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852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用于两个房屋箱体间的连接;两房屋箱体的端梁或侧梁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相对应;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转动螺栓机构,转动螺栓机构包括轴和活节螺栓,轴直接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或通过轴座设置在第一凹槽上方;活节螺栓的一端套设在轴上,并可绕轴转动以及沿其轴向移动,活节螺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母;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活节螺栓相匹配的凹口。非工作状态下,活节螺栓位于第一凹槽内,工作时转动活节螺栓使其伸出第一凹槽并伸进第二凹槽、卡进凹口内,拧紧螺母实现房屋箱体间的连接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箱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流动性加大,逐渐激发人们对居住空间场所流动性,安全性,模块化,环境友好等方面的考虑。集装箱房屋建筑(由多个单体房屋箱堆叠而成)在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餐厅、宿舍、旅馆、办公等领域,具有绿色环保、建造速度快、装拆运输方便等优点。 目前市场上的房屋箱建筑,箱体与箱体之间一般采用堆锥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在横向具有较好的抗剪作用,但是在竖(轴)向只能依靠箱体自重或者焊接达到完全定位的目的,这样势必带来建筑物整体强度不够、装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用于两个房屋箱体间的连接,两房屋箱体端梁或侧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空间内设置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具有两个相邻的开口,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开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凹槽和房屋箱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开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和房屋箱体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转动螺栓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带孔的连接板,所述转动螺栓机构转动伸出第一凹槽并伸进第二凹槽内且通过连接板的孔实现相连。 较佳地,所述转动螺栓机构包括轴和活节螺栓,所述活节螺栓通过所述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活节螺栓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轴上并可绕其转动;所述活节螺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母,所述活节螺栓的另一端在转动过程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凹槽。 较佳地,所述活节螺栓可沿所述轴轴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连接板上的孔为与所述活节螺栓相匹配的凹口,所述活节螺栓的另一端伸进所述凹口内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 较佳地,所述凹口为U形。 较佳地,所述转动螺栓机构还包括轴座,所述轴座固定在所述凹槽相对箱体的外侦U,所述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轴座上,所述转动螺栓机构绕所述轴转动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凹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位置分别靠近两房屋箱体上的角件位置处。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带孔的连接板,两孔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螺栓与螺母,所述螺栓穿过两孔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 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I)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端梁或侧梁的外侧边上设置凹槽,在非工作状态下使得箱体间的连接件(即活节螺栓)位于凹槽内,方便箱体的运输;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通过转动活节螺栓并配备连接板、螺母的设置来实现两箱体之间的连接,其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上箱体与下箱体连接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箱体上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上箱体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上箱体上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上箱体与下箱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箱体与下箱体连接处不设置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下箱体 2-上箱体 3-顶端梁 4-底端梁 5-角件 301-第一凹槽 302-轴 303-活节螺栓 304-螺母 305-轴座 401-第二凹槽 402-连接板 403-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参考图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主要用于房屋箱体与房屋箱体之间上下连接或左右连接;在相邻两房屋箱体相对的端梁或侧梁的外侧边(即朝向外侧的直角边)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401,两箱体连接时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40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凹槽301内设置有转动螺栓机构,第二凹槽401内设置有连接板402 ;本技术在非工作状态下,转动螺栓机构位于第一凹槽301内,便于单个房屋箱体的运输;当房屋箱体之间需要连接时,旋转转动螺栓机构使其伸进第二凹槽401内,与第二凹槽401内的连接板402实现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使得房屋箱之间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下面以两房屋箱体上下连接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参照图1,上箱体2堆叠在下箱体I上,下箱体I与上箱体2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下箱体I的顶端梁3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01,上箱体2的底端梁4的外侧边上与第一凹槽30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401,其中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401均为两面开口的凹槽结构,即第一凹槽301的两个开口相邻并分别朝向第二凹槽401和顶端梁3的外侧,第二凹槽401的两个开口相邻并分别朝向第一凹槽301和底端梁4的外侧,如图2-5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两箱体堆叠时,上下箱角件5直接接触,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401分别在顶端梁3和底端梁4上的设置位置均靠近角件5,此种设置保证连接可靠性,当然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40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在顶端梁3和底端梁4的其他位置上,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401也可分别在下箱体2的顶侧梁、上箱体I的底侧梁上,此处均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01内设置有转动螺栓机构,该转动螺栓机构包括有轴302、活节螺栓303和螺母304 ;第一凹槽301的上端上连接有一轴座305,两者之间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轴302的两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到轴座305的内侧;活节螺栓303的一端套设在轴302上,螺母304设置在活节螺栓303的另一端上;活节螺栓303位于第一凹槽301内,活节螺栓303可绕轴302转动,活节螺栓303在绕轴302转动的过程中伸出或缩回第一凹槽30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401内设置有一连接板402,连接板402上设置有一凹口 403,凹口 403可呈“U”形,凹口 403的开口朝向箱体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轴302通过轴座305设置到第一凹槽301内,是为了防止顶端梁3的高度不够,活节螺栓303转动后连接不到上箱体2的连接板402上;当顶端梁3的高度足够时,第一凹槽301的上端也可不设置轴座305,如图7中所示,轴302的两端可直接固定在第一凹槽301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活节螺栓303还可沿轴302进行轴向移动,当上箱体2与下箱体I在连接时,以便于适当调节活节螺栓303使其沿轴302移动,使活节螺栓303顺利卡进连接板402上的凹口 403内,方便操作。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下箱体I与上箱体2之间不需要连接的时候,活节螺栓303竖直位于第一凹槽301内,使得箱体在运输的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用于两个房屋箱体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两房屋箱体端梁或侧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空间内设置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用于两个房屋箱体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两房屋箱体端梁或侧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空间内设置连接件。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具有两个相邻的开口,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开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凹槽和房屋箱体的外侦牝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开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和房屋箱体的外侧。3.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转动螺栓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带孔的连接板,所述转动螺栓机构转动伸出第一凹槽并伸进第二凹槽内且通过连接板的孔实现相连。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房屋箱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螺栓机构包括轴和活节螺栓,所述活节螺栓通过所述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活节螺栓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轴上并可绕其转动;所述活节螺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母,所述活节螺栓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林丁文林狄朝辉陈建昭
申请(专利权)人:胜狮货柜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