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851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包括转盘和依次安转盘外围的加料机构、定位机构、第一铣面机构、钻孔机构、第二铣构、铰孔机构和接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安装在的夹具上,控制转盘按照设定要求旋转,使之转动到一个加工工序时,转盘停止转动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继续转动到下一工序,重复不同工工序,从而使零件依次进行铣削、钻孔及铰孔等处理,从而完成了的多个处理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次装夹,可完件各个面的铣削及各个部位的钻孔、铰孔,实现了精密零件的一次性成型,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加工时间快、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可 实现对精密零件的铣削和钻孔等加工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精密零件被广泛应用于钟表业、医疗器械、 汽车零部件制造、轻工业,以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国防工业。目前常见的精密零件其加工方式一般都包括有铣削和钻孔等,通常的加工方式是 采用流水线作业,首先进行其中一道工序的加工,然后再进行另外一道工序的加工,如首先 将零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铣削处理,然后取下,送入到钻孔工序再通过夹具固定,进行钻 孔加工,其制造过程需要多道程序才能完成,因此存在加工周期长,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以解决目前对精 密零件进行铣削、钻孔等加工时,所存在的加工周期长,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单元 (14)、电机(90 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O),所述机台( 上安装有转盘 (9),所述转盘(9)上均勻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 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 机构(11)和接料机构(13);所述夹具(12)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 位柱(120 和压缩弹簧(1204)构成,固定下夹板(120 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活动上 夹板(1201)与定位柱(120 及压缩弹簧(120 连接,并通过压缩弹簧(120 的弹性作 用与固定下夹板(120 夹合;所述加料机构(5)由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 (503)、夹持气缸(504)和夹持杆(50 构成,夹持杆(50 通过垂直气缸(50 控制上下 移动,夹持气缸(504)控制夹持杆(50 夹持零件,水平气缸(50 控制夹持杆(50 将零 件送入上述固定下夹板(120 ;定位机构(6)由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构成,定位 杆(506)通过定位气缸(507)控制,并将位于固定下夹板(120 上的零件定位;第一铣面 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用于对经过上述定位后且夹持 固定在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铣面、钻孔及铰孔操作;接料机构(13)由接料立柱(1301)、 接料管(130 构成,该接料管(130 与夹具(1 的固定下夹板(120 对应平齐,用于接 收来自夹具(12)的零件;加料机构(5)将零件送入夹具(12),并通过定位机构(6)对位于 夹具(1 中的零件进行定位,转盘(9)转动后零件依次通过第一铣面机构(7)进行铣削, 钻孔机构⑶钻孔,第二铣面机构(10)铣削及铰孔机构(11)进行铰孔,完成后将夹具(12) 中固定的零件的推入到接料机构(13)的接料管(1302)中。其中所述转盘(9)通过固定设置于转盘(9)上的转轴(901)与电机(90 传动连接,所述电机(90 通过电控单元(14)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及接料机构(13)在转盘(9)下方的机体⑴ 中对应位置分别安装有一气缸(1205),该气缸(120 与活动上夹板(1201)上连接的定位 柱(1203)气动连接。其中所述机台(2)的四周还安装有防护挡板(3),所述防护挡板(3) —侧设置有挡 板开口 G),所述加料机构(5)、接料机构(13)对应设置于该挡板开口(4)两侧。其中所述接料机构(1 在机体(1)中对应设置处还设置有一气缸,该气缸连接有 一推料杆,用于将夹具(1 中的零件推入接料管(130 中。本技术通过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安装在转盘的夹具上,控制转盘按照设定要求 旋转,使之转动到一个加工工序时,控制转盘停止转动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继续转动到下 一工序,重复不同的加工工序,从而使零件依次进行铣削、钻孔及铰孔等处理,从而完成了 零件的多个处理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一次装夹,可完成零件各个面的铣 削及各个部位的钻孔、铰孔,实现了精密零件的一次性加工成型,而且本技术还具有加 工时间快、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盘与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加料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定位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接料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机体1、机台2、防护挡板3、挡板开口 4、加料机构5、立柱501、垂直 气缸502、水平气缸503、夹持气缸504、夹持杆505、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定位机构6、 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转盘9、转轴901、电机902、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夹 具12、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压缩弹簧1204、气缸1205、接料机 构13、接料立柱1301、接料管1302、电控单元1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本技术首先通过加料机构将零件来料送入到夹 具中进行夹持固定,然后转动转盘使该夹具到达定位机构处,通过定位机构对夹具中夹持 的零件进行定位,使之符合加工的要求,接着控制转盘转动,使该夹具转动到第一铣面机构 处,进行铣削处理;处理完成后,使转盘转动到钻孔机构,对零件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转 动到第二铣面机构,在钻孔部分进行铣削处理;之后控制转盘转动到铰孔机构,进行铰孔; 铰孔完成后则控制转盘转动到接料机构,由气缸控制夹具松开,并控制推料杆将已经加工 完成的零件推入到接料管中,完成整个加工过程。