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恬晨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及其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185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及其顶出机构。公开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还包括传力顶块、滑动挡块和分离块;传力顶块的后端与第二顶板固定,前端向第一顶板伸出;分离块的前端与后模相对固定,后端向第一顶板的前表面伸出;滑动挡块与第一顶板滑动配合,其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在滑动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动挡块与传力顶块的前端相抵触;在滑动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动挡块的外端与传力顶块的前端分离;滑动挡块的前表面与分离块的后端之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侧推斜面,并能够通过该侧推斜面使滑动挡块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该顶出机构通过滑动挡块的滑动配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加工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还涉及到包括该顶出机构的模具。
技术介绍
基于塑料材料的特性,当前,通常根据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相应的模具,并利用注塑机制作塑料制品。该模具通常包括前模和后模,有些模具还包括中间模,及形成塑料制品内部结构的芯子;在合模时,模具内形成预定的模腔;注塑之后在模腔中形成预定塑料制品;然后再通过顶出机构使塑料制品与模具分离。根据顶出机构的结构特征不同,顶出机构可以分为一次顶出机构、定模顶出机构、 二次顶出机构、多次顶出机构或带螺纹塑件的顶出机构等等。其中,二次顶出机构应用最为广泛。传统二次顶出机构中,通常包括前顶板组件和后顶板组件两个顶板组件,各顶板组件包括顶板和根据塑料制品结构布置的顶杆。传统二次顶出机构的工作过程包括两次顶出过程。在一次顶出过程中,后模保持不动,前顶板组件和后顶板组件同时在开模方向上相对于后模移动预定的距离(该距离一般称为一次顶出距离),通过适当的顶杆将前模顶出,使前模与后模分离,同时使塑料制品与后模分离;在二次顶出过程中,后顶板组件停止移动,前顶板组件继续在开模方向上移动预定的距离(该距离一般称为二次顶出距离),将塑料制品顶出,使塑料制品与后模分离。这样,通过二次顶出机构就可以实现模腔外强行脱模或减轻塑料制品对型芯或模具的其他结构抱紧力的目的。随着塑料制品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一些塑料制品的制作过程中,一次顶出距离会很小,而二次距离却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前顶板组件中的顶杆或其他成型顶出元件的寿命,在顶出时,需要前顶板组先件停止移动,并使后顶板组件在二次顶出过程中继续移动,以将模具的预定部件或塑料制品顶出。传统的二次顶出机构中,一般利用注塑机的顶出杆作为顶出机构的动力元件,为了实现一次顶出过程和二次顶出过程的转换一般设置相应的转换部件,以在一次顶出过程结束时,改变至少一个顶板组件与动力力元件之间的运动关系,使一个顶板组件停止移动, 另一个顶板组件继续移动。中国专利文献CN101564889就公开了一种包括齿轮齿条的转换部件,该转换部件虽然能够实现一次顶出过程到二次顶出过程的转换,但该二次顶出机构比较复杂,进而导致其可靠性降低,加工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该模具的顶出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加工安装容易。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顶出机构至少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之后;所述第二顶板与动力元件相连;还包括传力顶块、滑动挡块和分离块;所述传力顶块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顶板固定,前端向第一顶板伸出;所述分离块的前端与后模相对固定,后端向第一顶板的前表面伸出;所述滑动挡块与所述第一顶板滑动配合,且其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挡块与传力顶块的前端相抵触;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挡块的外端与传力顶块的前端分离;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与分离块的后端之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侧推斜面;所述分离块的后端与滑动挡块的前表面相抵触时,通过该侧推斜面使所述滑动挡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可选的,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和分离块的后端均具有侧推斜面;相对于开模方向,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的侧推斜面的斜度与所述分离块的后端的侧推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且斜度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一顶板形成延伸方向与所述开模方向垂直的滑槽,所述滑动挡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可选的,所述滑动挡块与所述第一顶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可选的,所述滑动挡块内端面与所述滑槽的内端壁之间支撑有弹簧。可选的,所述滑槽外端壁形成朝向所述滑槽的内端壁的定位面,所述滑动挡块具有与所述定位面相配合的定位台阶。可选的,模具的顶出机构还包括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后端与所述后模相对固定, 前端向所述第一顶板的后表面伸出;所述滑动挡块的后表面与所述复位块的前端之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侧推斜面;所述复位块的后端与滑动挡块的后表面相抵触时,通过该侧推斜面使所述滑动挡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可选的,所述分离块的后端形成第一限定面,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中形成第二限定面;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定面与第二限定面相抵触。可选的,所述第一顶板包括第一顶板体和与第一顶板体通过可拆卸机构固定的滑槽壳,所述滑槽壳内形成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壳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顶板体的硬度。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和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分别与所述后模滑动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顶出机构还包括传力顶块、滑动挡块和分离块;所述传力顶块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顶板固定,前端向第一顶板伸出;所述分离块的前端与后模保持固定,后端向第一顶板的前表面伸出;所述滑动挡块与所述第一顶板滑动配合,并在第一顶板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且其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挡块与传力顶块的前端相抵触;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挡块的外端与传力顶块的前端分离;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与分离块的后端之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侧推斜面;在所述滑动挡块向分离块移动过程中,所述分离块的后端与滑动挡块的前表面通过侧推斜面相抵触,并通过侧推斜面使所述滑动挡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利用该顶出机构,在一次顶出过程中,传力顶块能够通过滑动挡块传递作用力,使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同步移动,实现一次顶出;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同步移动过一个一次顶出距离后,分离块能够通过侧推斜面使滑动挡块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使传力顶块与滑动挡块分离,进而使第一顶出组件停止移动,使第二顶出组件继续移动一个二次顶出距离,实现二次顶出。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模具的顶出机构通过滑动挡块的滑动配合,并利用侧推斜面的产生的、与开模方向垂直的作用力使滑动挡块改变位置,实现顶出机构状态转换,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加工安装方便的优点。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和分离块后端均具有侧推斜面; 且相对于开模方向,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的侧推斜面的斜度与所述分离块的后端的侧推斜面的斜度相等。这样可以提高滑动挡块与分离块之间配合时的稳定性,提高顶出机构状态转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有利于减小滑动挡块与分离块之间配合处的磨损。所述滑动挡块与第一顶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对滑动挡块施加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这样可以使滑动挡块具有保持在第一位置或向第一位置滑动的趋势, 使顶出机构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提高状态转换的可靠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的外端壁形成朝向所述滑槽的内端壁的定位面,所述滑动挡块具有与所述定位面相配合的定位台阶。该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滑动挡块的外端伸出过长、或避免滑动挡块与滑槽分离,提高顶出机构的可靠性和塑料制品的制作效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模具的顶出机构还包括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后端与所述后模保持固定,前端向所述第一顶板的后表面伸出;所述滑动挡块的后表面与所述复位块的前端之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侧推斜面;在顶出机构复位时,所述复位块的后端与滑动挡块的后表面通过侧推斜面相抵触,并通过侧推斜面使所述滑动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至少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之后;所述第二顶板与动力元件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力顶块、滑动挡块和分离块;所述传力顶块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顶板固定,前端向第一顶板伸出;所述分离块的前端与后模相对固定,后端向第一顶板的前表面伸出;所述滑动挡块与所述第一顶板滑动配合,且其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挡块与传力顶块的前端相抵触;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挡块的外端与传力顶块的前端分离;所述滑动挡块的前表面与分离块的后端之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侧推斜面;所述分离块的后端与滑动挡块的前表面相抵触时,通过该侧推斜面使所述滑动挡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恬晨
申请(专利权)人:郑恬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