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8272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器和驱动器两部分,阻尼器和驱动器电气连接,阻尼器包括固定不动的定子和与定子相分离的阻尼发生器,阻尼发生器相对于定子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运动。阻尼装置由分离式动子和定子组成,通过主动控制方式调节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从而实现阻尼力的主动控制。该阻尼装置能够实现对超精密减振器提供自适应变阻尼控制,有效地衰减减振台的高频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为光刻机及其他的精密设备提供超静的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装置可用作小型超精密设备、精密仪器的基础支撑。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装置与空气弹簧、液压隔振器等被动阻尼装置串联使用,亦可对大型设备、大型仪器实现精密减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动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该装置包括阻尼器和驱动电路。该阻尼器及其驱动电路适用于无机械接触、主动控制阻尼力的场合。
技术介绍
阻尼装置是一种提供运动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振的技术在机械行业中应用极为普遍,从早期的航天、航空、军工、汽车等领域扩展至现在的机床、 仪器、建筑、桥梁、铁路等工程结构中,其发展十分迅猛。传统的阻尼装置如弹簧阻尼装置、摩擦阻尼装置、液压阻尼装置、粘滞阻尼装置等多数为被动阻尼装置,只能隔离振源传至被隔离物体的高频振动,尽管部分阻尼装置的阻尼力可调,但这种调整不具有实时可控性。其次,传统的阻尼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机械接触或以液体(气体)作为传力介质,隔振效果难以达到高精度设备和精密仪器的使用要求。 另外,传统的阻尼装置虽然阻尼力大,承载能力强,但响应速度慢,瞬时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具有力学特性好、 阻尼力可控、响应速度快、无机械接触和体积小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器和驱动器两部分,阻尼器和驱动器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固定不动的定子和与定子相分离的阻尼发生器,其中阻尼发生器相对于定子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运动,驱动器为阻尼器提供驱动电流,控制阻尼器的阻尼力的变化。为了克服传统阻尼装置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由分离式动子和定子组成,通过主动控制方式调节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从而实现阻尼力的主动控制。该阻尼装置能够实现对超精密减振器提供自适应变阻尼控制,有效地衰减减振台的高频振动。本专利技术可以为光刻机及其他的精密设备提供超静的环境。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1)阻尼装置采用了非接触结构,阻尼发生器和座子之间没有任何的机械接触,结构紧凑,安装方便;(2)由于阻尼力是靠电磁场产生的,所以该阻尼装置不需要任何的气体或液体等传力介质,工作条件简单,操作方便。(3)阻尼装置的阻尼力是一种电磁力,所以该阻尼装置具有响应快、高加速度、高速度等特点,有效地衰减减振台的高频振动;(4)阻尼力控制和调节方便简单,通过改变阻尼装置的通电电流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阻尼力,可以实现自适应变阻尼装置;(5)驱动器对阻尼装置的工作条件实时监控,在紧急情况下将产生应急处理信号, 保护阻尼器和驱动器的功率电路,增强了阻尼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装置可用作小型超精密设备、精密仪器的基础支撑。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装置与空气弹簧、液压隔振器等被动阻尼装置串联使用,亦可对大型设备、大型仪器实现精密减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阻尼器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阻尼器的动子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阻尼装置的驱动器的控制框架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设计实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器和驱动器两部分。参考图1,是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阻尼器包括固定不动的定子2和与定子2相分离的阻尼发生器3,其中阻尼发生器3相对于定子2可以在一个方向上运动,但运动的范围小于1mm。阻尼发生器通过装配圆柱销51与减振台面A相连接。定子2和阻尼发生器 3在机械结构上是分离的,它们之间是通过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对阻尼发生器3产生阻尼力, 从而实现了减振台面A的阻尼力的调节。