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龙弟专利>正文

一种辊轴自动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8895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轴自动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传动电机与固定设置在辊轴两端上方的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分别通过螺杆连接辊轴,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部包括蜗轮与蜗杆,蜗轮外圈周面的齿轮与蜗杆螺接,螺杆的一端穿过蜗轮并与蜗轮内圈螺接,螺杆的另一端与辊轴端部的轴承座固定连接,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蜗杆相连,两个蜗杆之间通过连接轴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整方便,效率高,降低生产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辊轴自动调整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楔横轧机,特别涉及一种楔横轧机的辊锻轴自动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楔横轧机为各种台阶轴类零件预锻初加工的机械设备,在楔横轧机上装有两个辊锻轴,在辊锻轴上装有辊锻模具,将加热后的棒材送入两个同向旋转的模具中间,棒材在模具的带动下,作与模具反向的回转运动,同时材料发生径向压缩变形和轴向延伸变形,从而成形阶梯轴类零件。通常出于加工需要,两辊锻轴之间的间距需要经常调整,现有的辊轴调整机构多是采用简单的螺纹调节结构来调整上辊轴上下移动,即通过在机体上安装一个螺母套,在螺母套上安装一根螺杆,在螺杆的一端安装一个连接盘,使其一端与螺杆相连,另一端与辊轴左、右的轴承座相连,在螺杆的上端安装一个扳手,并在左右机体上都安装两个同样的螺纹调节结构,左右同时用力旋转螺杆使其带动辊轴上下升降。此结构人工劳动力大,工作效率低,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调整方便,效率高,降低生产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辊轴自动调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辊轴自动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传动电机与固定设置在辊轴两端上方的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分别通过螺杆连接辊轴,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部包括蜗轮与蜗杆,蜗轮外圈周面的齿轮与蜗杆螺接,螺杆的一端穿过蜗轮并与蜗轮内圈螺接, 螺杆的另一端与辊轴端部的轴承座固定连接,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蜗杆相连,两个蜗杆之间通过连接轴相连。为防止螺杆脱离蜗轮,造成辊轴掉落,作为优选,螺杆的一端装有平衡键,平衡键的长度大于蜗轮内圈的直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采用传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旋转,由于蜗轮是固定在原位不动的,所以蜗轮转动带动螺杆升降,而两个蜗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实现了同步转动,进而使螺杆达到同步升降进而使辊轴实现上下升降的效果,降低了生产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蜗轮蜗杆传动部与螺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一种辊轴自动调整装置,如图1 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传动电机1与固定设置在辊轴两端上方的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5,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5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两个机体上端;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5分别通过螺杆2连接辊轴,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部5包括蜗轮3与蜗杆4,蜗轮3外圈周面的齿轮与蜗杆4螺接,螺杆2的一端穿过蜗轮3并与蜗轮内圈螺接,螺杆2的另一端通过压盘9与辊轴端部的轴承座固定连接,传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蜗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套6相连,两个蜗杆4之间通过连接轴7相连,连接轴7的两端通过联轴器8连接蜗杆4。如图2、图3所示,螺杆2的穿过蜗轮3的这一端装有平衡键10,平衡键10的长度大于蜗轮内圈的直径,以防螺杆2脱离蜗轮3造成辊轴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轴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传动电机与固定设置在辊轴两端上方的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分别通过螺杆连接辊轴,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部包括蜗轮与蜗杆,蜗轮外圈周面的齿轮与蜗杆螺接,螺杆的一端穿过蜗轮并与蜗轮内圈螺接,螺杆的另一端与辊轴端部的轴承座固定连接,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蜗杆相连,两个蜗杆之间通过连接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轴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传动电机与固定设置在辊轴两端上方的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两个蜗轮蜗杆传动部分别通过螺杆连接辊轴,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部包括蜗轮与蜗杆,蜗轮外圈周面的齿轮与蜗杆螺接,螺杆的一端穿过蜗轮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弟
申请(专利权)人:张龙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