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731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细胞培养皿,系包括:一培养盘,系设有至少一开口以及设有至少一分别连通于该至少一开口的种植空间;至少一过滤装置,系设置于该种植空间内,该每一过滤装置具有一开口端、一连接于该开口端的侧壁以及一连接于该侧壁异于该开口端之一端的过滤端,该每一过滤端系设置于该培养盘之种植空间并设有复数个微孔结构;藉由上述之结构,研究人员加入药物于该过滤装置内,该药物未溶解之部分将阻隔于该过滤装置内,以致后续之实验不受该药物未溶解之部分干扰,造成实验误差之机会降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一种细胞培养皿,特别系关于一种可隔离细胞与粉状或微粒状物质,但不影响该粉状或微粒状物质对该细胞之生物功能以及后续实验分析或判读的细胞培养皿。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领域中进行活体外(in vitro)实验常见的一种实验技术。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为了模拟疾病的病理现象,常常藉由添加化学物质至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培养液中,以诱导该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产生致病现象,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氯化亚钴(CobaIt(II)Chloride ;CoCl2)诱导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以模拟该细胞处于缺氧的状态,藉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地了解疾病发病的成因及详细的致病机制,以寻找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与药物;此外,研究人员也会于大规模的药物筛选过程中,利用细胞培养的技术,藉由各别添加多种不同之药物至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培养液中,以观察该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投予该每一多种不同之药物后其外观形态及基因表现的变化,俾可从该多种不同的药物中初步地筛选出可能具有治愈功效的药物。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细胞培养皿,系直接添加化学物质或药物至该细胞培养皿内,使得该化学物质或药物与该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培养液混合,进而引发该细胞发生生物作用;但是,部分的化学物质容易形成微粒状结晶,或者部分的药物不易溶解于该细胞培养液中,形成粉粒或微粒沉淀,当研究人员要进行后续实验时,例如使用光学仪器观察或分析时,该化学物质的微粒状结晶、或者该药物的粉粒或微粒沉淀将会干扰到该光学仪器的数值分析以及该研究人员肉眼上的观察,使得实验产生误判或误差。有鉴于此,创造一种具有隔离细胞与粉状或微粒状物质功效,但不影响该粉状或微粒状物质对该细胞之生物功能以及后续实验判读的细胞培养方式,系本专利技术人及从事相关
人士积极研发之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习用之细胞培养方式,一旦添加粉状或微粒状物质于细胞培养皿后,该粉状或微粒状物质会影响后续的实验判读,乃极力从事于细胞培养皿的技术与研发,经过不断地尝试与努力,终于开发出本技术。本技术之目的系提供一种可隔离粉状或微粒状物质与细胞之培养方式,但不致于造成该粉状或微粒状物质失去对该细胞之生物功效以及影响后续实验判读的细胞培养皿。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之细胞培养皿,系包括一培养盘,系设有至少一朝上的开口以及设有至少一分别连通于该至少一开口的种植空间;至少一过滤装置,系设置于该种植空间内,该每一过滤装置具有一朝上之开口端、3一连接于该开口端的侧壁以及一连接于该侧壁异于该开口端之一端的过滤端,该锋一过滤 端系设置于该培养盘之种植空间并设有复数个微孔结构。藉由上述之结构,研究人员要添加药物刺激该种植空间内的細胞吋,得先置入该 过滤装置于该种植空间内,再加入该药物干该过滤装置内;藉由该过滤端之微孔结构,该药 物未溶解之部分将阻隔于该过滤装置内,当该研究人员将进行后续实验分析吋,仅需移除 设置于该种植空间内的过滤装置,由于该种植空间内已无该药物未溶解之部分,故后续之 实验将不受干扰,以致于实验误差与误判之机会降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培养盘与过滤装置的組合图。图3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培养盘与过滤装置的組合剖视图。