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7091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链条、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及控制组件,驱动组件连接于控制组件,驱动组件在控制组件推动下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输送链条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输送链条。本输送系统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切换操作简便且易于维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汽车部件输送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输送机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在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中,常常需要对汽车各部件进行输送以进行加工只制造。例如,汽车车身等各部件完成后, 要输送到汽车装配产线进行组装等操作。目前,国内外汽车生产线上采用链条输送机对各类部件进行输送,这种输送装置的驱动站设有驱动电机及连接于环状履带式驱动链,该环状履带式驱动链设有拔爪,该拨爪连接于输送链条并在驱动电机驱动下使输送链条前进以输送工件。而通常情况下输送装置都设有主用及备用两套驱动站。而这种驱动形式会存在以下问题1、必须做成主用、备用驱动站分离的形式,即主驱动站与备用驱动站安装在输送链条不同位置。主驱动站出故障后,必须先将主驱动站退出,然后再将备用驱动站的履带驱动链拨爪推入主输送链链节孔中。为了保障生产不停线,必须两人以上同时进行这项操作,操作步骤多且复杂、花费时间长。2、由于采用带拔爪的履带驱动链来驱动输送链,拔爪与输送链的孔位不易对正。而且对于比较长的输送链,长时间使用后,链条在被拉长后就无法与拔爪对位了,必须重新配置适合的履带驱动链或更换整条主流水输送链。3、主用及备用两套驱动站体积庞大,占用场地多,投资与保养成本高而且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切换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的输送系统。一种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链条,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链条、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及控制组件,驱动组件连接于控制组件,驱动组件在控制组件推动下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输送链条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输送链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输送系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传动组件,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输送链条,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切换操作简便且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输送系统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输送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轨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滑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10,其包括底座11、第一控制组件13、第二控制组件15、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驱动组件19、传动组件21及输送链条(图未示)。控制组件13连接于底座11。第一驱动组件17连接于第一控制组件13,第二驱动组件19连接于第二控制组件15。底座11大体为长方体。第一控制组件13包括第一电动机131及连接于第一电动机131的第一推杆133。第一推杆133在第一电动131的驱动下伸缩。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动机131及第二电动机151可以使用其他驱动装置代替,只需其可控制第一推杆133及第二推杆153伸缩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动机131沿水平方向推拉第一电动机131。 第一控制组件13对应第一驱动组件17设置,第二控制组件15对应第二驱动组件19设置。 第一驱动组件17在第一控制组件13控制下与传动组件21连接或远离断开,第二驱动组件 19在第二控制组件5的控制下与传动组件21连接或远离断开。第二控制组件15包括第二电动机151及连接于第二电动机151的第二推杆153。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系统10共设有两个控制组件13,分别对应第一驱动组件17及第二驱动组件19设置。第一驱动组件17包括第一驱动件171、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71的第一主动件173 及第一安装板1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71为电动机,第一主动件173为套设于第一驱动件171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可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第一安装板175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第一驱动件171穿设于第一安装板175并相对第一安装板175固定。第二驱动组件19包括第一驱动件191、连接于第二驱动件191的第二主动件193 及安装板19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91为电动机,第二主动件193为套设于第二驱动件191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可在第二驱动件191的驱动下转动。第二安装板195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第一驱动件191穿设于第二安装板195并相对第二安装板195固定。传动组件21包括传动轴211、连接于传动轴211的被动件213、连接于传动轴211 的驱动齿轮215及轴承217。在本实施例中,被动件213为配合齿轮,驱动齿轮215为链轮。 轴承217连接于底座11上,传动轴211可转动的连接于轴承217中。请参见图3及图4,输送系统10还设有滑轨23,滑轨23大体为条形,其上设有滑轨面231,其截面形状为L形。第一驱动组件17的第一安装板175抵持于滑轨23并可沿滑轨23的滑轨面231滑动。第二驱动组件19的第二安装板195抵持于滑轨23并可沿滑轨 23的滑轨面231滑动。滑轨23自其滑轨面231还开设有定位孔233。输送系统10还设有定位组件25,定位组件25包括定位销251、套设于定位销251 的弹簧253及套筒255。弹簧253置于套筒255中。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系统10设有分别对应第一驱动组件17及第二驱动组件19设置有两个定位组件25。套筒255固定于第一驱动件171的第一安装板175及第二驱动件191的第二安装板195。使用该输送系统10时,滑轨23连接于底座11,第一控制组件13的第一推杆133 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控制组件15的第二推杆153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1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杆133焊接于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推杆153焊接于第二驱动组件1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组件13、第二控制组件15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17、 第二驱动组件19。第一控制组件13推动第一驱动组件17,第一驱动组件17沿滑轨23滑动,第一驱动组件17的第一主动件173连接于传动组件21的被动件213。传动组件21的驱动齿轮 215连接于输送链条。第一驱动件171驱动第一主动件173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于传动组件 21的驱动齿轮215的输送链条进行输送。如需对驱动组件进行切换时,第一控制组件13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7远离传动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15控制第二驱动组件19通过传动组件 21连接于输送链条。在第一控制组件13推动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控制组件15推动第二驱动组件19时,第一驱动组件17及第二驱动组件19在滑轨中滑动。到达预定位置时,第一驱动组件17或第二驱动组件19连接于传动组件21,定位组件25的定位销251对应滑轨 23的定位孔233,并在弹簧253弹性力及定位销251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置于滑轨23的定位孔233中以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系统10设有两个驱动组件及对应设置有两个控制组件,可以理解的是,输送系统10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驱动组件及相对应的控制组件。多个驱动组件可以传动组件为圆心沿圆周等间距排列或根据加工条件自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输送系统10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控制组件,或通过一个控制组件控制多个驱动组件。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链条、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及控制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控制组件推动下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输送链条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输送链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家仁李桂健陈恒强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