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800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包括:一锁扣,该锁扣的至少一侧设有一卡合弹片;一按钮,该按钮滑接于该锁扣;及一第一带扣,该第一带扣设有一插槽及一卡合端,当该第一带扣与该锁扣连接并处于锁定状态时,该卡合弹片插入该插槽中,且该卡合弹片与该卡合端相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在操作上较为省力,且能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幼儿安全带扣具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安全带扣具,特别是关于一种装配于婴幼儿承载装置的安 全带扣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婴儿承载装置,例如婴儿车、安全座椅、婴儿秋千等,都装配有用来保护婴 幼儿安全的安全带扣具。目前市面上的安全带扣具包含有一锁扣、一对连接有腰带的第一 带扣、及一对连接有肩带的第二带扣,当第一带扣、第二带扣、及锁扣相互锁定后,腰带,胯 带及肩带便可防止婴幼儿从婴儿车、安全座椅、婴儿秋千上摔下来。然而,目前坊间的安全带扣具,由于第一带扣及锁扣没有具弹性机构的设计,所以 要将第一带扣从锁扣释锁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且操作上十分不顺手。有鉴于此,目前需求为一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操作上更加方便的婴幼儿 安全带扣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在操作上较为省力,且能提 升使用上的方便性。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 扣,该锁扣的至少一侧设有一卡合弹片;一按钮,该按钮滑接于该锁扣;及一第一带扣,该 第一带扣设有一插槽及一卡合端,当该第一带扣与该锁扣连接并处于锁定状态时,该卡合 弹片插入该插槽中,且该卡合弹片与该卡合端相卡合。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当该按钮朝一第一方向移动时,该按钮推 动该卡合弹片移动,使得该卡合弹片脱离该卡合端。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弹片设有一凹槽,该第一带扣的该 卡合端可与该凹槽卡合。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带扣还设有一开口,而该卡合弹片 设有一操作部,当该卡合弹片与该卡合端相卡合时,该操作部暴露于该开口。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藉由按压该操作部,可促使该卡合弹片脱 离该卡合端的卡合。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具有一朝向该锁扣的内侧面,当该 按钮朝该第一方向移动时,该内侧面推动该卡合弹片移动。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弹片有一突起,该按钮的内侧面抵 接于该突起而可推动该卡合弹片移动。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锁扣的至少一侧还设有一弹性臂,该插 槽中对应该弹性臂处设有一推抵斜面,当该第一带扣锁定于该锁扣时,该推抵斜面挤压该 弹性臂。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锁扣穿设有一条胯带。所述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带扣,该第二带扣的一 侧设有一卡合柱,该第一带扣及该锁扣在对应该卡合柱处分别设有一限位槽,该第二带扣 分别组接于该第一带扣及该锁扣,该卡合柱可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带扣及该锁扣的各限位槽 中。附图说明图1为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婴幼儿安全带扣具的分解图。图3为绘示第一带扣的示意图。图4为绘示锁扣、第一带扣、及第二带扣的分解图。图5为沿图1的A剖面绘示婴幼儿安全带扣具的剖视图。婴幼儿安全带扣具100锁扣102本体 102A按钮104内侧面 104A第一带扣106第二带扣108胯带110连接板112第一开口113卡合弹片114外侧端114A内侧端114B凹槽 114C操作部114D突起114E弹性臂116限位槽117容置槽118凸肋 118A、120、133卡勾122第二穿孔124锯齿条126弹片128腰带130插槽 132推抵斜面134卡合端135开口136肩带Π8卡合柱140限位槽1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婴儿承载装置的安全带扣具,其可减少安全带扣具的 组装零件,以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为“五方向”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即 安全带扣具可互相扣合二腰带、二肩带及一胯带。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亦可应用于 其他安全带的种类,例如“三方向”安全带(即仅包括胯带及二腰带或二肩带)。图1及图2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安全带扣具100的立体图及 分解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婴幼儿安全带扣具100包括一设有按钮104的锁扣102、二 第一带扣106、及二第二带扣108。该锁扣102 —侧连接至胯带110,各第一带扣106分别连 接至腰带130,各第二带扣108则连接至肩带138。使用者可藉由卡合第一、第二带扣106、 108至锁扣102实现胯带110、腰带130及肩带138的扣合。图2绘示婴幼儿安全带扣具100的分解图,图3绘示第一带扣106的示意图,图4 则在另一视角绘示锁扣102、第一带扣106、及第二带扣108的分解图。参照图2,该锁扣102 包括一本体102A。该本体102A的底端设有可穿接胯带110的穿孔,本体102A的左右两侧 各对称向外延伸有一连接板112,而每一连接板112中设有一第一开口 113,而于该第一开 口 113的一侧缘连接有一可摆动的卡合弹片114。各卡合弹片114的一外侧端114A与连 接板112相接,卡合弹片114的一内侧端114B往本体102A中央区延伸,卡合弹片114在外 侧端114A与内侧端114B之间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114C、及位于邻近凹槽114C的操作部 114D,且卡合弹片114的内侧端114B还设有一突起114E。依据此实施例,操作部114D例如 为一凸台。该锁扣102的本体102A在该二卡合弹片114之间的中央区设有一容置槽118,其 中各卡合弹片114的突起114E分别延伸至该容置槽118的左右侧,且该容置槽118的底面 凸设有数个凸肋118A。另外,该本体102A的左右二侧对称地设有二弹性臂116、及限位槽 117。各弹性臂116大约平行延伸于卡合弹片114的一侧向外延伸,各限位槽117则设置于 邻近卡合弹片114的另一侧。依据一实施例,该锁扣102,包括本体102A、连接板112、卡合 弹片114及弹性臂116,可一体形成(例如塑胶)。该按钮104滑接于该容置槽118,使该按钮104可往该锁扣102的内侧滑动。该 按钮104具有一内侧面104A,而该内侧面104A面对于该容置槽118。该内侧面104A上凸 设有数个凸肋120及数个卡勾122。当该按钮104透过该容置槽118与该锁扣102的本体 102A组接时,该按钮104的外围覆盖至少该二卡合弹片114的突起114E,该按钮104的凸 肋120与该容置槽118的凸肋118A可产生导引作用,且该些卡勾122抵接于该容置槽118 侧壁上的孔内,从而容许该按钮104相对于该锁扣102滑动并防止该按钮104脱离该锁扣 102。由于卡合弹片114本身具有弹性,且仅以外侧端114A与连接板112相连接,所以具有 朝向锁扣102上表面移动的倾向。如图5所示,该二卡合弹片114的突起114E在未受外力5情形下,可始终抵接于该按钮104的内侧面104A,藉此将该按钮104向锁扣102的上表面抬 升或复位。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各第一带扣106设有一第二穿孔124,各第二穿孔124内 连接有一锯齿条126及一弹片128。腰带130可连接于第二穿孔124,绕过锯齿条1 并透 过扳动弹片1 加以定位。当弹片1 抵接于腰带130时,腰带130被弹片1 及第二穿 孔1 的侧壁夹紧;当弹片1 经操作脱离腰带130时,此时腰带130的长度便可调整。另 外,各第一带扣106在对应卡合弹片114的一侧开设有一插槽132。该插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安全带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扣,该锁扣的至少一侧设有一卡合弹片;一按钮,该按钮滑接于该锁扣;及一第一带扣,该第一带扣设有一插槽及一卡合端,当该第一带扣与该锁扣连接并处于锁定状态时,该卡合弹片插入该插槽中,且该卡合弹片与该卡合端相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宗旺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