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905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于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属于电气类,包括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设于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之间的接地端子,而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各别分设于接地端子的两侧,并且各对讯号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间距足以使特征阻抗值符合国际标准,再该接地端子包括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三接触部、自第三接触部延伸的第三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三尾部、以及连接第三固持部与第三尾部的第三连接部,其中该第三固持部设有一呈长条形的穿孔,藉此,通过该穿孔使该第三固持部分为两边,使得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所产生的磁场亦可被第三固持部所抵销,而达到串音处理更佳的进步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类,为提供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提高高 频差分讯号端子串音处理的效果,并使特征阻抗值更佳的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组件之间的讯号传输。随着人们对 于电子产品便捷应用需求的日趋明显,从而引起各厂商的持续关注,各厂商之间为加强产 品竞争优势及提高产品利润,故各种产品的结构及生产方式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而以高频讯号端子为例,一般的接地端子仅为单根一平板体(无穿孔),此技术非 常普遍,但也因为无穿孔的设计,使得于串音处理的效果上非常差,且一般差分讯号端子与 接地端子皆分开设置,也造成其特征阻抗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以提高高频差分 讯号端子串音处理的效果,并使特征阻抗更佳。为达上述功效,其主要结构包括至少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含有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设于该第一、第二 差分讯号端子组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一 侧,而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另一侧,并且各对讯号端子组与接地 端子之间的间距足以使特征阻抗值符合国际标准。其中该端子组结合于一连接器内,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由绝缘本体向前 延伸的舌板。其中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 延伸的第一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尾部、以及连接第一固持部与第一尾部的第 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接触部 延伸的第二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二尾部、以及连接第二固持部与第二尾部的第 二连接部。其中该接地端子包括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三接触部、自第三接触部延伸的第三固持 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三尾部、以及连接第三固持部与第三尾部的第三连接部。其中该第三固持部设有一呈长条形的穿孔,藉此,当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 导通时,通过该穿孔使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所产生的磁场亦可被第三固持部所抵 销。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至少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含有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设于该第一、第二 差分讯号端子组之间的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包括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三接触部、自第三接触部延伸的第三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三尾部、以及连接第三固持部与第三尾部 的第三连接部,其中该第三固持部设有一呈长条形的穿孔。其中该端子组结合于一连接器内,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由绝缘本体向前 延伸的舌板。其中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 延伸的第一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尾部、以及连接第一固持部与第一尾部的第 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接触部 延伸的第二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二尾部、以及连接第二固持部与第二尾部的第 二连接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因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一侧,使得特征阻抗值 更佳且更标准化的实用进步性。二、藉由该第三固持部的穿孔设计,使其得以抵消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所 带来的磁场,使串音处理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 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如附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 型主要包括至少一端子组10,该端子组10包含有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11、12及一设 于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11、12之间的接地端子13,所述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11 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13 —侧,而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12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13另 一侧,并且各对讯号端子组与接地端子13之间的间距足以使特征阻抗值符合国际标准,而 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11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一接触部111、自第一接触部111延 伸的第一固持部112、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尾部113、以及连接第一固持部112与第一 尾部113的第一连接部114,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12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二接触 部121、自第二接触部121延伸的第二固持部122、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二尾部123、以及 连接第二固持部122与第二尾部123的第二连接部124,再该接地端子13包括一供导通接 触的第三接触部131、自第三接触部131延伸的第三固持部132、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三 尾部133、以及连接第三固持部132与第三尾部133的第三连接部134。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实施示意图,由图中 可清楚看出,该端子组10结合于一连接器20内,该连接器20包括一绝缘本体21、一由绝缘 本体21向前延伸的舌板22,其中该第一接触部111结合于舌板22上,并且第一固持部1124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14,而第一尾部113穿设该绝缘本体21,以利与电路板进行接合;同样 地,该第二接触部121结合于舌板22上,并且第二固持部122连接该第二连接部124,而第 二尾部123穿设该绝缘本体21,以利与电路板进行接合,再者,该接地端子13亦同样地该第 三接触部131结合于舌板22上,并且第三固持部132连接该第三连接部134,而第三尾部 133穿设该绝缘本体21,以利与电路板进行接合。 再者,该第三固持部132设有一呈长条形的穿孔1321,以藉由该穿孔1321使其得 以抵消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11、12所带来的磁场,使串音处理更佳。权利要求1.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含有 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设于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该 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一侧,而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 接地端子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端子组结合 于一连接器内,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由绝缘本体向前延伸的舌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差分讯 号端子组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延伸的第一固持部、接合于 电路板上的第一尾部、以及连接第一固持部与第一尾部的第一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差分讯 号端子组分别设有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接触部延伸的第二固持部、接合于 电路板上的第二尾部、以及连接第二固持部与第二尾部的第二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端子包 括一供导通接触的第三接触部、自第三接触部延伸的第三固持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的第 三尾部、以及连接第三固持部与第三尾部的第三连接部。6.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含有 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设于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之间的接地端子,该接地 端子包括一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分讯号端子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含有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设于该第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一侧,而该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邻设靠近于该接地端子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轩禾林昱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