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691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重结构包括墙壁和承重柱,墙壁包括多个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并形成有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和中空部,多个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墙壁内具有竖直通孔,承重柱位于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重结构的房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还可以节约原料,减少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了承重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承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墙壁的竖直通孔中,还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管路等非承重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堆砌的墙壁和承重柱构成的承重结构。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承重结构的房屋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房屋的墙体砌块大多为实心的砌块,如实心的长方体形。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混凝土将多个砌块堆砌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建筑结构,如墙体、房屋等。一般来说,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为首先,利用浇注的方式形成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如承重柱;然后,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墙体砌块,形成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如墙体;最后, 完成建筑物的构建。然而,由于传统的墙体砌块多为实心结构,在利用墙体砌块堆砌附加结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堆砌大量的墙体砌块以包围承重结构(如承重柱),这就需要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很多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因此,利用传统的墙体砌块构建房屋时,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造成房屋建筑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砖墙结构大多不用来承重,所以用实心砖建造房屋不仅浪费材料,增加劳动强度,而且建成的房屋整体重量较大,从而限制了房屋的高度。因此,如何节约墙体砌块的堆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主要包括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壁和承重柱,并且承重柱设置于空心的墙体砌块所形成的墙壁的竖直通孔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墙壁和承重柱,所述墙壁包括多个墙体砌块,其中,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本技术的承重结构的房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重结构直接嵌入墙壁内部形成的竖直通孔中,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还可以节约烧砖原料,减少建筑成本,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承重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承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形成的墙壁的竖直通孔中,还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管路等非承重结构。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墙体砌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墙体砌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墙体砌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承重柱与下层承重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具有本技术的承重结构的房屋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墙壁3墙体砌块32 第二壁34 第二肋36 第一开口部38 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中所说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X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在图1中的墙体砌块上的与Z方向垂直的两个相反的表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承重柱2设置于墙壁1的竖直通孔中,因此本技术的承重结构通常形成为一个平面,主要用作房屋结构中墙体部分(房屋结构的墙体包括墙壁和墙角)的墙壁、围墙或其他墙面的承重结构。另外,本技术还可以用作墙体结构中的墙角,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将该墙体砌块截掉相应的部分从而堆砌成相应的墙角,下文中会对优选方法进行介绍。当然,本技术的承重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应用,任何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应用本技术的承重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承重结构包括墙壁1和承重柱2,所述墙壁1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中,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1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2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2承重柱 31第一壁 33第一肋 ;35第二开口部 37中空部本技术的承重结构主要为墙壁的形式,也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墙壁的承重结构。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墙壁1中形成有竖直通孔,因此该承重结构的自重较轻,抗震性能较好,并且由于承重柱2设置于墙壁1的内部,因此本技术的承重结构的施工方便,并且相对于普通的承重结构更能增大房屋的使用面积。而且,承重柱直接嵌入墙体结构内部,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为用于堆砌本技术承重结构的墙体砌块3,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所述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互相平行,使承重结构容易堆砌成平面,这样便于装修等后续工作的进行。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可以形成空心结构,同时,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使所述墙体砌块具有较高的耐用度。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粘合剂等进行粘合。当然,为了制造方便,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形成于一体。下面,详细地介绍如何利用上述墙体砌块3堆砌本技术的承重结构。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简便起见,将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统称为开口部。优选地,所述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二开口部36相对地连接形成空腔部,并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 /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首先,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而成一个墙体砌块层,沿长度方向相连接的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依次连接形成空腔部。这样,在一个墙体砌块层中,依次交替地形成有空腔部和中空部37。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了提高承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优选地将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墙壁(1)和承重柱(2),所述墙壁(1)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1)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2)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9.17 CN 201010290129.21.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墙壁(1)和承重柱O),所述墙壁(1)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砌块C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 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 之间的第一肋(3 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 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 (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 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 (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C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1)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 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 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二开口部(36)相对地连接形成空腔部,并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设置于所述墙壁(1) 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处的竖直通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为金属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贾屹海秦申二马金奎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