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2240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体过滤装置,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于通过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流体;第一过滤模块,所述第一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第二过滤模块,所述第二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下游;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流体通道,经过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块后,之后通过第一出口排出所述流体通道;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设置在第一过滤模块和第二过滤模块之间的流体通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过滤,特别涉及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流体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过滤器多采用固定滤网或旋转滤片的方式。固定滤网式过滤 器原理是过滤流体被压入过滤器内腔,流体自内而外穿过滤芯,大于过滤元件缝隙的杂质 被滞留在滤网的内表面,澄清流体穿过缝隙由出液口排出。一个带有弹簧的清洗圆盘,在滤 芯内部上下运动来清除聚集在滤网内表面的滤渣。在清洗圆盘下行过程中,残留的滤渣都 被驱至集渣室。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嵌在滤网中的杂质无法被刮盘彻底清除,必须经过反 复冲洗或拆洗才能去除,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停止管道过滤流程,才能完成清理;对于需 要持续过滤的工艺,这种过滤器单独无法使用,且其反冲洗过程需要外接洁净流体。中国专利CNM76325Y公开了一种旋转滤片式过滤器,基本原理是滤芯由很多圆 形的薄滤片和薄隔板间隔排列而成,流体经过薄滤片之间的缝隙完成固液分离,然后由插 在薄滤片中的刮刀和薄滤片之间的相对转动完成对附着在薄滤片上杂质的清理。经过对这 种过滤器的测试发现,该过滤器有如下缺点(1)该过滤器对薄片式杂质的过滤效果差,过 滤精度无法保证;( 可旋转压滤片和刮刀片加工及装配要求高,制作成本高;C3)长时间 工作后嵌在刮刀中杂质不易去除,且不适宜于粘性杂质的过滤;(4)薄滤片和薄隔板数量 太多,拆洗耗费工时长,可维护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流体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流体过滤装置,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于通过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流体;第一过滤模块,所述第一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第二过滤模块,所述第二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过滤模 块的下游;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流体通道,经过所述第一过滤模块、 第二过滤模块后,之后通过第一出口排出所述流体通道;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设置在第二过滤模块上游或下游的流体通道上。根据上述的流体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块分别是设置在所述 流体通道内的过滤机构上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根据上述的流体过滤装置,所述流体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交换位置。根据上述的流体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模块上游的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滤模块下游的流体通道之间的隔离部件与所述过滤机构的距离大于零。根据上述的流体过滤装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模块和/或第二过滤模块的一侧设置 刮板。根据上述的流体过滤装置,所述流体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切换装置,所述第一切换装置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进口与流体源或外界连 通;第二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切换装置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流体源或外界连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清洁能力高,在过滤流体的同时清洗了过滤模块,无需使用清洁的流体去清洗 过滤模块。2、具备了自清洁功能,无需停止过滤工作,可维护性能好。3、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 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基本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流体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基本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流体过滤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流体过滤方法中流体的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5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 施和再现本专利技术。为了教导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 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 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基本结构图。如图1所示, 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流体通道11,所述流体通道11用于通过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第一过滤模块21,所述第一过滤模块21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11内;第二过滤模块22,所述第二过滤模块22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11内且处于所述第 一过滤模块21的下游;第一进口 41,所述第一进口 41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流体通道11,经过所述第一过 滤模块21、第二过滤模块22后,之后通过第一出口 42排出所述流体通道11 ;取样模块31,所述取样模块31设置在第二过滤模块22上游的流体通道11上,当 然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模块22下游的流体通道11上。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过滤模块21的背离所述第二过滤模块22的一侧设置旋转刮 板。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过滤模块22的背离所述第一过滤模块21的一侧设置旋转刮 板。可选地,上述流体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所述第一切换装置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进口与流体源或外界连 通;第二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切换装置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流体源或外界连ο一种流体的过滤方法,所述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l)流体从第一进口进入流体通道;经过第一过滤模块后,部分流体通过取样模 块取走,另一部分反向冲洗第二过滤模块,流体携带着杂物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从而保持 了第二过滤模块的清洁;(A2)随着过滤时间的变长,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一侧截留了较多的杂物,此时,流 体从所述第一出口进入所述流体通道,经过第二过滤模块后,部分通过所述取样模块取走, 另一部分反向冲洗所述第一过滤模块,流体携带着杂物从所述第一进口排出,从而保持了 第一过滤模块的清洁。可选地,在上述步骤(Al)中,所述第二过滤模块的背离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一侧 设置的刮板旋转,刮掉所述第二过滤模块上的杂物,所述杂物随着流体排出,进一步地保持 了第二过滤模块的清洁。可选地,在上述步骤m中,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背离所述第二过滤模块的一侧 设置的刮板旋转,刮掉所述第一过滤模块上的杂物,所述杂物随着流体排出,进一步地保持 了第一过滤模块的清洁。可选地,经过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的切换,使得流体从第一进口或第一出 口进入流体通道,以及使携带着杂物的流体从第一出口或第一进口排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益处在于通过流体间歇性的双向流动,使得在连续取样的同时 保持第一过滤模块和第二过滤模块的清洁,实现了自清洁功能。实施例2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 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流体通道11,所述流体通道11用于通过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流体(液体或气体); 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进样部分111、取样部分112和排废部分113。所述进样部分111与取样 部分112之间设置第一过滤模块21,所述排废部分113与取样部分112之间设置第二过滤 模块22,所述进样部分111和排废部分113之间设置隔板51和刮板61,且所述隔板51和 刮板61与所述第一过滤模块21、第二过滤模块22之间的距离大于零。第一过滤模块21,所述第一过滤模块21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11的进样部分111 内;第二过滤模块22,所述第二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过滤装置,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  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于通过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流体;  第一过滤模块,所述第一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  第二过滤模块,所述第二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下游;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流体通道,经过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块后,之后通过第一出口排出所述流体通道;  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设置在第一过滤模块和第二过滤模块之间的流体通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过滤装置,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于通过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流体; 第一过滤模块,所述第一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第二过滤模块,所述第二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 下游;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流体通道,经过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第二 过滤模块后,之后通过第一出口排出所述流体通道;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设置在第一过滤模块和第二过滤模块之间的流体通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 块分别是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过滤机构上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淄栋陈生龙杨波孙敬文
申请(专利权)人: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