图4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过滤装置的立体图。图5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过滤装置的剖视图。图6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过滤端的局部放大图。图7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添加药物的立体示意图。图8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添加药物时的局部示意图。图9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添加药物后的局部示意图。图10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实施例添加药物后的另一局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培养盘11开口12种植空间2过滤装置21开口端22侧壁221固定组件23过滤端231微孔结构3培养盘盖4細胞41細胞培养液42 药物具体实施方式请參看图1至图6所示,系本技术細胞培养皿之一实施例,其包括一培养盘1,系设有至少一朝上的开口 11以及设有至少一分别连通于该至少一开 ロ 11的种植空间12 ;至少一过滤装置2,系设置于该种植空间12内,该锋一过滤装置2具有一朝上之开 ロ端21、一连接于该开口端21的侧壁22以及一连接于该侧壁22异于该开口端21之一端 的过滤端23,该锋一过滤端23系设置于该培养盘1之种植空间12并设有复数个微孔结构 231。其中,该细胞培养皿更包括一盖设于该培养盘1之开口 11的培养盘盖3;此外,该 培养盘1之开口 11的个数系可为一个、六个、二十四个、四十八个或九十六个,于本实施例 中,其个数系为二十四个。该每一过滤装置2之侧壁22外侧近于该开口端21处更设有固定组件221,该固定组件221系可为二个以上自该侧壁22向外突伸之凸起或一环设于该侧壁22外侧的凸起, 于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组件221系为三个自该侧壁22向外突伸的凸起;此外,该每一过滤端 23之微孔结构231的孔径系为1 μ m至50 μ m。请再参看图2、图3以及图7至图10所示,本技术之细胞培养皿实施方式系如下所述研究人员将细胞4均勻地混合于细胞培养液41后,再将该细胞培养液41经由该培养盘1之开口 11添加至其种植空间12内,该细胞4将随着该细胞培养液41置入于该种植空间12内。待该细胞4之状态稳定后,该研究人员即可进行添加药物42,以研究该细胞4受到该药物42刺激后所发生的药理反应;添加前,该研究人员将该过滤装置2置入于该种植空间12内,使得其过滤端23置入于该种植空间12内,并以该固定组件221抵靠于该培养盘1之开口 11处的壁上;接着,该研究人员自该过滤装置2之开口端21加入该药物42于该过滤装置2内部;由于该过滤端23具有微孔结构231以及连通管效应,使得该种植空间 12与该过滤装置2内的细胞培养液41之液面等高,藉此可溶解于该细胞培养液41的药物 42便透过该过滤装置2之微孔结构231扩散至该种植空间12内,与该种植空间12内的细胞4发生药理反应;另一方面,难溶于该细胞培养液41的药物42,由于其颗粒体积过大,以致于无法穿过该微孔结构231。当该研究人员将进行后续分析实验时,仅需移除设置于该培养盘1上的过滤装置 2,由于该种植空间12内已无该药物42未溶解于该细胞培养液41的颗粒,故后续之实验将无该颗粒干扰之情况发生,进而减少实验之误差与误判。故,藉由上述之结构,本技术透过该过滤装置之微孔结构具有阻隔粉状或微粒状物质之特性,以提供一种可隔绝粉状或微粒状物质扩散至该种植空间内的细胞培养方式,相较于习用之细胞培养方式无法分离粉状或微粒状物质与细胞,造成实验误判或误差的缺失,本技术更提供了其应用性,可谓大幅提升了实用性以及附加价值,因此本技术确实具备专利要件无疑;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但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之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培养盘,是设有至少一朝上的开口以及设有至少一分别连通于该至少一开口的种植空间;至少一过滤装置,是设置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培养盘,是设有至少一朝上的开口以及设有至少一分别连通于该至少一开口的种植空间;至少一过滤装置,是设置于该种植空间内,该每一过滤装置具有一朝上之开口端、一连接于该开口端的侧壁以及一连接于该侧壁异于该开口端之一端的过滤端,该每一过滤端是设置于该培养盘之种植空间并设有复数个微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夙航王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高雄医学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