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6511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用于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还包括用于将安全带锁定在座椅上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按键和锁舌,锁舌插入按键后将安全带锁定在座椅上,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挡住按键、防止乘员私自打开安全带的遮挡件、用于检测遮挡件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用于检测锁舌是否插入按键中的第二行程开关。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可以防止乘员私自开启安全带,在乘员需要下车时,才由工作人员来控制遮挡件开启,露出按键,实现安全带的安全控制。同时还能在工作人员确认全部座椅上的安全带都锁定好之后再决定开车,充分保证娱乐设施运转过程中乘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娱乐项目的运动机构,更具体的说涉及用于娱乐的车船上座椅用的安全带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一般由锁舌插入到按键中即可完成锁定,需要开启时,按压按键,锁舌即会从按键中弹出,实现开锁。普通的安全带由于开启方式过于简单,乘员很容易就能自己开启。对于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娱乐设施来说,这种简单的锁定方式则无法满足。尤其是需要进行一些非常规动作的娱乐设施,例如过山车、风火轮等,在运行过程中座椅可能会进行翻转或急速上升下降等。如果在其运转过程中,乘员自己开启安全带或者安全带故障,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使产品运行时,游客更安全,不会因乘客意外打开安全带而发生事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用于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安全带锁定在所述座椅上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按键和锁舌,所述锁舌插入所述按键后将所述安全带锁定在座椅上,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挡住所述按键、 防止乘员私自打开安全带的遮挡件、用于检测所述遮挡件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用于检测所述锁舌是否插入所述按键中的第二行程开关。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摆杆,所述摆杆在锁簧的压力下压紧闭合所述第二行程开关,还包括用于在所述锁舌插入到所述按键内后将所述摆杆弹起、以开启所述第二行程开关的弹簧。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遮挡件包括可控制的两块电磁铁, 在两块所述电磁铁未上电时,挡住所述按键位置;两块所述电磁铁上电后让开所述按键位置、以便于打开所述安全带。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按键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锁舌的容纳腔,所述遮挡件在所述锁舌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后封住所述容纳腔。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摆杆通过转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底部。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遮挡件状态的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锁舌状态的第二指示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所述锁定机构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所述第二行程开关所检测到状态的信号获取单元; 还包括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检测到所述锁舌插入到所述按键中、且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检测到所述遮挡件未挡住所述按键时,发送指令、以控制所述遮挡件挡住所述按键,或者在确认乘员需要下车时,发送指令、以控制所述遮挡件回位露出所述按键。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复位单元,用于在确认乘员都下车后、控制所述遮挡件复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娱乐设施运行过程中采用遮挡件遮挡住按键,防止乘员私自开启安全带,并通过第一行程开关检测遮挡件的状态,以及确定安全带处于锁定状态;在乘员需要下车时,才由工作人员来控制遮挡件开启,露出按键,实现安全带的安全控制。同时还能通过第二行程开关检测锁舌是否插入按键,以便于工作人员判断安全带是否插入好了。在确认全部座椅上的安全带都插入且锁定好之后再决定开车,充分保证娱乐设施运转过程中乘员的安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锁定机构剖视图一;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锁定机构剖视图二 ;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锁定机构剖视图三;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锁定机构剖视图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示,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介绍。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用于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未图示),还包括用于将安全带锁定在座椅上的锁定机构10。其中锁定机构10剖视图如图1所示,锁定机构10包括按键11和连接在安全带上的锁舌12,锁舌12插入按键11后将安全带锁定在座椅上。锁定机构10还包括用于挡住按键11的遮挡件13。锁定机构10 还包括用于检测遮挡件13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14,以及用于检测锁舌12是否插入按键11 中的第二行程开关15。通过采用遮挡件13遮挡住按键11,可以防止乘员私自开启安全带, 并通过第一行程开关14检测遮挡件13的状态,在乘员需要下车时,才由工作人员来控制遮挡件13开启,露出按键11,实现安全带的安全控制。同时还能通过第二行程开关15检测锁舌12是否插入按键11,以便于工作人员据此控制安全带锁定状态,在确认全部座椅上的安全带都锁定好之后再决定开车,充分保证娱乐设施运转过程中乘员的安全。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锁定机构10还包括摆杆16,摆杆16在锁簧(图中未示出)的压力下压紧闭合第二行程开关15。锁定机构10还包括弹簧18,弹簧18设置在摆杆16底部,用于在锁舌12插入到按键11内后将摆杆16弹起,以开启第二行程开关15。 艮口,在锁舌12未插入到按键11内时,摆杆16机构受锁簧作用,压紧第二行程开关15,第二行程开关15被压下,并有相应信号反馈;在锁舌12插入后,摆杆16机构不再受锁簧的力,被底部弹簧18顶起,第二行程开关15弹起,检测到摆杆16的运动,表明锁舌12已经插入。优选地, 如图1所示,遮挡件13包括可相互吸合的两块电磁铁,在电磁铁处于未得电状态时,恰好挡住按键11 ;将锁舌12插入按键11后,不能单独打开安全带。对电磁铁上电后,电磁铁吸合,让开按键11位置,按下按键11,可以打开安全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第一行程开关14可以检测遮挡件13是否处于锁定状态,工作人员可据此控制操作。可以理解,遮挡件13并不限于采用电磁铁,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如采用可以自动控制的块状结构。优选地,如图1所示,按键11包括用于容纳锁舌12的容纳腔111,遮挡件13在锁舌12插入到容纳腔111内后封住容纳腔111。这样即使按压按键11也无法将锁舌12弹起,无法开锁。只有在遮挡件13移开后方能打开,可以防止乘员在娱乐设施运转过程中私自开锁。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摆杆16通过转轴17设置于容纳腔111底部。摆杆16 的一端插入到按键11内的容纳腔111中,另一端由锁簧压紧,在锁舌12插入到按键11内后,弹簧18将摆杆16弹起,触动第二行程开关15改变状态。优选地,第一行程开关14上设置有用于标识遮挡件13状态的第一指示灯(未图示);第二行程开关15上设置有用于标识锁舌12状态的第二指示灯(未图示)。乘员可以自己根据这两个指示灯的状态检查安全带是否锁定好,如果有其中一个指示灯的指示状态不对,即可以向工作人员报告,以便于确定安全带是否锁定好。优选地,座椅安全带装置还包括控制锁定机构10的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包括信号获取单元和指令发送单元,其中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行程开关14和第二行程开关15所检测到状态。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行程开关15检测到锁舌12插入到按键 11中、且第一行程开关14检测到遮挡件13未挡住按键11时,发送指令、以控制遮挡件13 挡住按键11,或者在确认乘员需要下车时,发送指令、以控制遮挡件13复位露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用于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安全带锁定在所述座椅上的锁定机构(10),所述锁定机构(10)包括按键(11)和锁舌(12),所述锁舌(12)插入所述按键(11)后将所述安全带锁定在座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10)还包括用于挡住所述按键(11)、防止乘员私自打开安全带的遮挡件(13)、用于检测所述遮挡件(13)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14)、以及用于检测所述锁舌(12)是否插入所述按键(11)中的第二行程开关(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戎志刚刘道强高敬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强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