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991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度测量装置,其用于测量定影装置的定影辊的表面硬度。在定影装置中,通过使一对定影辊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进行加热及按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所述硬度测量装置具有:载置台,其上设置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保持定影辊并使该定影辊能够沿轴向移动;硬度测量部,其测量与其前端接触的定影辊的硬度并输出;台板,其设于所述载置台的上方,用于安装所述硬度测量部;保持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台板上,将所述硬度测量部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台板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在与定影辊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旋转。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测量辊隙形成区域的硬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硬度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对定影装置中的定影辊的表面硬度进行测量的硬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定影装置是在电子照相系统中使调色剂固定(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的装置,其通过使一对定影辊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进行加热及按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通常,该一对定影辊在表面设有弹性层,其相互按压而形成规定宽度的辊隙。当记录介质通过该辊隙时,被加热及加压而进行定影。但是,在开发定影装置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知道,辊隙形成区域的压力分布会对画质产生影响。因此,在定影装置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辊隙形成区域内的压力分布,为了得到该压力分布情况,需要了解定影辊的表面硬度。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该辊隙形成区域的压力进行测量而获知定影辊的表面硬度的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硬度测量部在与定影辊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旋转,对定影辊的辊隙形成区域中的各点,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测量硬度(按压时的反作用力)。这样,能够根据该辊隙形成区域各点的测量结果推定辊隙形成区域内的压力分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硬度测量装置,其用于测量定影装置的定影辊的表面硬度,在定影装置中,通过使一对定影辊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进行加热及按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度测量装置具有载置台,其上设置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保持定影辊并使该定影辊能够沿轴向移动;硬度测量部,其测量与其前端接触的定影辊的硬度并输出;台板,其设于所述载置台的上方,用于安装所述硬度测量部;保持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台板上,将所述硬度测量部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台板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在与定影辊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旋转。本技术的按压力测量装置,优选所述硬度测量部的旋转中心与该硬度测量部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一对定影辊中的、与作为测量对象的定影辊相对的一侧的定影辊的中心至表面的距离相同。本技术的按压力测量装置,优选所述硬度测量部的前端为球面。根据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测量辊隙形成区域的硬度, 进而根据该测量结果推定辊隙形成区域的压力分布,从而能够避免不适当的压力分布对画质造成的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的立体示意3图2A 图2C是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从图1的箭头A方向看该硬度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示意图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C 是图2B所示的立体图中硬度测量部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实际测量辊隙形成区域的硬度时硬度测量部和作为测量对象的定影辊的位置关系、与实际的定影装置中的两定影辊的位置关系的比较。附图标记说明10载置台20移动机构30硬度测量部40台板50保持机构100定影上棍200测量对象定影辊(定影下辊)501上下驱动机构502旋转驱动机构NIP辊隙形成区域(加压区域)P 1硬度测量部30的旋转中心Q ;定影上辊100的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在这些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并且容易置换的或者实质上是相同的要素。如图3所示,一般,定影装置具备定影上辊100和定影下辊200,该定影上辊100和定影下辊200均由铝基材构成,其内部空心且内置有加热灯管,其外面具有橡胶层,为橡胶辊。但通常两定影辊的硬度不同,在多数情况下,定影上辊100比定影下辊200的硬度大。由于该一对定影上辊100和定影下辊200具有带有弹性的橡胶层,其表面接触并相互按压而形成具有规定宽度的辊隙,形成辊隙形成区域NIP。当记录介质通过该辊隙形成区域NIP时,被加热及加压而进行定影。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定影上辊100而设置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对作为测量对象定影辊的定影下辊200的硬度进行测量。下面具体说明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在载置台10上设置移动机构20,该移动机构20保持作为测量对象定影辊的定影下辊200,并使其能够沿轴向移动。在所述载置台10的上方设置有台板40,硬度测量部30通过保持机构50安装在该台板40上。保持机构50设置在所述台板40上,包括上下驱动机构501和旋转驱动机构502。 具体地如图2A和图2B所示,该上下驱动机构501,用于驱动硬度测量部30使其相对于台板40能够上下移动;该旋转驱动机构502,用于驱动硬度测量部30使其能够在与定影下辊 200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旋转。4所述硬度测量部30,其旋转中心P位于相当于定影上辊100的中心Q的位置,测量与其前端接触的定影下辊200的硬度并输出。该硬度测量部30例如可以使用负载传感器。 如图2C所示,为了使测量时的误差极小而优选使硬度测量部30的前端为球形。使硬度测量部30的前端为球形,还能够避免对定影下辊200产生划痕等破坏。另外,硬度测量部30所测量的结果,例如,可以是负载传感器所测量的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压力所对应的信号输出到外部微型计算机,通过微型计算机的程序进行处理而转换为硬度,并将该转换后所得的硬度信号进行数字显示。其中,该转换所进行的计算,根据公知的基准Jis TYPEA进行。该测量的压力与计算所得的硬度为一对一的关系。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硬度测量部30的旋转中心P与该硬度测量部30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可以设定为与作为测量对象定影辊的定影下辊200相对的一侧的定影上辊100 的中心Q至表面的距离相同。由此,能够对定影下辊200与定影上辊100形成的辊隙形成区域NIP的整个区域进行测量。下面对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定影下辊200固定在载置台10上。通过移动机构20调节定影下辊200的轴向位置,以使定影下辊200的欲测量的部分位于硬度测量部30的下方。通过所述保持机构50的上下驱动机构501和旋转驱动机构502调节硬度测量部30的位置,以使硬度测量部30的前端与定影下辊200接触并进行按压。由此可以对辊隙形成区域NIP中的某点进行测量。并将硬度测量部30所测量的结果(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而进行数字显示。之后,根据需要,通过旋转驱动机构502使硬度测量部30在与定影下辊200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旋转,在辊隙形成区域NIP的整个区域范围内,调节硬度测量部30的测量位置,能够容易且高效地对辊隙形成区域NIP的整个区域中的各点测量其硬度(按压时的反作用力)。由此,能够实现对定影下辊200与定影上辊100形成的辊隙形成区域NIP的整个区域进行测量。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对定影下辊200例如手动进行旋转,以测量定影下辊200 周向的上述辊隙形成区域NIP以外的其他区域。进而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移动机构20改变定影下辊200的轴向测量位置,同样反复进行上述测量。这样就可以对整个定影下辊200的周面(圆柱面)的整个面毫无遗漏地进行测量。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硬度测量装置,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测量辊隙形成区域的硬度,进而根据该测量结果推定辊隙形成区域的压力分布,从而能够避免不适当的压力分布对画质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该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样的变更不应认为脱离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度测量装置,其用于测量定影装置的定影辊的表面硬度,在定影装置中,通过使一对定影辊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进行加热及按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度测量装置具有:载置台,其上设置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保持定影辊并使该定影辊能够沿轴向移动;硬度测量部,其测量与其前端接触的定影辊的硬度并输出;台板,其设于所述载置台的上方,用于安装所述硬度测量部;保持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台板上,将所述硬度测量部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台板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在与定影辊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鎌田隆史幡野敬典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