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9006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轴管类零部件焊接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进行分中定位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底座、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置有两个并与底座动配合,所述夹持结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夹持结构相连,所述传动杆与其相连的夹持结构运动方向相同;转动杆,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传动杆通过铰链连接;主动杆,其与两个转动杆通过铰链连接并与动力源相连,所述主动杆运动方向与传动杆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两个传动杆与两个转动杆分别设置在主动杆两侧并且以主动杆为对称轴对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轴管类零部件焊接的分 中定位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后轴结构为轴管和两端轴头,及其它附件组焊而成。要保证附件焊接的位置 准确,就要求在焊接前将各附件和轴管固定在焊接夹具上准备焊接时,一定要保证各附件 相对与轴管长度的中心点的尺寸要准确(分中)。传统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主要通过以下 方式实现对轴管的分中定位夹紧两个夹持结构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两侧,夹持结构与底座 动配合,即夹持结构可以在底座上轴向运动,两个夹持结构分别连接一个动力源,并且这两 个动力源相同,两个动力源由同一开关控制,首先将焊接件固定在底板的定位座上,此时焊 接件的位置就固定不变;再将轴管放置在夹持结构之间;最后启动两个动力源,利用两个 动力源相向方向的推动,使得夹持结构运动距离、速度完全一样,从而保证了夹紧轴管并准 确在的将其夹持在分中定位装置上,即焊接件与轴管的焊接位置能够确定不变。上述结构 虽然在理论上能够保证两个夹持结构同时运动,并具有相同的速率,运动距离,但是由于两 个动力源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两个动力源具有极小的误差,也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 变化,从而无法使得两个夹持结构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无法保证轴管的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进行分中定位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底座、夹持结构,所 述夹持结构设置有两个并与底座动配合,所述夹持结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动力机构包 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夹持结构相连,所述传动杆与其相连 的夹持结构运动方向相同;转动杆,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传动杆通过铰链连接;主动杆,其与两个转动杆通过铰链连接并与动力源相连,所述主动杆运动方向与 传动杆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两个传动杆与两个转动杆分别设置在主动杆两侧并且以主动杆为对称轴 对称。进一步的是,动力源为气缸或液压缸。进一步的是,还包括两个支承座,所述支承座对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夹持结构通 过支承座与底座动配合。进一步的是,夹持结构与支承座滑动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连杆结构控制夹持结构的运动,两侧的连杆相互对称,并且通过同一动力源驱动,无论动力源的状态如何,两侧的连杆均保持相同的运动, 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夹持结构的速率、运动距离完全一样,从而在相向运动中能够使轴管 定位在中间,从而完成定位,保证了焊接位置的精确度。动力源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以使 运动平稳可靠。夹持结构还可以通过支承座来专门放置,从而便于在底座上安装夹持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动力源1、主动杆2、转动杆3、传动杆4、支承座5、连接 板6、夹持结构7、轴管8、底座9、动力机构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座9、夹持结构7,所述夹持结构7设置有两个并与 底座9动配合,所述夹持结构7与动力机构10相连,所述动力机构10包括传动杆4,所述 传动杆4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夹持结构7相连,所述传动杆4与其相连的夹持结构7运 动方向相同;转动杆3,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传动杆3通过铰链连接;主动杆2,其与两个 转动杆3通过铰链连接并与动力源1相连,所述主动杆2运动方向与传动杆4运动方向垂 直;所述的两个传动杆4与两个转动杆3分别设置在主动杆2两侧并且以主动杆2为对称 轴对称。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出,传动杆4与夹持结构7均为轴向运动,并且在两侧的传动 杆4与夹持结构7的运动方向相反,即两侧的转动杆4做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这样就可 以使得夹持结构7夹紧或松开轴管8。实际上,两个传动杆4与两个转动杆3、一个主动杆 2形成了平面运动机构,底座9即为它们的运动平面,两个传动杆4分别设置在主动杆2的 两侧且对称,两个转动杆3也分别设置在主动杆2两侧且对称,这个平面运动机构自由度 为一,即主动杆2上下运动时,两个传动杆4左右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并且两个传动杆 4的运动速率、运动距离完全一样,由此夹持结构7的运动速率、运动距离夜完全一样,这就 满足了分中定位夹紧的要求。在使用本技术时,将轴管8松动的放置在两个夹持结构 7之间,夹持结构7可以是套管,也可以是顶尖之类的结构,此时,运用动力源1驱动主动杆 2向下运动,动力源可以是手动装置,例如螺纹结构,也可以是机动装置,例如电机、液压缸、 气缸,主动杆2的运动带动传动杆4的相向运动,从而使得夹持结构7向中间靠拢,进而将 轴管8夹持在夹持结构7之间,由于两个夹持结构7的运动速率和距离完全相同,因此无论 运动到那个位置,两个夹持结构7均具有相同的对称线,也即是两个夹持结构7之间的距离 中点是不会变化的,由此被夹紧在夹持结构7之间的轴管8的长度中点即和夹持机构7的 距离中点重合,这样便可以得到轴管8的长度中点。若需以轴管8的长度中点为基准焊接 焊接件,则只需按照夹持结构7的中点定位安装好焊接件,一旦将轴管8定位后即可准确的 焊接。由于上述的连杆结构由同一动力源1驱动,因此不会出现因为多个动力源1之间的 差别而造成的误差,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分中定位的精度。为了使得动力源1的驱动更加平稳可靠,如图1或图2所示,动力源1为气缸或液 压缸。气缸或液压缸其驱动较为平稳,距离也便于控制。为了更加方便的安装夹持结构7,如图1或图2所示,还包括两个支承座5,所述支 承座5对称设置在底座9上,所述夹持结构7通过支承座5与底座9动配合。此时,夹持结 构7的定位就可以通过移动支承座5来完成,并且还可以通过改变支承座5的高度来设置 夹持结构7的高度。在上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夹持结构7与支承座5滑动配合。滑动配合比滚动配 合有更大的摩擦力,这使得夹持结构7的运动更加平稳,在突然的受力变化下也能依靠摩 擦力保持不动,从而有利于夹持轴管8。权利要求1.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底座(9)、夹持结构(7),所述夹持结构(7)设置有两个并与 底座(9)动配合,所述夹持结构(7)与动力机构(10)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0) 包括传动杆G),所述传动杆(4)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夹持结构(7)相连,所述传动杆 ⑷与其相连的夹持结构(7)运动方向相同;转动杆(3),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传动杆C3)通过铰链连接;主动杆O),其与两个转动杆C3)通过铰链连接并与动力源(1)相连,所述主动杆(2) 运动方向与传动杆(4)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的两个传动杆(4)与两个转动杆C3)分别设置在主动杆( 两侧并且以主动杆 (2)为对称轴对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1)为气缸或液 压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承座(5), 所述支承座( 对称设置在底座(9)上,所述夹持结构(7)通过支承座( 与底座(9)动 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7)与支承座 (5)滑动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轴管类零部件焊接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进行分中定位的分中定位夹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中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底座(9)、夹持结构(7),所述夹持结构(7)设置有两个并与底座(9)动配合,所述夹持结构(7)与动力机构(10)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0)包括:  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夹持结构(7)相连,所述传动杆(4)与其相连的夹持结构(7)运动方向相同;  转动杆(3),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传动杆(3)通过铰链连接;  主动杆(2),其与两个转动杆(3)通过铰链连接并与动力源(1)相连,所述主动杆(2)运动方向与传动杆(4)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的两个传动杆(4)与两个转动杆(3)分别设置在主动杆(2)两侧并且以主动杆(2)为对称轴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强刘启禄陈正康陈喜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