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肉桂腈及杀虫剂和杀螨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57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式(1)代表的化合物,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选自该化合物的作为作为活性成分的害虫控制剂,其中X#-[1],X#-[2]和X#-[3]各自独立地代表卤素,C#-[1-3]烷基或C#-[1-3]卤代烷基;n代表0-3的整数;Y#-[1]代表卤素,C#-[1-3]烷基,C#-[1-4]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以及Y#-[2]代表氢,卤素,C#-[1-3]烷基,C#-[1-4]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hiazole, cinnamic acid, insecticide and mite killing agent

Type (1) on behalf of the compound, and contains one or more selected from the compounds as active ingredients as pest control agents, including X - 1, X - 2 and X - 3 independently represent halogen, C - 1 - or 3 alkyl C - 1 - 3 halogenated alkyl; n represents an integer of 0 to 3; Y - 1 - C represents halogen, alkyl 1 - 3, C - 1 - 4 alkoxy or C - 1 - 3 halogenated alkyl; and Y - 2 represents hydrogen, halogen, C - 1 - 3 - 1 C alkyl, alkoxy - 4 or C - 1 - 3 halogenated alkyl. \ue5c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噻唑肉桂腈,以及含有该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和杀螨剂。至于类似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肉桂腈衍生物,例如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昭53-92769和No.昭55-154963以及EP189960中公开了3-羟基-2-(4-苯基-2-噻唑基)-肉桂腈,还有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昭55-154962中公开了它们的碱金属和铵盐。然而,由于药效差以及其它问题,它们中没有一种被实际用作杀虫剂。另外,WO95/29591和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平10-158254公开了类似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肉桂腈衍生物用于水生粘性生物体的防污剂。然而,在其杀虫活性方面没有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涉及式(1)代表的化合物 (其中X1,X2和X3各自独立地代表卤素,C1-3烷基或C1-3卤代烷基;n代表0或1-3的整数;Y1代表卤素,C1-3烷基,C1-4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以及Y2代表氢,卤素,C1-3烷基,C1-4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一种或多种上述化合物和/或在昆虫体内产生上述化合物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或杀螨剂。上式(1)中,X1,X2和X3代表卤素如氟,氯,溴或碘;C1-3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或C1-3卤代烷基如氯甲基,氟甲基,溴甲基,二氯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三溴甲基,三氯乙基,三氟乙基或五氟乙基;Y1代表卤素如氟,氯,溴或碘;C1-3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或C1-3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仲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或C1-3卤代烷基如氯甲基,氟甲基,溴甲基,二氯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三溴甲基,三氯乙基,三氟乙基或五氟乙基;以及Y2代表氢,卤素如氟,氯,溴或碘;C1-3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或C1-4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仲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或C1-3卤代烷基如氯甲基,氟甲基,溴甲基,二氯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三溴甲基,三氯乙基,三氟乙基或五氟乙基。取代基X1和X2优选各自独立地包括氟,氯,甲基或三氟甲基。式(1)代表的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两种立体异构体以及三种互变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 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卫生害虫,贮藏谷物(仓储)害虫,衣物害虫,室内害虫等,并具有杀成虫,若虫,幼虫和卵活性。上述式(1)化合物,其中在噻唑环4-位的苯基的2和6位上带有取代基的化合物比已知的苯基上未取代或2-单取代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中,特别优选X1和X2各自独立地代表氯,氟,甲基或三氟甲基以及Y1代表氟,氯,溴,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杀虫和杀螨剂可防治的害虫的典型实例如下所示鳞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棉叶波纹夜蛾,甘蓝夜蛾,小地老虎,菜粉蝶,粉纹夜蛾,小菜蛾,茶角纹小卷叶蛾,茶细蛾,佐佐木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桔细潜蛾,茶细蛾,窄翅潜叶蛾,舞毒蛾,茶毛虫,水稻二化螟,grass leafroller,欧洲玉米螟,美国白蛾,粉斑螟,实夜蛾属,棉铃虫属(Helicoverpasp.),地老虎属,袋谷蛾,苹果蠹蛾和美洲棉铃虫。