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421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正极端子、磁性元件及接地件,所述磁性元件设有前端面及自前端面向后延伸的通孔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件包覆于磁性元件外围,接地件突出于所述磁性元件的前端面且形成有对接空间,正极端子凸伸入该对接空间内。接地件形成对接空间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且易于实现对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磁性元件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美国专利公告第7,621,753号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正极端子、包覆在绝缘本体外侧的接地端子以及一个磁性元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长方体形状的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并呈圆筒状的固持部,该固持部内部设有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向后延伸并贯穿基部。所述正极端子呈圆柱状并在前端设有径向尺寸略大的柱状接触部,该正极端子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所述接地端子呈圆筒状并包覆在固持部的外侧,该接地端子的前端面即是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所述磁性元件设有对接面及自对接面中央位置向后延伸并贯穿磁性元件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以收容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包覆在固持部外侧的接地端子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正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磁性元件的对接面以与对接连接器实现对接。由于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即为环状前端面,因此与对接连接器接触面积比较小,这将导致对接连接器难于实现准确对接从而影响电流传输。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源连接器,以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与对接连接器实现对接的电源连接器。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正极端子、磁性元件及接地件,所述磁性元件设有前端面及自前端面向后延伸的通孔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件包覆于磁性元件外围,所述接地件突出于所述磁性元件的前端面且形成有对接空间,正极端子凸伸入该对接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接地件形成对接空间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且易于实现对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正极端子2、收容绝缘本体1及正极端子2的磁性元件3、包覆于磁性元件3外侧的遮蔽壳体5以及位于磁性元件3前侧的负极端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接地用端子,即为接地端子4)。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呈中空圆柱型,其包括细长的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 一端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头部12,所述头部12于其内部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4, 该第一收容空间14向后延伸并贯穿主体部11形成第二收容空间15。所述主体部11在远离头部12的一侧接近末端处设有一环状凹槽13。所述正极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头部12 一侧收容于绝缘本体1,该正极端子2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其包括细长状的基部22、自基部 22 —侧延伸的圆形接触部21及自基部22另一端垂直向下弯折的尾部23。所述尾部23是在电源连接器100组装完成后再折弯的。所述接触部21于其前侧设有与轴向方向相垂直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圆形对接面210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该接触部21对应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收容空间14并使对接面210暴露于绝缘本体1的外侧,所述基部22则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收容空间15。在基部22靠近接触部21 —侧还设有卡持部220,以将正极端子2更稳固的固持在绝缘本体1内。所述磁性元件3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其设有座体31及自座体31向前突伸的突出体32,所述座体31设有位于突出体32两侧的抵持面310,所述突出体32设有前端面320及与前端面320相对的后端面34。一通孔 33自前端面320的中央位置向后贯穿磁性元件3,该通孔33的径向尺寸与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1的径向尺寸大致相当,绝缘本体1自前端面320向后插入该通孔33中并使头部12 露出于前端面320的外侧。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接地端子4呈环状,其包括对接部41及自对接部41后侧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固持部42,所述对接部41于其内部前侧形成有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圆柱状的对接空间43,在对接空间43后部形成有圆环状的容纳腔44用以收容磁性元件3的突出体32。所述对接空间43的周缘形成有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圆环状接触面 430。所述对接空间43与容纳腔44之间形成有落差面45。所述固持部42设有抵持于磁性元件3的抵持面310的第一侧面421以及与第一侧面421相对的第二侧面42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5由一块金属片冲压弯折形成,其包覆在磁性元件3的外围,该遮蔽壳体5设有上壁51、与上壁相对的下壁52以及连接上壁51与下壁52 的两侧壁53。所述上、下壁分别自前侧向下、向上各延伸设有一对扣持片54,以与接地端子 4的固持部42相搭接从而实现接地。上壁51上的一对扣持片与下壁52上的一对扣持片呈对称设置。所述上壁51还自后侧向下延伸有第二扣持片55。所述两侧壁53在其后侧相对延伸有一对第三扣持片56。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正极端子2插入绝缘本体1,然后将绝缘本体1插入磁性元件3的通孔33内,使绝缘本体1的头部12抵持在磁性元件3的前端面320,这时,绝缘本体1上的凹槽13将暴露在通孔33之外。一设有圆孔71的塑胶片7进一步在圆孔71内部形成凸肋73,该塑胶片7自后向前套接于绝缘本体1并使凸肋 73与凹槽13实现干涉配合,从而防止绝缘本体1在对接方向上相对磁性元件3发生移动。 接着,将一垫片6套接于绝缘本体1的头部12的外缘,使垫片6抵贴在磁性元件3的前端面320。而后将接地端子4安装于磁性元件3的前侧,这时,接地端子4位于绝缘本体1及正极端子2的外围,接地端子4的对接部41凸伸出前端面320。所述接地端子4的第一侧面421抵持于磁性元件3的抵持面310,这时垫片6同时抵持于接地端子4的落差面45。一金属片8自后套接在塑胶片7的外侧,该金属片8在收容腔81 —角设有防呆部 810,该防呆部810与塑胶片7上对应的缺口 72相配合。设置该防呆部810可以防止塑胶片7与金属片8组装错误,从而提高两者的组装效率。之所以将塑胶片7与金属片8分开设置并采用不同材料制造,原因在于,塑胶材料制成的塑胶片7可以对磁性元件3的磁性起到屏蔽作用,防止在组装过程中,磁性元件3将周边的金属元件吸附过来。最后,将遮蔽壳体5套接在磁性元件3的外围,遮蔽壳体5上的扣持片M扣持在接地端子4的固持部42 的第二侧面422上并且该扣持片M位于前端面320的后方,从而将接地端子4稳定定位并实现电性连接。遮蔽壳体5的第二扣持片55扣持在金属片8上,遮蔽壳体5两侧的第三扣持片56进一步扣持在塑胶片7的两侧,从而将金属片8与塑胶片7稳固定位。如此,本电源连接器100组装完毕。组装完成后的电源连接器100,其正极端子2的接触部21处于接地端子4的对接空间43内并且接触部21上的对接面210暴露于对接空间43,对接连接器可通过分别与对接面210、接触面430接触而实现电性导通。由于该电源连接器100的接地端子4的接触面 430位于对接空间43的周缘,因此对接面积比较大,可以更容易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以上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正极端子、磁性元件及接地件,所述磁性元件设有前端面及自前端面向后延伸的通孔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件包覆于磁性元件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突出于所述磁性元件的前端面且形成有对接空间,正极端子凸伸入该对接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