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淳正专利>正文

氢氧分子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72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氢氧分子产生器,它有一个组装罩和一个紫外线发射器。所述组装罩有两个顶盖,顶盖间固定着多层外罩,围绕中心一层一层排列。每的外罩都有一个表面和两个边沿,外罩上有一组孔洞,表面都喷上了光触媒。邻近外罩之间的孔洞错综排列但不重合。紫外线发射器被固定在组装罩内,当其工作时便会产生紫外线。当氢氧分子产生器工作时,带有交错排列孔洞的组装罩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线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工作中的氢氧分子产生器是安全的,对人体有益,无任何副作用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此技术是关于一个产生器的,这个产生器是一个氢氧分子产生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更有效防止紫外线外泄的氢氧分子产生器。
技术介绍
每天人们会在室内待很长时间,室内的空气质量有效的影响人体健康。有机化合物,例如甲醛,苯和氨,酶,细菌和空气中油漆的气味,鞋臭和地毯的臭味破坏了空气的质量,同时让处在室内的人感到不舒服。因此,氢氧(OH)分子产生器被用来净化室内空气,促进身体健康。一个普通的OH分子产生器有一个紫外线发射器和一个外罩,所述外罩不完全的包着UV发射器,上面覆盖着光触媒,产生二氧化钛(TiO2)。当氢氧(OH)分子产生器工作时,二氧化钛(TiO2)吸收UV发射器发出的紫外线(UV),然后与空气中的水(H2O)发生反应,产生出氢氧分子从而分解细菌,酶和臭味,如鞋子,衣物和家具。然而,UV发射器产生的部分紫外线直接穿过外罩,直接照射到附近的人,使其感到不舒服,甚至感染皮肤病。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现在的技术就是通过一个氢氧分子产生器来减小或避免以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氢氧分子产生器来防止这个产生器散发的紫外线外泄;按照现在的技术,本氢氧分子产生器包括一套组装罩和一个紫外线发射器。这套组装罩由两个顶盖且顶盖间固定的多重外罩组成,它们以中心为基础一层一层的排列。每层都有一层表面,两个边沿,外罩上都有一组孔洞和一层粘附在外罩表面的光触酶组成。两个临近外罩上的孔洞组错综排列但不重合。所述UV发射器固定在组装罩内,当其工作时,便产生紫外线。结合下面的附图,本技术其他的优势和新特点将会通过以下描述变得更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氢氧分子产生器第一种本体的透视图面;图2是图1中氢氧分子产生器的爆破图;图3是图1中氢氧分子产生器横截面图;图3a是图3中氢氧分子产生器横截面喷上光触媒后的放大图面;图4是氢氧产生器第二种本体的透视图面;图5是图4中氢氧分子产生器的爆破图;图6是图4中氢氧分子产生器横截面图;图7是氢氧产生器第三种本体一个组装罩的透视图面;图8是氢氧产生器第四种本体一个组装罩的透视图面;图9是氢氧产生器第五种本体一个组装罩的透视图面。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按照现在的技术,本氢氧分子产生器的第一种本体是由一个组装罩30和一个紫外线发射器10组成的。所述组装罩30有两个顶盖37和多层外罩。每个顶盖37有一个固定孔洞371和许多固定卡口穿过顶盖37。进一步的看图3,这些外罩被固定在顶盖37间,以中心为基础一层一层的排列着。每个外罩都是矩形,由两个平分的L型外罩31,32,33,34组成,且都有一个表面,两个边沿,多个固定卡脚301,一组孔洞302,许多折射脚303和光触媒覆盖面304。固定卡脚301从外罩边沿伸出来,同时通过固定缝隙372,分别固定在顶盖上37。这些孔洞302是纵向的,分布在外罩上,同时允许含有氢氧分子的空气通过孔洞302散发到组装罩30外。每个孔洞302都有一个内沿302。相邻外罩上的孔洞组302是错综排列但不重合,因此组装罩内30的紫外线很难照射到组装罩30外面。这些折射脚303分别从孔洞302的内沿向内延伸,从而将组装罩30中心产生紫外线折射回来,以此有效的防止紫外线从组装罩30内泄露出来。仔细查看图3a,外罩的表面附上了一层光触媒304,所述光触媒的材质是二氧化钛TiO2,它可以吸收紫外线并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释放出氢氧分子,从而分解细菌,酶和异味,例如鞋子,衣物和家具。所述紫外线发射器20被固定在组装外罩内30,当它工作时产生紫外线并有两个端头通过固定孔洞371分别的固定在顶盖上37。工作中的紫外线发射器20产生紫外线照射到光触媒上304,与二氧化钛发生反应产生氧分子,从而分解细菌,酶和异味。此外,中心结构的组装外罩30和相互邻近外罩间的错综排列的孔洞有效的防止紫外线泄露到组装罩30外。参考图4-6,按照现在的技术,氢氧分子产生器第二种本体和第一种比较相似,只是组装罩40有区别。