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5684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底座体上的两安装板之间有凸台,凸台的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内凹弧形曲面的轴线与安装板平行;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为圆弧过渡。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模锻方式制造,大幅度提高下腕臂底座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弧度R45~80mm的曲面和弧度R5~15mm的圆弧受力时能将所受的力快速传递到底座体上,避免了弧面在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出现裂痕,延长下腕臂底座的寿命,降低更换和维修成本;同时也利于模锻方式的实施,降低锻造成本;而且结构合理、强度高,高速列车行驶安全系数高,满足了时速为250~350h/km或更快的高速列车安全行驶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一种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附属部件,尤其是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
技术介绍
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作为铁路线接触网的重要部件,在保证列车安全行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是采用铸造工艺成型的铸造件, 底座体上设置用于安装旋转平双耳的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两安装板之间为一平面,所述平面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度R为2mm的弧面过渡。随着铁路速度的提高,现在列车时速已经达到250 350h/km,今后可能达到更高,因此铁路线接触网震荡频次也随之加大。目前结构的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已不能满足现有铁路线接触网的需求,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现有铸造工艺制造的下腕臂底座,自身结构、强度等性能相对较差,无法适应现有铁路的要求;二、安装板之间形成平面,且平面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度R为2mm的弧面过渡,因弧度过小,在震荡频次加大的情况下,弧面过渡处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痕,甚至发生断裂,导致使用周期短,更换和维修成本高,影响列车的行驶安全。 而现有技术中,尚没有模锻的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同时提高列车行驶安全系数的模锻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所述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所述底座体上的两安装板之间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内凹弧形曲面的轴线与安装板平行。进一步,所述凸台与两块安装板的衔接部位为圆弧过渡。进一步,所述内凹弧形曲面的半径为R为45 80mm。进一步,所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R为5 15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具有如下优点1、底座体采用模锻件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底座体及底座体上一体形成的安装板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增强了下腕臂底座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荡性大大提高。2、在底座体上、且在两安装板之间有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结构的凸台,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为弧度半径R为5 15mm的圆弧过渡。在底座体以及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受力时,通过弧度R45 80mm的曲面和较大的圆弧能将所受的力快速传递到底座体上,避免了弧面过渡处在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出现裂痕,延长了下腕臂底座的寿命,降低了更换和维修成本。3、在两安装板之间设内凹弧形曲面结构的凸台,采用内凹曲面结构和较大的圆弧过渡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决锻造工艺加工两安装板困难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锻造成本。4、本下腕臂底座结构合理、强度高,高速列车行驶安全系数高,满足了时速为 250 350h/km或更快的高速列车线安全行驶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下腕臂底座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腕臂底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5所示,一种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所述模锻件是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以获得锻件。模锻时,把管材或棒料放置在模锻模腔内,然后连续的施加径向的压力以实现金属的变形。可采用压力模锻的方法,即在模锻设备(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模锻、平锻机模锻或摩擦压力机模锻等)上利用模具使毛坯成型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该一体化模锻件不但可以节省金属,实现精密锻造,而且需要的设备构造简单,造价低,维修方便。如图1 图4所示,所述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在锻造底座体1上、且在安装板2之间形成凸台3,凸台3的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内凹弧形曲面的轴线与旋转平双耳安装板平行,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2之间的平面改为台面为内凹曲面的凸台,所述内凹弧形曲面的半径为R为45 80mm,例如R为45、56mm、60mm、72mm或 80mm均可,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模锻工艺加工两安装板困难的问题,适用于单模膛模锻,进一步降低了锻造成本。所述凸台3与安装板2的衔接部位为圆弧过渡,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R为为5 15mm,例如R为5. 6mm、8. 1mm、12mm或15mm均可,在底座体以及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受力时,通过内凹曲面和较大的圆弧能将所受的力快速传递到底座体上,避免弧面过渡处在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出现裂痕,延长了下腕臂底座的寿命。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凸台高度可根据不同场合下受力的大小,凸台3的高度在 4mm 15mm之间,均能取得更优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改进,使下腕臂底座结构合理、强度高,高速列车行驶安全系数高,满足了时速为250 350h/km或更快的列车安全行驶的要求。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替换/修改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其特征在于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体(1) 上的两安装板⑵之间有凸台(3),所述凸台(3)的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内凹弧形曲面的轴线与安装板(2)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与两块安装板O)的衔接部位为圆弧过渡G)。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弧形曲面的半径R为45 8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⑷的圆弧半径R为5 15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底座体上的两安装板之间有凸台,凸台的台面为内凹弧形曲面,内凹弧形曲面的轴线与安装板平行;凸台与安装板的衔接部位为圆弧过渡。本专利技术以模锻方式制造,大幅度提高下腕臂底座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弧度R45~80mm的曲面和弧度R5~15mm的圆弧受力时能将所受的力快速传递到底座体上,避免了弧面在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出现裂痕,延长下腕臂底座的寿命,降低更换和维修成本;同时也利于模锻方式的实施,降低锻造成本;而且结构合理、强度高,高速列车行驶安全系数高,满足了时速为250~350h/km或更快的高速列车安全行驶的要求。文档编号B60M1/20GK102233830SQ201010166519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顾良 申请人:重庆众诚精密模锻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铁路线接触网支撑座的下腕臂底座,其特征在于:下腕臂底座整体为一体化模锻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众诚精密模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