为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 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该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主要包括有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 单元14、电机902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2,所述机台2上安装有转盘9,所述转 盘9上均勻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 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和接料机构13。为防止在上述机构加工过程中金属屑飞溅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机台2的四周还安 装有防护挡板3,所述防护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开口 4,所述加料机构5、接料机构13对 应设置于该挡板开口 4的两侧,通过该挡板开口 4可便于加入零件来料和取出已加工好的 零件。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转盘与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转盘9中间 为一转轴901,该转轴901与安装在机体1中的电机902连接,通过该电机902的带动进行 转动,而电机902则与电控单元14连接,通过该电控单元14控制以使其在设定的时间或位置停止及转动。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转盘9上均勻安装有 八个夹具12,这些夹具12是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和压缩弹 簧1204构成的,固定下夹板1202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单元(14)、电机(902)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2),所述机台(2)上安装有转盘(9),所述转盘(9)上均匀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和接料机构(13);所述夹具(12)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和压缩弹簧(1204)构成,固定下夹板(1202)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活动上夹板(1201)与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3)连接,并通过压缩弹簧(1203)的弹性作用与固定下夹板(1202)夹合;所述加料机构(5)由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503)、夹持气缸(504)和夹持杆(505)构成,夹持杆(505)通过垂直气缸(502)控制上下移动,夹持气缸(504)控制夹持杆(505)夹持零件,水平气缸(503)控制夹持杆(505)将零件送入上述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机构(6)由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构成,定位杆(506)通过定位气缸(507)控制,并将位于固定下夹板(1202)上的零件定位;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用于对经过上述定位后且夹持固定在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铣面、钻孔及铰孔操作;接料机构(13)由接料立柱(1301)、接料管(1302)构成,该接料管(1302)与夹具(12)的固定下夹板(1202)对应平齐,用于接收来自夹具(12)的零件;加料机构(5)将零件送入夹具(12),并通过定位机构(6)对位于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定位,转盘(9)转动后零件依次通过第一铣面机构(7)进行铣削,钻孔机构(8)钻孔,第二铣面机构(10)铣削及铰孔机构(11)进行铰孔,完成后将夹具(12)中固定的零件的推入到接料机构(13)的接料管(130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 单元(14)、电机(90 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O),所述机台( 上安装有 转盘(9),所述转盘(9)上均勻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 有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 机构(11)和接料机构(13);所述夹具(12)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 位柱(120 和压缩弹簧(1204)构成,固定下夹板(120 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活动上 夹板(1201)与定位柱(120 及压缩弹簧(120 连接,并通过压缩弹簧(120 的弹性作 用与固定下夹板(120 夹合;所述加料机构(5)由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 (503)、夹持气缸(504)和夹持杆(50 构成,夹持杆(50 通过垂直气缸(50 控制上下 移动,夹持气缸(504)控制夹持杆(50 夹持零件,水平气缸(50 控制夹持杆(50 将零 件送入上述固定下夹板(120 ;定位机构(6)由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构成,定位 杆(506)通过定位气缸(507)控制,并将位于固定下夹板(120 上的零件定位;第一铣面 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用于对经过上述定位后且夹持 固定在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铣面、钻孔及铰孔操作;接料机构(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旗卫陶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丰兴精密产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