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947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其中:第一墙体的一侧与第二墙体的一侧相连,第二墙体的另一侧与第三墙体的一侧相连;第三墙体的另一侧与第四墙体的一侧相连;第四墙体的另一侧与第一墙体剩下的一侧相连;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与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铜片的一端设置在保温层的内部;铜片的另一端设置在内叶墙的内部。传统的轻钢结构房屋大都为低层房屋,这些房屋因为使用了轻钢结构而减少了建造成本,但是高层建筑较少使用轻钢结构,而且传统的轻钢结构的房屋在节能方面并不是效果非常的显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得能够将墙体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节省了能源,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钢结构房屋,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轻钢结构房屋大都为低层房屋,这些房屋因为使用了轻钢结构而减少了建造成本,但是高层建筑较少使用轻钢结构,而且传统的轻钢结构的房屋在节能方面并不是效果非常的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使得能够达到将墙体热能转换为电能实现节能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包括:外叶墙、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第一气泵、第一导管、第一温度传感器、隔热层、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气泵、第二导管、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保温层、内叶墙、铜片、第三气泵、第三导管、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一空腔、第二湿度传感器、第四气泵、第四导管、第二空腔、轻钢结构框架、第一墙体、第二墙体、顶板、底板、第三墙体、第四墙体;其中:第一墙体的一侧与第二墙体的一侧相连,第二墙体的另一侧与第三墙体的一侧相连;第三墙体的另一侧与第四墙体的一侧相连;第四墙体的另一侧与第一墙体剩下的一侧相连;第一墙体的上端、第二墙体的上端、第三墙体的上端、第四墙体的上端都与顶板的一个端面相连;第一墙体的下端、第二墙体的下端、第三墙体的下端、第四墙体的下端都与底板的一个端面相连;所述的第一墙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由外叶墙、轻钢结构框架、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隔热层、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保温层、内叶墙组成;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与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隔热层与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一空腔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第二气泵相连;第一空腔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与第三气泵相连;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二空腔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管与第一气泵相连;第二空腔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管与第四气泵相连;保温层与内叶墙之间均匀的埋设有铜片,轻钢结构框架埋设在外叶墙的内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温差发电装置,使得能够将墙体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此外气泵与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实现对空腔的温度与湿度的调节,因为本技术只在一部分墙体中使用了轻钢结构框架,使得本结构能够满足对高层结构房屋的强度要求,可用于建造高层建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房屋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房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外叶墙1、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第一气泵3、第一导管4、第一温度传感器5、隔热层6、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气泵8、第二导管9、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保温层11、内叶墙12、铜片13、第三气泵14、第三导管15、第一湿度传感器16、第一空腔17、第二湿度传感器18、第四气泵19、第四导管20、第二空腔21、轻钢结构框架22、第一墙体23、第二墙体24、顶板25、底板26、第三墙体27、第四墙体2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包括:外叶墙1、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第一气泵3、第一导管4、第一温度传感器5、隔热层6、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气泵8、第二导管9、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保温层11、内叶墙12、铜片13、第三气泵14、第三导管15、第一湿度传感器16、第一空腔17、第二湿度传感器18、第四气泵19、第四导管20、第二空腔21、轻钢结构框架22、第一墙体23、第二墙体24、顶板25、底板26、第三墙体27、第四墙体28;其中:第一墙体23的一侧与第二墙体24的一侧相连,第二墙体24的另一侧与第三墙体27的一侧相连;第三墙体27的另一侧与第四墙体28的一侧相连;第四墙体28的另一侧与第一墙体23剩下的一侧相连;第一墙体23的上端、第二墙体24的上端、第三墙体27的上端、第四墙体28的上端都与顶板25的一个端面相连;第一墙体23的下端、第二墙体24的下端、第三墙体27的下端、第四墙体28的下端都与底板26的一个端面相连;所述的第一墙体23从外侧到内侧依次由外叶墙1、轻钢结构框架22、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隔热层6、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保温层11、内叶墙12组成;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与隔热层6