半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桃蚜,棉蚜,萝卜蚜,燕麦长管蚜,豆蝽,同蝽(common green stink bug),矢尖蚧,桑粉蚧,温室白粉虱,烟草粉虱,梨黄木虱,日本梨蚧(Japanese pear lace bug),稻褐飞虱,稻灰飞虱(small brownplanthopper),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鞘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黄曲条跳甲,黄守瓜,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米象,绿豆象,日本丽金龟,多色异丽金龟,叶甲属(Diabrotica sp.),烟草窃蠹,竹蠹,北美松吉松叶蜂,白斑蜡天牛(white-spotted longicorn beetle),叩甲属,马铃薯瓢虫,赤拟谷盗和棉铃象甲。双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家蝇,Calliphora lata,棕尾别麻蝇,cucurbitfruit fly,桔小实蝇,灰地种蝇,稻潜叶蝇,yellow drosophila,厩螫蝇,三带喙库蚊,埃及伊蚊和赫坎按蚊。缨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棕榈蓟马和茶褐蓟马。膜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厨蚁,yellow harnet和新疆菜叶蜂。蜚蠊目害虫的实例包括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日本大蠊。等翅目害虫的实例包括台湾家白蚁和黄胸散白蚁。蚤目害虫的实例包括人蚤。虱目害虫的实例包括人虱。螨的实例包括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神泽叶螨,桔全爪螨,苹果红蜘蛛,桔锈螨,苹刺瘿螨,跗线螨属,短须螨属,始叶螨属,Robin bulb mite,commongrain mite,Desmatophagoides farinae,微小牛蜱和二棘血蜱。植物寄生线虫的实例包括南方根结线虫,根腐线虫,大豆胞囊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和松木线虫。在上述害虫中,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特别适于防治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缨翅目害虫以及植食性螨,特别优选鳞翅目,半翅目和缨翅目害虫以及植食性螨。许多害虫如小菜蛾(diamond-back),飞虱,叶蝉和蚜虫,以及植食性螨已对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和杀螨剂产生抗性。因此,目前的化学品存在效果差的问题。需要开发对抗性品系害虫和螨特别有效的化学品。本专利技术化合物是对那些抗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或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害虫和抗杀螨剂的螨,以及上述害虫和螨的敏感品系具有非常好的杀虫和杀螨活性的化学品。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非常轻的化学杀伤力,对鱼和温血动物的毒性低,且应用非常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根据如下方法制备 (其中X1,X2,X3,Y1,Y2和n如上定义,以及L是离去基团如卤素,C1-6烷氧基,苯氧基,1-咪唑基,1-吡唑基,对甲苯磺酰氧基,甲磺酰氧基或三氟甲磺酰氧基)。即,将1摩尔的式(2)化合物与0.5-2摩尔式(3)化合物在有碱存在条件下在惰性溶剂中反应获得式(1)化合物。用于上述反应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碳酸盐如碳酸钠和碳酸钾;有机金属如正丁基锂和二异丙基氨基化锂(LDA);以及有机碱如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和吡啶。可使用的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四氢呋喃(THF),乙腈,六甲基磷酰胺(HMPA),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优选的反应温度是-78℃至使用的溶剂沸点。反应完成后通过常规后处理获得目标化合物。(杀虫剂和杀螨剂)当作为杀虫剂或杀螨剂实际应用时,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使用不加入其它成分的纯品形式。当用作农业化学品时,可使用一般农业化学品所采用的形式,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乳油,可溶性粉剂,胶悬剂,流动剂(floables)和可湿性颗粒剂。为制备固体制剂,可用作添加剂和载体的是植物性粉末如大豆粉和小麦粉;细矿物粉如硅藻土,磷灰石,石膏,滑石,膨润土,叶蜡石和粘土;以及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苯甲酸钠,尿素和芒硝。制备液体制剂时,可用作溶剂的是煤油,二甲苯和石油芳烃,环己烷,环己酮,DMF,DMSO,醇,丙酮,三氯乙烯,甲基异丁基酮,矿物油,植物油,水等。如需要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以使上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1)代表的化合物*** (1)其中X↓[1],X↓[2]和X↓[3]各自独立地代表卤素,C↓[1-3]烷基或C↓[1-3]卤代烷基;n代表0或1-3的整数;Y↓[1]代表卤素,C↓[1-3]烷基,C↓[1-4]烷氧基或C↓[ 1-3]卤代烷基;以及Y↓[2]代表氢,卤素,C↓[1-3]烷基,C↓[1-4]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泰史波多野连平岩佐孝男青柳孝一郎高桥英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