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该化合物对害螨及螨卵有超高效抑杀作用,可作为杀螨剂用于农林业螨害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杀螨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中杀螨剂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杀螨剂。
技术介绍
植食性螨类具有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及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的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群落。使用专性杀螨剂成为防治植食性螨类的主要措施。US4237127及US5455237报道了四嗪类化合物及其在农业防治螨害方面的应用,由此开发出对螨卵高效的杀螨剂品种“四螨嗪”[3,6-双(2-氯苯基)-1,2,4,5-四嗪],在螨害治理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氟螨嗪(flufenzine)属于四螨嗪的衍生物,由匈牙利的Chinion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四嗪类杀螨剂,杀螨活性比四螨嗪高4倍。氟螨嗪由于其作用机理独特,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击倒力强,对成螨、若螨、幼螨及卵均有效,而且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氟螨嗪对柑橘全爪螨、锈礕虱、茶黄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等害螨均有很好防效,可用于柑桔、葡萄等果树和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的螨害治理。虽然氟螨嗪具有很好的触杀性,但是内吸性比较弱,只有中度的内吸性,所以喷雾要均匀;而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抗药性问题。由于害螨极易产生抗药性,众多杀螨剂品种因抗药性已失去原有的高效性,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杀螨剂超高效、长持效及低公害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活性杀螨剂。本专利技术是对氟螨嗪的结构进行改造,以吡唑环取代氯苯环,设计筛选得到的新型杀螨剂。在现有技术中,如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式I化合物用作杀螨剂未见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生产及使用安全、杀螨效果好、防治成本低的含氟四嗪吡唑类化合物,可用于农业或林业害螨的防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杀螨剂,结构如式I所示:式I化合物可通过如下反应步骤制备:(1)4-氯-3-乙基-1-甲基-1H-吡唑-5-羧酸和甲醇反应生成4-氯-3-乙基-1-甲基-1H-吡唑-5-甲酸甲酯(化合物Ⅱ):(2)化合物Ⅱ和水合肼反应生成4-氯-3-乙基-1-甲基-1H-吡唑-5-甲酰肼(化合物Ⅲ):(3)2,6-二氟苯甲酰胺和NaOH反应,然后酸化得到2,6-二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和氯化亚砜反应生成2,6-二氟苯甲酰氯(化合物Ⅳ):(4)化合物Ⅲ和化合物Ⅳ反应生成双酰基肼化合物Ⅴ:(5)化合物Ⅴ和五氯化磷反应生成氯甲叉基肼化合物VI;(6)化合物Ⅵ和水合肼成环生成1,2-二氢-1,2,4,5-四嗪类化合物Ⅶ:(7)化合物Ⅷ用亚硝酸氧化生成化合物I: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吡唑基在一些杀虫杀螨化合物中是重要的活性基因,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式I)将取代的吡唑环引入氟螨嗪杀螨剂结构中,不仅使其结构具有新颖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对螨卵的抑杀效果,也降低了该化合物作为杀螨剂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药效试验证明:式I化合物在10ppm达87%,而同浓度下氟螨嗪的杀卵活性只有52%;在1ppm下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仍有45%的抑杀率,而氟螨嗪在该浓度下基本无杀卵作用。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杀螨卵活性大幅度提高,是氟螨嗪(KC)的5~8倍,表现出超高效性的显著优点。式I化合物对螨卵、成螨、若螨、幼螨均有效,而且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为氮环类化合物,具有对有益生物低毒性、易降解、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具有作为创制性杀螨剂新品种产业化的巨大潜力。本专利技术式I化合物在防治有害螨时,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活性物质组合使用,以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应该明确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合成实例、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合成实例实例1、式Ⅰ化合物的制备:(1)化合物Ⅱ的合成: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8.85g(0.1mol)4-氯-3-乙基-1-甲基-1H-吡唑-5-羧酸,100mL甲醇,冰浴下滴加17.85g(0.15mol)氯化亚砜,搅拌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8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粗品18.63g,产率92%。(2)化合物Ⅲ的合成:向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8.4g水合肼,40mL水,冰浴下滴加18.2g(0.09mol)化合物Ⅱ,搅拌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5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冷却结晶,抽滤得粗品16.22g,产率89%。(3)化合物Ⅳ的合成: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7.2g(0.1mol)2,6-二氟苯甲酰胺,常温下滴加20%NaOH(0.2mol)水溶液氯化亚砜,搅拌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1-2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加盐酸酸化,抽滤烘干,得白色固体15g。将上述产物15g加入到250mL三口烧瓶中,常温下滴加0.15mol氯化亚枫,搅拌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2-3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产品16.75g,产率100%。(4)化合物Ⅴ的合成: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2g(0.08mol)化合物Ⅲ,8.9g(0.088mol)三乙胺,100mL乙酸乙酯,常温下下滴加15.53g(0.088mol)化合物Ⅳ,搅拌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4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抽滤去除三乙胺盐酸盐,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浅黄色固体22.43g,产率82%。(5)化合物Ⅵ的合成: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7.1g(0.05mol)化合物Ⅴ,80mL甲苯,分批加入20.85g(0.1mol)PCl5,搅拌升温至40℃,搅拌反应10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冷却后蒸去溶剂,残留物在冰水浴中,用稀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中性,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后得到紫红色固体14.59g,收率77%。(6)化合物Ⅶ的合成: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37g(0.03mol)化合物Ⅵ,甲苯60mL,在40℃时,将2.81g(0.045mol)水合肼滴加到反应液中,滴加完后再保温反应4h。冷却后,加入40ml水,过滤析出的固体,得到产品8.11g,收率80%。(7)化合物I的合成: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76g(0.02mol)化合物Ⅶ,乙酸20mL,搅拌下将0.026mol亚硝酸钠的水溶液(20%)在室温下滴加入反应液中,搅拌过夜。过滤析出的固体,并且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粗产品。粗产品过层析柱(石油醚:乙酸乙酯=5:1),得到紫红色粉末状目标产品5.68g,熔点105.6℃-107.8℃,收率84.5%。1HNMR(500MHz,DMSO),δ/ppm:7.85(1H,Ar-H),7.476(2H,Ar-H),4.177(3H,NCH3-H),2.693-2.708(2H,CH2-H),1.249-1.279(3H,CH3-H)。生物活性测试实例2、采用浸渍法和统计校正害虫死亡率的方法测定杀螨卵活性。具体过程是:将供试药剂按有效成分分别稀释至所需浓度,在无菌条件下各取50mL药液注入培养皿内,再分别浸入有朱砂螨卵(螨卵按室内标准化方法正常饲养的群体)的叶片,以添加50mL灭菌水的平板做空白对照。将培养皿放在24±1℃恒温培养箱内。48h后调查统计死亡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四嗪吡唑类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慧,许良忠,袁建坡,陈格新,徐姗姗,鞠光秀,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