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模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401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公模切换机构,用于双色模具中,该双色模具包括:公模仁、母模仁、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中设有油压缸,该公模切换机构包括:一扁顶针,其一端设有一凸台,该凸台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母模面贴合,另一端与上述油压缸相连接;二安装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一射产品相贴合;二弹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弹块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扁顶针的两侧面相抵触;二弹性元件,其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该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公模切换机构,可用在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的双色模具中,以此来实现公模形状不同时的互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模切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双色模具中的公模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在模具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用双色模具成型产品的情况。双色模具是指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双色模具通常需要两套模具共同完成,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它的一般工作过程为第一射原料经料管射入第一次成型模内制成单射成品,经周期开模后,单射成品留于公模,成型机公模部分旋转至第二射处合模,第二射原料经料管射入第二次成型模制成双色产品,然后经周期开模,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模具。在双色模具中,公模部分需完全相同,才可实现两次成型模的旋转互换。当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时,用于成型第一射产品的公模部分会有一凸台,用于成型第二射产品的公模部分则不需要此凸台,这就导致两套模具的公模部分不相同,采用传统的双色模具无法实现该产品。有鉴于此,实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公模切换机构,该公模切换机构可以用在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的双色模具中,以此来实现公模形状不同时的互换。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模切换机构,该公模切换机构可以用在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的双色模具中,以此来实现公模形状不同时的互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公模切换机构,应用于双色模具中,该双色模具包括公模仁、母模仁、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中设有油压缸,该公模切换机构包括—扁顶针,其一端设有一凸台,该凸台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母模面贴合,另一端与上述油压缸相连接;二安装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一射产品相贴合;二弹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弹块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扁顶针的两侧面相抵触;二弹性元件,其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该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接触。较佳的,上述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较佳的,该公模切换机构还包括二定位针,该二定位针其一端分别设于上述安装块中,另一端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公模切换机构可以用在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的双色模具中,以此来实现公模形状不同时的互换。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技术公模切换机构成型第一射产品时合模状态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公模切换机构成型第一射产品时合模状态局部放大图。图3绘示本技术公模切换机构成型第一射产品时扁顶针与油压缸配合示意图。图4绘示本技术公模切换机构成型第二射产品时合模状态示意图。图5绘示本技术公模切换机构成型第二射产品时合模状态局部放大图。图6绘示本技术公模切换机构成型第二射产品时扁顶针与油压缸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公模切换机构,用于双色模具中,该双色模具包括公模仁600、母模仁(图未示)、下固定板700,该下固定板700中设有油压缸800, 该公模切换机构包括一扁顶针100,其一端设有一凸台101,该凸台101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母模面贴合,另一端与上述油压缸800相连接,该扁顶针100可以在上述双色模具中做直线往复运动,其运动动力来自于上述油压缸800 ;二安装块200,其分别设于上述双色模具的公模仁600中,该安装块200的一端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产品10相贴合;二弹块300,其分别设于上述双色模具的公模仁600中,该弹块300 —端与上述安装块200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扁顶针100的两侧面相抵触,当扁顶针100退出第一射产品 10时,该二弹块300同时向中间运动,直至其完全贴合;二弹性元件400,其分别设于上述弹块300中,该弹性元件400 —端与上述安装块 200相接触,于本实施例中,该二弹性元件400均为弹簧;二定位针500,其一端分别设于上述安装块200中,另一端分别设于上述弹块300 中,该定位针500对上述弹性元件400的运动起导向作用。于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当上述双色模具成型第一射产品10 时,扁顶针100在油压缸800的作用下,与双色模具第一射产品10的母模面相贴合,此时, 凸台101用于成型该双色模具第一射产品10中的倒勾孔11 ;由于扁顶针100的挤压力的作用,弹块300、安装块200与扁顶针100相互间处于紧配状态,弹性元件400此时处于压缩状态。请参考图4、图5及图6所示,当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产品10完成注射后,在成型第二射产品20之前,扁顶针100在油压缸800的作用下,完全退出第一射产品10,并置于上述弹块300的下方,此时,由于没有了扁顶针100的挤压力的作用,弹性元件400的弹力得到释放,弹块300在弹性元件400弹力的作用下,同时向中间运动,直至其完全贴合,起到封胶的作用,该双色模具在弹块300完全贴合后,继续成型该双色模具的第二射产品20,如此往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公模切换机构可以用在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的双色模具中,以此来实现公模形状不同时的互换。权利要求1.一种公模切换机构,应用于双色模具中,该双色模具包括公模仁、母模仁、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中设有油压缸,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切换机构包括一扁顶针,其一端设有一凸台,该凸台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母模面贴合,另一端与上述油压缸相连接;二安装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一射产品相贴合; 二弹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弹块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扁顶针的两侧面相抵触;二弹性元件,其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该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模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弹性元件为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模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切换机构还包括二定位针,该二定位针其一端分别设于上述安装块中,另一端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专利摘要一种公模切换机构,用于双色模具中,该双色模具包括公模仁、母模仁、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中设有油压缸,该公模切换机构包括一扁顶针,其一端设有一凸台,该凸台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母模面贴合,另一端与上述油压缸相连接;二安装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一射产品相贴合;二弹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弹块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扁顶针的两侧面相抵触;二弹性元件,其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该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接触。本技术的公模切换机构,可用在两次射出产品以倒勾式胶位连接并且与公模仁的贴合面为一平面的双色模具中,以此来实现公模形状不同时的互换。文档编号B29C45/16GK202021762SQ201120038199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杨俊梅 申请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模切换机构,应用于双色模具中,该双色模具包括:公模仁、母模仁、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中设有油压缸,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切换机构包括:一扁顶针,其一端设有一凸台,该凸台与上述双色模具的第一射母模面贴合,另一端与上述油压缸相连接;二安装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一射产品相贴合;二弹块,其分别设于上述公模仁中,该弹块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扁顶针的两侧面相抵触;二弹性元件,其分别设于上述弹块中,该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述安装块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梅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