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复合材料桥梁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732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状复合材料桥梁防撞装置,包括防撞单元(1),防撞单元(1)由壳体(2)和填充在壳体(2)内的填充材料体(3)构成,所述的防撞单元(1)包括直筒形防撞构件(4)和弯筒形防撞构件(5),不相邻的直筒形防撞构件(4)通过连杆(6)串联或者并联构成条状防撞装置,相邻且相互连接的直筒形防撞构件(4)之间或者直筒形防撞构件(4)和弯筒形防撞构件(5)之间或者弯筒形防撞构件(5)之间通过承插式法兰(7)和螺栓(8)相连构成环状或C型防撞装置;所述的直筒形防撞构件(4)的内侧设有滚动装置(9),承插式法兰(7)的内侧设有滑动装置(10)。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弹性变形大,防撞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或码头防撞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成本低、 弹性大、耐腐蚀的防撞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各类桥梁的桥墩以及码头、水上(海洋) 建筑用以减轻船舶(浮冰)撞击灾害的筒状复合材料桥梁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近期修建的跨越通航江河、港区和海峡的大型桥梁数量逐步增多,而航道上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加且船型趋于大型化,使得桥梁和通行船舶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船舶撞击桥墩的事故亦不断增加。船舶撞击是跨越航道的桥梁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生的后果极其严重船毁人亡物失,造成航道受阻,陆上交通中断,污染水域环境。2007年6月,广东九江大桥遭运沙船撞击垮塌。事故造成4辆汽车坠江,肇事船上两人受伤,另有9人失踪,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桥梁防船撞问题也正逐渐得到了有关航运管理、规划设计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桥墩防撞设施,但其基本原理是基于能量吸收、动量缓冲而设计的,每种防撞设施都有其特点和使用条件。但目前常用的桩群方式、薄壳筑沙围堰方式、人工岛方式等,一般适用于水浅、地质情况较好的场合,虽然一劳永逸,但会影响航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状复合材料桥梁防撞装置,包括防撞单元(1),防撞单元(1)由壳体(2)和填充在壳体(2)内的填充材料体(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单元(1)包括直筒形防撞构件(4)和弯筒形防撞构件(5),不相邻的直筒形防撞构件(4)通过连杆(6)串联或者并联构成条状防撞装置,相邻且相互连接的直筒形防撞构件(4)之间或者直筒形防撞构件(4)和弯筒形防撞构件(5)之间或者弯筒形防撞构件(5)之间通过承插式法兰(7)和螺栓(8)相连构成环状或C型防撞结构;所述的直筒形防撞构件(4)的内侧设有滚动装置(9),承插式法兰(7)的内侧设有滑动装置(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庆庄勇方海陆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