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柱类零件八工位自动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1353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接线柱类零件八工位自动加工机,它的机座头上设置有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所述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沿机座头中心孔的圆心八等分圆周位置依序分配,所述机座后端还设置有一八工位分度器平台,所述机座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八工位钳形夹具的凹槽,所述八工位钳形夹具的轴孔与八工位分度器的中心轴配合连接而固定;加工时,所述八工位分度器按八等分圆周位置带动八工位钳形夹具旋转,并将八工位钳形夹具定位于第一至第八工位处,由位于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及机座上凹槽底部的第八工位处和机座的下侧面和另一下侧面上对应设置的送料、攻丝、钻孔、铣槽、倒角、切槽、切割、卸料装置对接线柱类零件进行相应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对一种接线柱类零件进行加工的设备。
技术介绍
接线柱作为电器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对接线柱加工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绿色产业化也显得极其重要。目前,接线柱类零件的多工位加工,多数采用传统方式,完成送料、切槽、下料、打孔、铣台阶、背面倒角、侧面打孔、背面打小孔、侧面攻丝等工序,可参见图15所示的一种接线柱,它至少需要相应的四台加工设备完成或依靠人工操作,且传统单轴接线柱加工机一次只能完成三个工序,只能实现单面加工,电能损耗量大,需要投入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且在加工车间内因设备打磨原料而产生的铜屑及所形成的强大的噪音均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铜屑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柱类零件八工位自动加工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接线柱类零件八工位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机座,所述机座前端有一机座头,机座头上设置有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所述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沿机座头中心孔的圆心八等分圆周位置依序分配,所述机座后端还设置有八工位分度器平台,所述机座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八工位钳形夹具的凹槽,所述八工位钳形夹具的轴孔与八工位分度器的中心轴配合连接而固定,定位后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的轴孔的轴心、八工位分度器的中心轴的轴心、机座头中心孔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八工位钳形夹具的第一至第七工位与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的工位相适配;位于机座上的机座头下方设置有一通孔与凹槽连通;加工时,所述八工位分度器按八等分圆周位置带动八工位钳形夹具旋转,并将八工位钳形夹具定位于第一至第八工位处,由位于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及机座上凹槽底部的第八工位处和机座的下侧面和另一下侧面上对应设置的送料、攻丝、钻孔、铣槽、倒角、切槽、切割、卸料装置对接线柱类零件进行相应加工。本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接线柱类零件的加工定位精度,并采用夹具旋转,加工棒料不动的加工模式,实现了一次性全自动完成九道加工工序,加工产生的铜屑能全部回收,并降低了生产时的噪音,保护了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机座的结构图。图3是图2变换视角后的结构图。图4是图2所示机座与八工位钳形夹具的分解结构图。图5是图4所示结构与八工位分度器组合后的结构图。图6是图2所示机座下侧面后端设置的对位于第一载物平台101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一工位处的接线柱侧向大孔164进行倒角的倒角装置结构位置图。图7是图2所示机座头下方通孔内设置的对八工位钳形夹具第八工位的接线柱进行横向切槽的切槽装置的结构位置图。图8是图2所示机座下侧面前端设置钻孔装置的结构位置图。图9是图2所示机座头第二载物平台102上设置的对位于第二载物平台102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二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铣槽的铣槽装置和攻丝的攻丝装置结构位置图。图10是图2所示机座头第六载物平台106上设置的送料装置和图5中所示八工位分度器上设置的切割装置对位于第六载物平台106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六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线状切割的切割装置结构位置图。图11是图2所示机座头第三载物平台103上设置的对位于第三载物平台103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三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钻孔的钻孔装置的结构位置图。