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404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该纱布为含溶葡萄球菌酶和另一种溶菌酶的复方新型杀菌纱布,作用物体表面2~10分钟可迅速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杀灭率达99.9%,并且对创口和粘膜无任何刺激,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敷料,具体涉及一种溶葡萄球菌复合酶(高科复合溶菌酶漱口水)杀菌纱布,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敷料,如医用纱布,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普通型无菌纱布,常用作为包扎材料;②抗粘型纱布,由于经过特殊处理,可防止伤口粘连,但无杀菌作用;③抗菌型纱布,因添加了抗生素,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一些大面积的伤口,杀菌作用差,并因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菌株。因此,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杀菌纱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足之处,设计一种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的纱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该纱布是由溶葡萄球菌复合酶及药用辅料与纱布组成的,其中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原液为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0.008~0.01%和溶菌酶(lysozyme)10~20%;辅料为磷酸钾7~15%、氯化钠0.5~1%、抑菌肽2~3%和蒸馏水60~80%。由于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中的一种成分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溶菌素。组成该类革兰氏阳性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四肽侧链的氨基酸,依次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而首位的L-丙氨酸通过一个酰胺键与胞壁酸相连,该聚糖链四肽侧链第3位的L-赖氨酸,通过五肽(五个甘氨酸)交联桥联结到相邻聚糖链四肽侧链D-丙氨酸羧基上。由此纵横交叉,左右联结构成十分坚韧的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并聚合成较厚的肽聚糖层。溶葡萄球菌酶可切断肽聚糖中的Gly-Gly键,而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中另一种生物酶可切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之间的键,从而使杀菌活性更强,达到溶解并杀死细菌的目的,并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由于溶葡萄球菌复合酶独特的杀菌机理,使其不同于一般抗生素,常用抗生素是抑制细菌生长,而该酶则是裂解细菌杀死细菌。上海市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检验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等单位曾将临床各科收集到的400多株细菌进行了溶葡萄球菌复合酶的抑杀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溶葡萄球菌复合酶对革兰氏阳性菌,如临床上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D群肠球菌、四联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链球菌以及胃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实验还证明溶葡萄球菌酶对耐药性菌株,如目前医学临床上最感棘手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肺炎双球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效果更优于常用抗生素。本专利技术的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经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检测毒性、皮肤刺激杀菌试验及稳定性试验结果如下一、急性经口毒试验试验目的检测短时间经口染毒时的毒性,其结果可作为毒性分级和确定亚慢性毒性等试验剂量的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受试样品性状白色纱布配制方法将样品挤出液作为原液,取5g原蒸馏水至20ml,充分混匀后作为受试样品。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由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合格证号02-22-1。实验动物饲养室温度20±2℃,相对湿度40-70%,动物房合格证号02-28,小鼠饲养料,由苏杭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公司提供。3、剂量和分组将动物分为雌雄各一组,每组10只,剂量为5g/kg体重。4、试验步骤动物禁食16小时后,根据不同体重,用灌胃针一次经口灌服受试样品,给样容量按0.2ml/10g体重。观察给样后动物的症状及死亡情况,观察期为二周。5、LD50计算方法用最大剂量限量法得出LD50,并确定急性经口毒性分级。(三)试验结果;给样后,动物未见中毒症状和死亡。受试样品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动物性别剂量动物数死亡数死亡率(g/kg)(只) (只) (%)雌 510 0 0动物性别 剂量 动物数死亡数死亡率(g/kg)(只)(只) (%)雄 510 0 0LD50值雌性动物LD50>5g/kg雄性动物LD50>5g/kg(四)结论按急性经口毒分级,属实际无毒级。二、皮肤刺激试验目的观察受试物对动物一次接触皮肤后可能产生的炎性反应。1、样品性状白色纱布2、受试样品处理将样品剪成2.5×2.5cm2小块作为受试样品。3、受试动物新西兰种家兔,体重2.0-3.0kg,由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合格证号02-52-1。4、测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卫生部1999.11)5、试验方法试验前将动物背部两侧毛剪掉,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3cm2,选左侧完好皮肤划出2.5×2.5cm2试验区,右侧皮肤作对照。将受试样品贴敷在试验区皮肤上,用一层油纸,胶布固定,贴敷4小时后,除去覆盖物,用温水清洗除去残留物,并于除去受试样品后1、24、48小时分别观察皮肤反应按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卫生部1999.11)皮肤反应积分和刺激强度评价。6、试验结果受试样品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表 7、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一次接触动物皮肤未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按皮肤刺激强度评价属无刺激性。三、1、杀菌试验(1)对大肠杆菌(8099)的杀灭率不同作用时间(min)杀灭率%25 10 2099.9899.98100100注对照菌数为1.7×104cfu/片。(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杀灭率不同作用时间(min)杀灭率%25 10 2099.4799.96100 100注对照菌数为2.1×104cfu/片。(3)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的杀灭率不同作用时间(min)杀灭率%2 510 2099.20 99.92 100 100注对照菌数为2.0×104cfu/片。2、稳定性试验样品经54℃水浴二周后,再次检测其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情况不同作用时间(min)杀灭率%2 5 10 2099.94 99.42 100100注对照菌数为2.6×104cfu/片。中和剂试验中和剂3%吐温-80+0.5%卵磷脂菌株大肠杆菌(8099)组别 残留菌数(cfu/片)样品染菌+中和剂 5.37×102染菌对照片+中和剂1.60×104样片+中和剂+染菌对照片 1.41×104染菌对照片+PBS 1.60×104染菌样片+PBS 0培养基对照 03、无菌试验检测指标 结果 标准值需氧菌 未检出 不得检出厌氧菌 未检出 不得检出霉菌 未检出 不得检出4、评价该样品经检测,作用2分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杀菌作用;样品经54℃水浴二周后,再次检测,作用2分钟对大肠杆菌仍有杀菌作用;无菌试验检测结果符合GB15980-199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无菌室中,按处方量将溶葡萄球菌酶(从美国Sigma公司购买),溶菌酶,磷酸钾,氯化钠,按比例依次加入洁净的玻璃或不锈钢盛具中,轻轻搅拌,充分混和均匀后,再加入所示比例的抑菌肽和蒸馏水,充分混匀,即为原液。将无菌纱布置于原液中,浸透,静置10分钟,将纱布包装于无菌塑本专利技术的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为含溶葡萄球菌酶和另一种溶菌酶、增效剂、稳定剂辅酶复方新型杀菌纱布,作用物体表面2-10分钟可迅速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杀灭率达9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其特征在于该纱布是由溶葡球菌复合酶及药用辅料与纱布组成的,其中溶葡球菌复合酶为溶葡萄球菌酶0.008~0.01%和溶菌酶10~20%;辅料为磷酸钾7~15%、氯化钠0.5~1%、抑菌肽2~3%和蒸馏水6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葡萄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其特征在于该纱布是由溶葡球菌复合酶及药用辅料与纱布组成的,其中溶葡球菌复合酶为溶葡萄球菌酶0.008~0.01%和溶菌酶10~20%;辅料为磷酸钾7~15%、氯化钠0.5~1%、抑菌肽2~3%和蒸馏水60~80%。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葡球菌复合酶杀菌纱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婉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