所述组装罩40由多重外罩41,42,43,44围绕中心一层一层42,43,44排列。每个外罩成圆柱型,附有光触媒404且也有一组孔洞402。这些孔洞是圆形的分布在外罩上41,42,43,44。在相近外罩41,42,43,44上的这些孔洞错综排列但不重合,因此所述圆型罩40内紫外线很难穿过矩形的组装罩30。参看图7,按照现有的技术,氢氧分子产生器第三种本体和第一种比较相似,只是组装罩30a与第一种本体有区别。所述组装罩30a有两个顶帽和多重外罩围绕中心一层覆盖一层排列着。所述组装罩有一个内罩,一个外罩和多重中间罩。所述内罩由两半30a内罩组成,都有两个外沿,如在第一种本体描述中一样的多个固定卡口301和许多固定卡槽305。这些固定卡口301从一个边沿伸出来,穿过相应的固定缝隙372被固定在一个顶盖上37。一些固定卡槽305被固定在另一边沿上。所述外罩,也如在第一种本体描述中一样的,由两半外罩34组成。每个中间罩被固定于内罩和外罩之间,都由两半组成31a,32a。每个中间罩的一个边沿都有多组卡勾306分别的勾在内罩上的固定卡槽中305。任意两个领近的中间罩通过一个扣纽相互扣住。所述扣纽有许多固定卡槽305和卡勾306。这些固定卡槽305都被固定在两个临近中间罩内部罩的一个外沿上。两个临近中间罩内部罩的一个外沿上的固定卡勾分别的勾在两个临近中间罩内部罩的固定卡槽内305。参照图8,按照现有的技术,氢氧分子产生器第四种本体和第二种比较相似,组装罩40a与第一种本体有区别。所述组装罩40a有两个顶盖37,37a和多重外罩41a,42a,43a,44围绕中心一层42a,43a,44覆盖一层排列着。如同第三种本题描述的一样,所述外罩组41a,42a,43a,44有一个内罩41a,一个外罩44和两个中间罩42a,43a。内罩41a有许多固定卡槽305。外罩44如第二种本体描述的外罩44一样。每个中间罩42,43a都有如第三种本体介绍一样的固定卡勾406,任意两个临近中间罩42,43a的内部罩43a有许多与固定卡勾306对应的卡槽305。参照图8,按照现有的技术,氢氧分子产生器第五种本体和第二种比较相似,组装罩40b与第一种本体有区别,也有一个外罩组41,42,43,两个顶盖45,46和一个支撑圈47。一个顶盖46是一个圆环,并有一个内沿,许多凹缺461和许多支撑突片462。凹缺461位置靠近内沿,同时所述组装罩外罩43一边的固定卡扣分别的从凹缺伸出来。支撑突片462从内沿伸出,向外转,并向最外面外罩43的内部表面压紧。支撑圈47被固定在外罩组的内罩42上同时内罩42一边上的固定卡扣分别的穿过固定卡槽47。当氢氧分子产生器工作时,带有多组孔洞402的组装罩30,40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线泄露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工作中的氧分子发生器对人体是安全的,有益的,没有副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氢氧分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带有两个顶盖的组装罩;顶盖之间固定着多重外罩,围绕中心一层一层的排列,每个外罩有一个表面,两个外沿,一组孔洞,外罩表面都附有光触媒,相邻外罩间的孔洞都是错综排列但不重合,一个紫外线发射器被放置在组装罩内,两端分别固定在顶盖上,当其工作时便能产生紫外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分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带有两个顶盖的组装罩;顶盖之间固定着多重外罩,围绕中心一层一层的排列,每个外罩有一个表面,两个外沿,一组孔洞,外罩表面都附有光触媒,相邻外罩间的孔洞都是错综排列但不重合,一个紫外线发射器被放置在组装罩内,两端分别固定在顶盖上,当其工作时便能产生紫外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分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孔洞都有一个内沿,每个外罩都有多个折射脚伸出,并倾斜向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分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外罩都包括两个等比部分,外罩上的孔洞都是纵向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分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外罩都是圆柱型,且孔洞都是圆形的。5.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分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顶盖上都有多个固定卡槽开口,每个外罩都有多个卡扣从外罩的边沿伸出来,穿过卡槽开口分别固定在顶盖上。6.根据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淳正
申请(专利权)人:郑淳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