上述的减振台面A亦可为圆形、矩形等,其载荷重心自适应原理适用于减振平台几何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三点支撑式结构。参考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阻尼器的定子2的结构示意图。定子2包括了两个结构形式完全一样的座子1,它们相对地安装在水平台面B上。座子1包括磁轭7和磁铁8。该磁轭7用导磁材料制成,在每个磁轭与另一个磁轭相对的面上粘贴有磁铁8。为了便于磁铁8 的加工和磁路的连通,可以采用小块的磁铁,间隔地粘贴在磁轭7上。磁轭7上开设有冷却水通道6,冷却水从磁轭7上流过时,将带走它产生的热量,避免磁轭7之间的磁场受到温度的影响。当阻尼器与外部装置组装时,采用若干螺丝5通过磁轭7上的螺丝孔与外部装置固定。参考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阻尼器的阻尼发生器3的结构分解图。阻尼发生器3包括高导热陶瓷片上板61、芯子63、温度传感器65、高导热陶瓷片下板73、线圈64、线圈收容器 71、若干个线圈固定上板62和若干个线圈固定下板72。其中线圈固定上板62和线圈固定下板7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线圈64是缠绕在芯子63上的,并灌注安装在一起。线圈64 和芯子63是被线圈固定上板62和线圈固定下板72定位在线圈收容器71中的,最后通过高导热陶瓷片上板61和高导热陶瓷片下板73把线圈收容器71的两侧开口密封好。在线圈收容器71上开设有冷却水通道,冷却水通过进水口接头70在线圈表面循环后在出水口接头69流出,带走线圈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线圈64表面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5,用于实时监控阻尼发生器线圈64的温度,当阻尼发生器3的内部温度过高时,以便产生过热保护。 通过引线孔67把线圈64和驱动器连接起来。引线孔66用于温度传感器的电气连接。当阻尼发生器3与外部装置组装时,通过两个安装孔68将阻尼发生器3与外部装置固定。阻尼器上的线圈64的引线通过引线孔67与驱动器进行电气连接。驱动器为阻尼器提供驱动电流,通过改变阻尼器的驱动电流的大小实现了阻尼器的阻尼力的调节,达到了阻尼装置的阻尼力主动控制的目的。上述结构的阻尼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任一种用于阻尼器的驱动器,如压控电流源或直流电机驱动器。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的驱动器。参考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器框架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例提供的驱动器包括控制信号处理模块10,微控制器20,状态指示模块30,状态监控模块40,电流反馈回路模块50和功率驱动模块60。控制信号处理模块10用于实现驱动电流快速地跟随控制信号的变化的目的。它接收来自于外部的控制信号,将其与来自于电流反馈回路模块50的电流反馈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后,再进行比例积分运算后传输到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是驱动器的信号整合部分。微控制器20将来自于控制信号处理模块 10的输出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改变传输到功率驱动模块60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微控制器20接收来自于状态监控模块40的关于阻尼器的工作状态信号,并将该状态信号传输到状态指示模块30中。状态指示模块30将阻尼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方便用户对阻尼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状态指示模块30接收来自于微控制器20传输过来的关于阻尼器的工作状态信号,并将该工作状态信号显示出来。状态监控模块40实时监控阻尼器上的工状态,并在紧急情况下产生应急处理信号,对阻尼器进行保护。状态监控模块40实时监控阻尼器上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状态,并将给该状态传输给微控制器20。在紧急情况下状态监控模块40将产生一个应急处理信号给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将立即切断功率驱动模块60的供电电源,从而对阻尼器和功率驱动模块60起保护作用。状态监视模块实时监视阻尼器的工作状态,保证阻尼器的正常工作,当阻尼器过流、过热、过压、欠压、电气结构损坏时,都会切断功率模块的功率输出,保护阻尼器。电流反馈回路模块50是驱动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主动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器和驱动器两部分,阻尼器和驱动器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固定不动的定子(2)和与定子(2)相分离的阻尼发生器(3),其中阻尼发生器(3)相对于定子(2)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东王仕博徐振高钱俊兵袁方罗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