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576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至目标设备的机箱外壳上的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包括:电缆连接器的安装壳体;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相对于所述机箱外壳固定所述安装壳体;屏蔽金属引出件,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一端与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电连接或者与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定位在所述安装壳体内并且与所述机箱外壳电连接,且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能够应用于设备的薄金属外壳,通过设置与薄金属外壳以及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或者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的导电块,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实现了薄金属外壳与电缆连接器之间的屏蔽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高压电缆连接器或大电流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是电路连接中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或者电缆的屏蔽层通常需要与电缆连接器所连接的设备的金属外壳电连接。对于设备的金属外壳较薄,例如由钣金制造的情况下,实现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或者电缆的屏蔽层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连接主要存在如下两种方法1.如图1中所示,将电缆连接器自身的金属外壳a利用金属螺钉等直接固定并电连接在设备金属外壳上。但是该方法要求电缆连接器自身具有金属外壳,成本较高。2.如图2中所示,利用引自电缆连接器内部屏蔽金属的弹片接触设备的金属厚壁外壳实现电连接。但是该方法需要在设备的金属壳体连接部b的板材厚度较大,这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供一种适于将电缆连接器安装在薄壁金属壳体上同时可靠地实现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或者电缆的屏蔽层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连接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 提出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安装至目标设备的机箱外壳上的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包括电缆连接器的安装壳体;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相对于所述机箱外壳固定所述安装壳体;屏蔽金属引出件,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一端与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电连接或者与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定位在所述安装壳体内并且与所述机箱外壳电连接,且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机箱外壳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壳体从机箱外壳的一侧穿过所述安装孔到达所述机箱外壳的另一侧;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另一侧相对于所述机箱外壳固定所述安装壳体。可选地,所述导电块通过设置在安装壳体上的导体与所述机箱外壳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导电紧固件,所述导电块通过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机箱外壳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卡簧,且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导电卡簧通过的壳体卡槽,通过所述壳体卡槽的所述导电卡簧向所述机箱外壳弹性偏压所述安装壳体,其中,所述导电卡簧与定位在所述壳体内的导电块电连接。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卡簧为一个U形卡簧,所述U形卡簧设置有两个卡臂;且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两个卡臂分别通过的两个壳体卡槽。可选地,所述导电块上设置有供所述导电卡簧通过的导电块卡槽,所述导电卡簧在通过壳体卡槽的同时通过所述导电块卡槽并向所述机箱外壳弹性偏压所述导电块。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卡簧为一个U形卡簧,所述U形卡簧设置有两个卡臂;且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两个卡臂分别通过的两个壳体卡槽,且所述导电块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两个卡臂分别通过的两个导电块卡槽。可选地,所述导电块的厚度大于所述机箱外壳的厚度;所述导电块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通孔,电缆连接器的电连接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的通孔的内壁形成电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形成为屏蔽金属弹片,且所述屏蔽金属弹片的末端向外弯折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形成电接触。更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金属弹片的末端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形成面接触。可选地,所述导电块的一个侧面压靠在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上。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由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机箱外壳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壳体将所述导电块的一侧压靠在所述机箱外壳上。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导电块的与所述导电块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机箱外壳的侧面接触的接合部设置有密封件。本技术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能够应用于设备的薄金属外壳,通过设置与薄金属外壳以及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或者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的导电块,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实现了薄金属外壳与电缆连接器之间的屏蔽连接。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缆连接器的示意图,该电缆连接器设置有金属外壳;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缆连接器与设备的薄壁金属外壳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的一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参照附图3-4,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安装至目标设备的机箱外壳2 上的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100包括电缆连接器200的安装壳体1 ;紧固件4,紧固件4相对于机箱外壳2固定安装壳体1 ;屏蔽金属引出件5,屏蔽金属引出件5的一端与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6电连接或者与电缆的屏蔽层(未示出)电连接;导电块 7,导电块7定位在安装壳体1内并且与机箱外壳2电连接,且屏蔽金属引出件5的另一端与导电块7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安装壳体1作为电缆连接器200的安装部,安装壳体1可以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这里的机箱外壳2可以为电缆连接器固定到其上的设备的金属壳体, 也可以是其它需要固定电缆连接器的导电壳体,不过,机箱外壳2的厚度较薄,从而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或电缆的屏蔽层的屏蔽金属引出件7不易于与机箱外壳形成稳定的电连接,例如,屏蔽金属引出件7的末端不易于与安装孔3的内壁形成稳定的电接触。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该安装孔3的尺寸、形状与安装壳体1的尺寸和形状相配。导电块7可以可拆卸地定位在安装壳体1内。如图3中所示,导电块7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8,安装壳体1的相应位置上则设置有多个定位孔9,定位凸起8适于定位在相应的定位孔9内。不过,导电块7定位在安装壳体1内并不意味着导电块7的形状一定要与安装壳体1的内部形状相配合。事实上,导电块7除了如附图3-4中所示可以具有与安装壳体1 的内部形状相配合的形状之外,还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例如导电块7在图3-4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变,但是在图3-4中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变小。而且,图3-4中示出的导电块7 以及安装壳体1的形状仅仅是示意性的。如图3-5中所示,机箱外壳2具有安装孔3,安装壳体1从机箱外壳2的一侧穿过安装孔3到达机箱外壳2的另一侧,且紧固件4在所述另一侧相对于机箱外壳2固定安装壳体1。导电块7可以通过设置在安装壳体1上的导体(未示出)与机箱外壳2电连接。 设置在安装壳体1上的导体可以从安装壳体1的内壁延伸到外壁,在内壁上的导体与导电块7电连接,而在外壁上的导体与机箱外壳2电连接,为了实现稳定的电连接,安装壳体1 上的导体与导电块7和机箱外壳2之间的电连接为线接触或面接触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弹性触头。甚至在安装壳体1本身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安装壳体1实现与机箱外壳2的电连接。在紧固件4为导电紧固件的情况下,导电块7还可以通过紧固件4与机箱外壳2 电连接。具体地,参见附图3-5,导电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卡簧,且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安装至目标设备的机箱外壳上的电缆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安装组件,包括:电缆连接器的安装壳体;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相对于所述机箱外壳固定所述安装壳体;和屏蔽金属引出件,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一端与电缆连接器的内部屏蔽金属壳体电连接或者与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安装组件还包括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定位在所述安装壳体内并且与所述机箱外壳电连接,且所述屏蔽金属引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啸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