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壳聚糖的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7502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壳聚糖的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酸或六氟异丙醇/甲酸的混合溶液;将聚乳酸-聚己内酯的共混物溶于六氟异丙醇;将两中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用于静电纺制备纳米纤维的纺丝溶液;用静电纺的方法,调解电压为5-30KV,注射速度为0.5-2ml/h,接受距离为10-30cm,得到所述的支架。应用与仿生细胞外基质、伤口敷料、酶、基因和药物的载体和仿生细胞外基质。制备出的纳米纤维丝以及其制备的支架材料具较高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机械性能,较高的孔隙率,并可体内降解和促进受伤组织的康复等,有望用作皮肤、软骨、血管、神经等组织修复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织修复用生物材料支架的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静电纺含壳聚糖的P(LLA-CL)(聚乳酸-聚己内酯的共混物)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组织、器官的缺损及功能异常是常见疾病,通常解决方法是器官移植,但存在供体短缺,易引发免疫疾病等问题。新兴的组织工程可以利用生物学、工程学原理制备出替代损伤的组织、器官或恢复其功能的代用品,以达到治疗目的[Langer,Robert,vacanti et al,Tissue Engineering.Science 260.920-9261993.]。组织工程三要素是生物活性支架、种子细胞以及组织构建技术。当前,筛选合适的组织工程用可降解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和材料支架的构建是限制组织工程发展的关键问题。天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邻近细胞分泌的蛋白纤维、蛋白聚糖和非纤维蛋白等成分通过化学和物理交联组成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网状结构,为组织的生长提供支撑和弹性[Hari Singh Nalwa,Handbook ofnanostructured Bio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anobiotechnology,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American ScientificPublishers,2005.]。优良的组织工程支架应该模仿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化学、物理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纳米纤维基质在形态上近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目前用于制备纳米尺寸聚合物纤维的方法主要包括静电纺、自组装和相分离,其中静电纺是最简单和高效的方法[Ma ZW,Kotaki M,Inai R,andRamakrishna S,Potential of nanofiber matrix as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Tissue Eng.11.101,2005.],有望实现纳米纤维的连续产业化生产。静电纺技术是利用高压形成的电场力与溶液表面张力相互作用,制备以天然或者人工聚合物为原料的直径分布在几十纳米到几微米的纤维。目前利用静电纺原理制备天然混合人工聚合物的纤维丝的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如壳聚糖[Ohkawa K,Cha D,Kim H,et al.Electrospinning of chitosan.Macromol.Rapid Commun.25,1600,2004.]、胶原蛋白[Matthews JA,Wnek GE,SimpsonDG,et al.Electrospinning of collagen nanofibers.Biomacromolecules 3,232,2002.]、P(LLA-CL)[Mo XM,Xu CY,Kotaki M,et al.Electrospun P(LLA-CL)nanofiberA biomimetic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 smooth muscle cell and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Biomaterials 25,1883,2004.]、弹性蛋白[Boland ED,Matthews JA,Pawlowski KJ,et al.Electrospinning collagenand elastinPreliminary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Front.Biosci.9,1422,2004.]等。天然聚合物成分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等经静电纺制备的纤维丝生物相容性好,而且能够为组织的生长提供很好的生长信号,但制备出的纤维力学性能较天然细胞外基质差且原料制备困难。静电纺合成聚合物纳米纤维丝的力学性能好,但不能为组织生长提供生物信号,不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如何在形态和功能上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制备出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和功能的仿生细胞外基质支架是目前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结合天然和人工聚合物的优点,制备二者混合的纳米纤维支架,有希望筛选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又具有很高的机械性能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以构建组织工程修复用可降解生物活性支架。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产物,具有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的结构,是可生物再生、无抗原性、可生物降解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聚合物生物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创伤敷料、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等,但单独静电纺壳聚糖制备组织修复支架无法满足组织修复中机械性能的需要。近来国内外已有将壳聚糖与聚合物材料共同用于静电纺的尝试,如壳聚糖与PVA(聚乙烯醇)混合制备静电纺纳米纤维,该实验证明壳聚糖成分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如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黏附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Bhattaai N,Edmondson D,Veiseh O,et al.Electrospun chitosan-basednanofibers and theircellular compatibility,Biomaterials 26,6176-8184,2005.],但PVA在体内水环境中会溶胀变形且无法降解,不能完全满足于组织工程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有报道证明静电纺聚α-羟基酯类生物材料如PGA、PDLLA、PLLA、PCL、PLGA等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中PLLA和PCL在细胞培养和形态维持等方面最有应用前景[Li WanJu,James A.CooperJr.,etal.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x electrospunpoly(α-hydroxy ester)-based Wbrous scaV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applications,Acta Biomaterialia 2,377-385,2006]。P(LLA-CL)是PLLA和批PCL的混合物,其在外科、药物释放、组织工程上的应用已有研究。近来有报道P(LLA-CL)与胶原蛋白共混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该支架不但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包括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迁移、形态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制备的支架有较高的机械性能以满足替代组织功能的需要[He W.,Yong T.,TeoW.E.,et al.Fabrication and Endothelialization of Collagen-BlendedBiodegradable Polymer NanofibersPotential Vascular Graft for BloodVessel 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11,1574-1588,200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壳聚糖的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含壳聚糖的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壳聚糖溶于HFIP/TFA(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酸)或HFIP/FA(六氟异丙醇/甲酸)的混合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壳聚糖的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酸或六氟异丙醇/甲酸的混合溶液,完全溶解得到质量体积百分比为2%-10%的溶液;(2)将聚乳酸-聚己内酯的共混物溶于六氟异丙醇,完全溶解得到质量体积百分比为2%-10%的溶液;(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制得的溶液混合,使壳聚糖占总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0%,聚乳酸-聚己内酯的共混物占总溶质的质量分数的90%-10%,总溶质占溶剂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2%-10%,搅拌均匀,得到用于静电纺制备纳米纤维的纺丝溶液;(4)将得到的纺丝溶液加入静电纺装置中,调解电压为5-30KV,注射速度为0.5-2ml/h,接受距离为10-30cm,得到所述的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壳聚糖的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酸或六氟异丙醇/甲酸的混合溶液,完全溶解得到质量体积百分比为2%-10%的溶液;(2)将聚乳酸-聚己内酯的共混物溶于六氟异丙醇,完全溶解得到质量体积百分比为2%-10%的溶液;(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制得的溶液混合,使壳聚糖占总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0%,聚乳酸-聚己内酯的共混物占总溶质的质量分数的90%-10%,总溶质占溶剂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秀梅陈峰何创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