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1;隔热层6与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17;第一空腔17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湿度传感器16;第一空腔17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9与第二气泵8相连;第一空腔17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15与第三气泵14相连;第二空腔2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湿度传感器18;第二空腔21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管4与第一气泵3相连;第二空腔2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管20与第四气泵19相连;保温层11与内叶墙12之间均匀的埋设有铜片13,轻钢结构框架22埋设在外叶墙1的内部。工作原理:当外叶墙1与第二空腔21形成温差时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开始发电;第一空腔17与保温层11形成温差时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开始发电;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湿度传感器18分别检测第二空腔21的温度与湿度;当温度或湿度过高时,第一气泵3与第四气泵19开始工作,将外界的空气充入第二空腔21内,再排出来,通过在第二空腔21内形成气流来达到降温与降湿的目的;隔热层6起到隔绝第二空腔21与第一空腔17的热量传递的目的;第一空腔17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湿度传感器16分别检测第一空腔17内的温度与湿度,当温度或湿度过高时,第二气泵8与第三气泵14开始工作使得第一空腔17的内部形成气流将热量与湿气通过气体带出第一空腔17;铜片13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通过导热将保温层11的热量传递到室内;如果室内温度过高的时候能够将热量传递到保温层11,此时第一空腔17与保温层11形成温差;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开始发电;通过以上方式获得的电能可以储存起来,作为应急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包括:外叶墙(1)、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第一气泵(3)、第一导管(4)、第一温度传感器(5)、隔热层(6)、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气泵(8)、第二导管(9)、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保温层(11)、内叶墙(12)、铜片(13)、第三气泵(14)、第三导管(15)、第一湿度传感器(16)、第一空腔(17)、第二湿度传感器(18)、第四气泵(19)、第四导管(20)、第二空腔(21)、轻钢结构框架(22)、第一墙体(23)、第二墙体(24)、顶板(25)、底板(26)、第三墙体(27)、第四墙体(28);其特征在于:第一墙体(23)的一侧与第二墙体(24)的一侧相连,第二墙体(24)的另一侧与第三墙体(27)的一侧相连;第三墙体(27)的另一侧与第四墙体(28)的一侧相连;第四墙体(28)的另一侧与第一墙体(23)剩下的一侧相连;第一墙体(23)的上端、第二墙体(24)的上端、第三墙体(27)的上端、第四墙体(28)的上端都与顶板(25)的一个端面相连;第一墙体(23)的下端、第二墙体(24)的下端、第三墙体(27)的下端、第四墙体(28)的下端都与底板(26)的一个端面相连;所述的第一墙体(23)从外侧到内侧依次由外叶墙(1)、轻钢结构框架(22)、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隔热层(6)、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保温层(11)、内叶墙(12)组成;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与隔热层(6)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1);隔热层(6)与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17);第一空腔(17)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湿度传感器(16);第一空腔(17)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9)与第二气泵(8)相连;第一空腔(17)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15)与第三气泵(14)相连;第二空腔(2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湿度传感器(18);第二空腔(21)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管(4)与第一气泵(3)相连;第二空腔(2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管(20)与第四气泵(19)相连;保温层(11)与内叶墙(12)之间均匀的埋设有铜片(13),轻钢结构框架(22)埋设在外叶墙(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节能轻钢结构房屋,包括:外叶墙(1)、第一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第一气泵(3)、第一导管(4)、第一温度传感器(5)、隔热层(6)、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气泵(8)、第二导管(9)、第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0)、保温层(11)、内叶墙(12)、铜片(13)、第三气泵(14)、第三导管(15)、第一湿度传感器(16)、第一空腔(17)、第二湿度传感器(18)、第四气泵(19)、第四导管(20)、第二空腔(21)、轻钢结构框架(22)、第一墙体(23)、第二墙体(24)、顶板(25)、底板(26)、第三墙体(27)、第四墙体(28);其特征在于:第一墙体(23)的一侧与第二墙体(24)的一侧相连,第二墙体(24)的另一侧与第三墙体(27)的一侧相连;第三墙体(27)的另一侧与第四墙体(28)的一侧相连;第四墙体(28)的另一侧与第一墙体(23)剩下的一侧相连;第一墙体(23)的上端、第二墙体(24)的上端、第三墙体(27)的上端、第四墙体(28)的上端都与顶板(25)的一个端面相连;第一墙体(23)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林喻德成熊卫华张训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建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