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8384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钻,它括铰刀以及和铰刀固定连接的锪窝钻,所述的铰刀和锪窝钻采用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可拆卸式组合钻,铰刀和锪窝钻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制孔时使铰孔锪窝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出的孔、窝的同轴度有很大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钻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装配工艺特别是飞机装配工艺中,铆接装配应用非常广泛,很多位置要求铆接后外观光滑,常采用小平头铆钉铆接(如HB6427),平头铆钉孔精度要求高。这种情况下制作该铆钉孔时通常需要三道工序第一、钻制铆钉底孔(如附图2所示),第二、用专用铰刀铰孔(如附图4所示),第三、用锪窝钻锪窝(如附图5所示)。此制作过程繁琐,劳动量大,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传统锪窝钻的直杆只起到固定方向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锪窝、制孔效率的组合钻。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铰刀以及和铰刀固定连接的锪窝钻,所述的铰刀和锪窝钻采用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为可拆卸式组合钻,铰刀和锪窝钻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制孔时使铰孔锪窝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在制作不同尺寸孔时(如Φ3Η8、Φ3.5Η8),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铰刀达到制孔要求。使用本技术制孔时只需进行两道工序即可第一、 钻制铆钉底孔(如附图2所示),第二、铰孔锪窝(如附图3所示),因此减少了制孔过程中更换刀具的次数。对于一个铆钉孔减少了一个加工工步,对于飞机上几百个铆钉孔就减少了几百个工步,花费在制作铆钉孔上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应缩短了飞机部件的装配周期。使用本技术制出的孔、窝的同轴度有很大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本技术除可用于航空产品外,也可用于其它大面积孔需要精加工和锪窝的类似产品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钻制铆钉底孔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技术组合钻铰孔锪窝示意图;图4为铰刀铰孔示意图;图5为锪窝钻锪窝示意图。在附图中,1铰刀、2锪窝钻、3紧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铰刀1以及和铰刀固定连接的锪窝钻2,所述的铰3刀1和锪窝钻2采用紧固螺钉3固定连接。本技术为可拆卸式组合钻,铰刀1和锪窝钻2通过紧固螺钉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制作不同尺寸孔时(如Φ3Η8、Φ3.5Η8),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铰刀达到制孔要求。使用本技术制孔时只需进行两道工序即可第一、 钻制铆钉底孔,第二、铰孔锪窝;因此减少了制孔过程中更换刀具的次数。对于一个铆钉孔减少了一个加工工步,对于飞机上几百个铆钉孔就减少了几百个工步,花费在制作铆钉孔上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应缩短了飞机部件的装配周期。使用本技术制出的孔、窝的同轴度有很大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本技术除可用于航空产品外,也可用于其它大面积孔需要精加工和锪窝的类似产品中。权利要求1. 一种组合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铰刀(1)以及和铰刀(1)固定连接的锪窝钻(2),所述的铰刀(1)和锪窝钻(2 )采用紧固螺钉(3 )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钻,它括铰刀以及和铰刀固定连接的锪窝钻,所述的铰刀和锪窝钻采用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本技术为可拆卸式组合钻,铰刀和锪窝钻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制孔时使铰孔锪窝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使用本技术制出的孔、窝的同轴度有很大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文档编号B23B51/08GK201940661SQ20102068192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何俭, 宋玉敏, 李二锋, 牟灵贡, 邢占勇 申请人: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铰刀(1)以及和铰刀(1)固定连接的锪窝钻(2),所述的铰刀(1)和锪窝钻(2)采用紧固螺钉(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占勇何俭宋玉敏李二锋牟灵贡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