图12是图5所示机座头第五载物平台105上设置的攻丝装置对位于第五载物平台105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五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攻丝和图5所示八工位分度器上设置的攻丝装置对位于第四载物平台104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四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攻丝的结构位置图。图13是图3所示机座另一下侧面后端设置的对位于第七载物平台107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七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钻孔的钻孔装置结构位置图。图14是图2所示机座平面结构图。图1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加工的接线柱结构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另一种八工位分度器的结构图。图17是与图16中具有等同技术效果的杠杆式止动齿条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7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提供一种接线柱类零件八工位自动加工机,设置一机座1,所述机座1前端有一机座头,机座头上设置有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101、102、103、104、105、106、107,所述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101、102、103、104、105、106、107沿机座头中心孔116的圆心八等分圆周位置依序分配(如图2和图14所示),所述机座1后端还设置有一八工位分度器平台112,所述机座1 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八工位钳形夹具2的凹槽113,所述八工位钳形夹具2的轴孔22与八工位分度器3的中心轴配合连接而固定,定位后的八工位钳形夹具2的轴孔22的轴心、八工位分度器3的中心轴的轴心、机座头中心孔116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八工位钳形夹具2 的第一至第七工位与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101、102、103、104、105、106、107的工位相适配;4八工位钳形夹具的第八工位位于凹槽113的底部,位于机座1上的机座头下方设置有一通孔114与凹槽113连通;加工时,所述八工位分度器3按八等分圆周位置带动八工位钳形夹具2旋转,并将八工位钳形夹具2定位于第一至第八工位处,由位于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 101、102、103、104、105、106、107及机座1上凹槽113底部的第八工位处和机座1的下侧面 111和另一下侧面116上对应设置的送料、攻丝、钻孔、铣槽、倒角、切槽、切割、卸料装置对接线柱类零件进行相应加工。下面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6,所述机座1下侧面111后端设置对位于第一载物平台101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一工位处的接线柱大孔164进行倒角的倒角装置4。参见图7,所述机座头下方通孔114内设置对应于八工位钳形夹具第八工位的接线柱下平面162进行横向切槽(图15中“1621”所示处)的切槽装置5。参见图8,所述机座1下侧面111设置第一钻孔装置6。参见图9,所述机座头第二载物平台102上设置对位于第二载物平台102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第二工位处的接线柱15进行铣槽的铣槽装置7和进行攻丝的第一攻丝装置8。参见图10,所述机座头第六载物平台106上设置送料装置9。参见图10,所述八工位分度器3上设置对八工位钳形夹具第六工位处的接线柱进行横向切割的切割装置10。参见图10,所述八工位分度器3上还设置有一控制钳形夹具的钳口开合的卸料装置17。参见图11,所述机座头第三载物平台103上设置第二钻孔装置11。所述第二钻孔装置11上设置有同轴驱动的两个钻头。参见图12,所述八工位分度器3上设置第二攻丝装置12。参见图12,所述机座头第五载物平台105上设置第三攻丝装置13。参见图13,所述机座另一下侧面116后端设置第二钻孔装置15 ;为防止钻孔时接线柱脱出,在机座另一下侧面116上设置一靠山14。参见图15,图中标记所示 16-—接线柱161-—接线柱第一铣槽面162-—接线柱第二铣槽面 163—接线柱上表面 164-接线柱侧向大孔1611-—接线柱第一切槽面1621-—接线柱第二切槽面1612-—接线柱第一铣槽面孔1631—接线柱上表面外孔1632—接线柱上表面内孔下面描述其加工步骤 第一步切割对应于106工位送料装置9将裸铜杆送入,在控制钳形夹具的钳口开合的卸料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台的工位相适配;位于机座上的机座头下方设置有一通孔与凹槽连通。置有一放置八工位钳形夹具的凹槽,所述八工位钳形夹具的轴孔与八工位分度器的中心轴配合连接而固定,定位后的八工位钳形夹具的轴孔的轴心、八工位分度器的中心轴的轴心、机座头中心孔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八工位钳形夹具的第一至第七工位与第一至第七载物平1.一种接线柱类零件八工位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机座,所述机座前端有一机座头,机座头上设置有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所述第一至第七载物平台沿机座头中心孔的圆心八等分圆周位置依序分配,所述机座后端还设置有一八工位分度器平台,所述机座中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龙杨兴龙项亦群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盛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