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电池的两次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71257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电池技术领域的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电池的两次热处理方法,通过对硅片先进行预处理后依次进行预热处理和第二道次热处理,并经酸洗后用于太阳电池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氧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适量沉淀能够吸除金属杂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定向凝固多晶硅锭底部材料,以达到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太阳电池
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 电池的两次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多晶硅作为一种低成本材料占据了目前50%以上的商业化晶体硅太阳电池市场, 其光电转换效率一般为14%至17%,低于直拉单晶硅太阳电池1-2%。而多晶硅中氧、碳等 杂质是导致其电池效率低于单晶硅的主要原因。适量的氧沉淀虽然可以起到吸除金属杂质 的作用,进而提高电池效率,但过量的氧沉淀会诱生缺陷,减少少子寿命。同时,高浓度碳会 形成碳化硅沉淀,损害电池的电学性能,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成为氧的成核中心,促进氧的 沉淀。任丙彦等人在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上发表的“太阳能直拉硅片衬底 中氧的热行为及其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将两次热处理工艺引入单晶硅太 阳电池的制备,可以形成具吸杂作用的氧沉淀,有效改善电池性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但 对于市场份额更大的多晶硅太阳电池是否适合两次热处理工艺并未阐述。目前,太阳电池级多晶硅材料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定向凝固法。在定向凝固多晶硅 锭中,由于氧、碳的分凝系数不同,使得不同部位的氧、碳含量不同,氧含量的分布从底部向 顶部依次降低,碳含量则相反。高浓度的氧杂质会降低硅片的少子寿命,使得硅锭底部硅 片的少子寿命低于中部硅片。然而,Kvande R等人在《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晶 体生长杂志)第 311 卷(2009)第 765 页上发表的 ‘Influence of crucible and coating quality on the properties of multicrystal line silicon for solar cells,,(i甘祸及 涂层质量对太阳电池级多晶硅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的数据显示制成电池后,有着高含量 氧的底部硅片太阳电池效率较其它部位高。可见在电池制作过程中,多晶硅中的碳在热处 理时很可能影响了氧的沉淀量,进而影响了最终的电池效率。基于多晶硅锭中氧、碳的复杂行为,考虑到定向凝固多晶硅锭不同部位材料中的 氧、碳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沉淀的作用不同,适当地将两次热处理工艺引入多晶硅锭底部 材料的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太阳电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电池的两次 热处理方法,借助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氧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适量沉淀能够吸除金属杂 质的特点,以达到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硅片先进行预处理后依次进行 预热处理和第二道次热处理,并经酸洗后用于太阳电池制作。所述的预处理是指用氢氟酸对多晶硅锭底部1/3处位置的多晶硅片进行清洗, 再用去离子水洗净硅片上的氢氟酸后,将硅片甩干。3所述的预热处理是指以1200°C以上的温度对预处理后的硅片进行预热1小时。所述的第二道次热处理是指在650 1150°C的环境下进行4小时的热处理。所述的酸洗是指用酸溶液腐蚀和织构硅片表面。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优点和进步,本专利技术不改变原有的电池制备工艺,仅在原有流程 前增加一道工艺,便可以有效提高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考虑到 了定向凝固多晶硅锭中不同部位氧、碳含量不同引起的沉淀量差异,对两次热处理方法的 适用部位进行了选择,使得该方法在提升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性能方面更具针对 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测量第二道次热处理前后氧含量变化来确定第 二道次热处理温度的方法,由于仅需少量样品且可以省略研究过程中制作电池的步骤,大 大降低了研究成本和时间,应用方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使用Nicolet Nexus 8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室温下测量热处理前后的氧、 碳浓度。取定向凝固多晶硅锭顶部、中部、底部三个部位各三个样品硅片(T1、T2、T3;M1、 M2、M3 ;Bi、B2、B3)进行红外光谱的测量。将硅锭中与每个样品紧邻的硅片看作具有相同 的氧、碳含量,采用如下工艺将硅片制成太阳电池用酸溶液腐蚀和织构硅片表面,清洗后 进行磷扩散,使用氢氟酸去除硅片表面磷硅玻璃后进行清洗和刻蚀,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气相沉积法(PECVD)在表面沉积氮化硅减反膜进行表面钝化,再在电池背面镀上一层铝背 场,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电极,最后进行烧结。对制成的太阳电池使用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 限公司XJCM-9单片电池测试仪测量电池效率。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对三个部位共九个定向凝固多晶硅样品进行与扩散条件相同的热处理,并在 热处理前后进行红外光谱测量,定量计算出氧、碳浓度的变化(Δ0和AC),即氧、碳沉淀 的含量(Δ On = 1. 48 X IO1W3, Δ 0T2 = 1. 87 X IO1W, Δ 0T3 = 3. 28 X IO1W Δ Cn = 1. 508 X 1016cnT3,AC12 = 2. 149 X IO1W, ACt3 = 2. 518 X IO1W3 ; Δ 0M1 = 6. 26 X IO1W, Δ 0M2 = 2· 385X 1016cnT3,Δ 0Μ3 = 3· 267 X IO16CnT3 ; Δ Cmi = 1· 38 X 1015cnT3,ACm2 = 3. 61 X 1015cnT3,ACm3 = 4. OlXlO1W3 ; Δ Obi = 6. 03 X 1015cnT3,Δ 0Β2 = 5. 02 X IO1W, Δ 0Β3 = 4· 61 X IO15CnT3 ; Δ Cbi = 1· 52 X 1015cnf3,ACb2 = 7· 5 X 1014cnf3,ACb3 = 7. 3χIO14cm-3)。对每个样品相应的太阳电池进行效率η的测量(nT1 = 14.43%, nT2 = 14. 17%, nT3 = 13. 85%; nM1 = 14. 6%, nM2 = 14. 52%, nM3 = 14. 45%; nB1 = 14. 89%, nB2 = 14. 84%, nB3 = 14. 78% )0对比结果后发现,顶部样品碳沉淀较多,电池效率随碳 沉淀的增加而降低,不适合两次热处理方法;中部样品由于碳对氧沉淀的促进作用,形成了 过多的氧沉淀,其效率随氧沉淀的增加而降低,也不适合两次热处理方法;只有底部样品的 效率随氧沉淀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故两次热处理方法仅适用于定向凝固多晶硅锭的底部材 料。取定向凝固多晶硅锭底部的材料,用10%浓度的氢氟酸进行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将氢氟 酸洗净后,将硅片甩干。2.将清洗甩干后的多晶硅片在1200°C下进行1小时的预热处理。3.取少量多晶硅锭的底部1/3处位置的材料,清洗甩干后进行实施步骤2的预热 处理,然后再分别进行4小时650、860、950、1050和1150°C的第二道次热处理,并在第二道 次热处理前后进行红外光谱测量,定量计算出氧浓度的变化(△()),即氧沉淀的含量(分别 为 Δ 0 = 5 X 1014cnT3,3. 2 X IO1W, 1. 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向凝固多晶硅太阳电池的两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硅片先进行预处理后依次进行预热处理和第二道次热处理,并经酸洗后用于太阳电池制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忠方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