、用于引导支杆从挡条的上述另一端逐渐下滑的斜置延伸条;
其中,
所述驱动杆与排屑杆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的长度方向;
所述导向条与挡条铰接处的转轴垂直于排屑槽的长度方向;
所述延伸条、挡条、导向条沿排屑槽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限位部件位于挡条下方,且挡条、限位部件沿排屑槽的排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延伸条底端与排屑槽底部的垂直间距大于自由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明华马志远张雪华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帝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