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8751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在介于阳极引线和阳极引线框之间的连接中的枕部件对阳极引线框的接合中,枕部件与阳极引线框之间的紧密接合性优良,且对于引线框的定位精度高的固体电解质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梯子状的框作为枕部件使用,在相对于阳极引线的引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切断并形成宽度比阳极引线框的宽度宽的枕部,保持卡紧的状态对枕部进行定位并接合在阳极引线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图5是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的剖面图。该固体电解电容器(1),具备下面 安装阳极引线框(71)和阴极引线框(72)的电容器元件(6),该电容器元件(6)用合成树 脂(8)覆盖。电容器元件(6)通过在阀金属的烧结体0 的外周面依次形成电介质氧化 膜(3)、阴极层G)、阴极引出层(5)而形成。这里,所谓阀金属是指通过电解氧化处理形成 极其致密且具有耐久性的电介质氧化膜(3)的金属,具体地说是指钽、铌、铝、钛等。阀金属形成的阳极引线从上述烧结体0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突出。该阳 极引线的下端面和阳极引线框(71)的上面因为高度差不同,所以在阳极引线和 阳极引线框(71)之间通过圆柱状枕部(9)电连接。作为上述枕部(9)的形成方法公知有对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引线安装钽导线 (wire)再分别安装在各引线框的方法(专利文献1),和如图4所示,保持将多个电容器元 件6安装在载体棒的状态下,将长的镍导线(10)嵌入各个阳极引线(71)后,采用电阻焊接 连接,然后将长的镍导线(10)切断为适当的大小的方法(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特开2001-6977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5-244177号公报。但是,在上述方法中,枕部为圆柱形的导线,引线框与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因 此对阳极引线框的连接的连接强度弱。进一步,对于阳极引线的引出方向垂直方向中的枕 部的宽度比阳极引线框的宽度小。通过枕部形成时的切断在枕部的下面形成尖刺(〃 'J ), 因此在枕部的宽度比引线框宽度小时,如图3(b)所示,枕部(9)和阳极引线框(71)之间产 生间隙,紧密接合性差,因此存在连接强度恶化,不能连接的问题。如图4,同时在多个电容器元件中形成枕部,因此不能调整各个的位置,对于阳极 引线框的位置精度不正确,激光焊接的对位等存在问题。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阳极引线框和枕部之间的位 置精度、枕部和阳极引线框之间的紧密接合性的。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其在引出阳极引线的阳极体的外周 面,依次形成电介质氧化膜、固体电解质构成的阴极层、阴极引出层;阳极引线框,其通过枕 部与上述阳极引线连接;阴极引线框,其与上述阴极引出层连接,上述电容器元件由外装树 脂覆盖,上述阳极引线框和阴极引线框的一部分露出,相对于上述阳极引线的引出方向为 垂直方向中的上述枕部的宽度比引线框的宽度宽,且上述枕部在外装树脂内不露出。另外,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引出阳极引线的阳极体的外周 面,依次形成有电介质氧化膜、由固体电解质构成的阴极层、阴极引出层而制作电容器元件 的工序;形成枕部的工序;将上述枕部与阳极引线框连接的工序;将上述阳极引线与上述 枕部连接的工序;将阴极引线框与上述阴极引出层连接的工序;在使上述阳极引线框和阴 极引线框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用外装树脂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工序;和将框分断制 成电容器的工序,其中形成上述枕部的工序,将形成为梯子状的框的横木部分切断作为枕 部使用。进而与,切断横木部分同时进行卡紧(chuck)。更优选的是,将上述枕部和上述阳极引线框连接的工序,在卡紧上述枕部的状态 下,按压到阳极引线框,进行焊接。更优选的是,上述阳极引线框和上述枕部的连接方法是激光焊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用形成为梯子状的框供给枕部件,仅切除枕部即可,因此在与梯子状 框的样式匹配切断枕部的同时可以进行卡紧,容易操作,提高生产性。进一步,因为相对于阳极引线的引出方向为垂直方向中的枕部的宽度比引线框的 宽度大,所以枕部切断时所产生的枕部下面的尖刺与阳极引线框的表面相比位于其外侧, 可以确保阳极引线框和枕部之间的紧密接合性,提高连接强度,提高ESP特性。另外,通过在将枕部分别切断的大致同时卡紧枕部的状态下与阳极引线框连接, 可以进行位置调整,更正确地确保枕部和引线框之间的位置精度,可以解决激光焊接的位 置对准问题,焊接精度、焊接强度均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枕部制造方法。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枕部与引线框的接合图,(b)是现有的枕部和引线框的接合 图。图4是现有的枕部形成方法。图5是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梯子(ii L· r )状框。附图文字说明1-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2-阳极体;21-烧结体;22-阳极引线;3_电介质氧化 膜;4-阴极层;5-阴极引出层;6-电容器元件;71-阳极引线框;72-阴极引线框;8-外装 树脂;9-枕部;91-尖刺;10-镍导线;11-梯子状框;121-切断金属铸型冲头(punch)上铸 型;122-切断金属铸型冲头下铸型;13-上下活动式卡子(chuck)。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剖面图。该固体电解电容器,包括 电容器元件(6)和在上述电容器元件(6)和阳极引线框(71)之间具备的枕部(9),在阳极 引线框(71)和阴极引线框(72)的下面露出的状态下由外装树脂⑶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6),作为其制造工序,通过顺次在引出阳极引线的阀作用 金属构成烧结体02)的外周面形成依次形成电介质氧化膜(3)、固体电解质构成的阴极层 (4)、银膏(paste)或碳构成的阴极引出层(5)的工序制作。这里,所谓阀作用金属,是指通过电解氧化处理形成极其致密且具有耐久性的电 介质氧化膜C3)的金属,例如钽、铌、铝、钛等。另外,所谓固体电解质,具体地说是指二氧化 锰或 TCNQ (7,7,8,8-四氰基对醌二甲烷7,7,8,8_tetracyanoquinodimethane)络盐、聚吡 咯、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性高分子等。接着,作为形成枕部的工序,枕部(9),如图6所示切断梯子状的框(11)的横木部 分而形成。如图2(a)所示,切断金属铸型冲头(punch) (121) (122)自上而下剪切梯子状框 (11),使下铸型(122)上升,如图2(b)所示,切断梯子状框(11)。另外,在形成枕部(9)的同时,通过上下活动式卡子(chuck) (13)进行卡紧。这 里,形成枕部(9)的金属铸型的宽度,形成得比阳极引线框(71)的宽度宽。另外,卡子(13) 的初期位置可以离开梯子状框(11)也可以与其接触。另外,上述切断金属铸型冲头(121) (122)也可以是上铸型(121)下降形成枕部(9)的方法。这样,因为使用梯子状框只需切除 成为枕部的部分,所以操作容易,生产性高。另外,在形成上述枕部(9)的工序中,因为切断金属铸型冲头的上铸型(121)和下 铸型(12 存在微小间隙,所以枕部下面形成尖刺(91)。接着,作为将枕部(9)与阳极引线框(71)连接的工序为在卡紧切断后的枕部 (9)的状态下,将其定位载置于阳极引线框(71)的上面,通过激光照射,连接枕部(9)和阳 极引线框(71)。这里,枕部(9),如图3(b)所示,按照上述枕部下面的尖刺(91)没有置于阳极引线 框(71)的上面,如图3(a)那样将枕部(9)下面的尖刺(91)位于阳极引线框(71)的外侧 的方式载置。接合方法也可以是激光以外的电阻焊接等,但是因为保持在卡紧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引出阳极引线的阳极体的外周面,依次形成有电介质氧化膜、固体电解质构成的阴极层、阴极引出层而制作电容器元件的工序;形成枕部的工序;将上述枕部与阳极引线框连接的工序;将上述阳极引线与上述枕部连接的工序;将阴极引线框与上述阴极引出层连接的工序;在使上述阳极引线框和阴极引线框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用外装树脂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工序;和将框分断制成电容器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枕部的工序,将形成为梯子状的框的横木部分切断而用作枕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永造井原勇俊高桥裕辅笠原武志平松克巳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