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全方位可移动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956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方便携带,具有起重、移动和转动重物功能的便携式全方位可移动千斤顶。由框架部分、起重机构和移动机构组成,框架部分中,两支撑板、移动轴、中轴和大轮轴固定连接成装置基体,起重机构中,由杠杆上下摇动带动小活塞杆上下移动,根据帕斯卡原理,油缸中的大活塞受油压作用通过大活塞杆推动起重臂及其上的撑物轮将重物顶起。移动机构中,采用两套相互独立的和对称的二级链传动机构:左链轮到中链轮、中链轮到右链轮。右链轮与撑物轮固定连接,左链轮与双向棘轮扳手连接,用手上下摇动杠杆可驱动两个左链轮和撑物轮旋转,两个撑物轮的旋转方向由换向拨块独立控制——或相同或相反,从而拖动重物或移动或转动,实现全方位移动重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搬运货物装置,尤其是能方便携带,具有起重和全方位移动重物功能的便携式全方位可移动千斤顶
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对现有技术——千斤顶进行创新改造,目前千斤顶技术只能将重物顶起,不能将重物移动,而在当今的工程修配、安装和检测中,不仅需要将重物顶起,还需要将重物朝一定方位移动或转动,尤其是在事故或受灾现场进行救援,抢险,排障中,现有技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不仅能起重而且具有移动和转动重物功能的便携式全方位可移动千斤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个装置设为框架部分、起重机构和移动机构三部分,三部分的形状大小基本是对称结构,零部件也基本对称分布。框架部分是本技术的基本骨架,起到承载和安装所有机构和零部件的作用,框架部分中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支撑板,两支撑板与移动轴、中轴和大轮轴由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成一体,大轮轴两端各空套有一个大地轮,两支撑板左边外侧对称安装有小地轮,小地轮采用万向轮结构,大地轮和小地轮可在顶起重物时带动整个装置随重物移动。起重机构中,油缸安装在移动轴上,油缸上部设有小活塞杆和支架,支架由起重轴与起重杆座铰接,起重杆座左端内可插入杠杆,起重杆座下端由压杆与小活塞杆铰接,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杆,大活塞杆右端由支撑轴与起重臂的下端铰接,起重臂上端安装在中轴上,起重臂右端安装有撑物轴,撑物轴两端对称空套有撑物轮,由撑物轮撑擎重物。上下摇动杠杆带动小活塞杆上下移动,根据帕斯卡原理,油缸中的大活塞受油压作用推动大活塞杆向右移动,通过支撑轴推动起重臂转动,带动撑物轮不断上升,将重物顶起。移动机构中,设有两套相互独立的和对称的链传动机构,每个链传动机构中,在移动轴上安装有左链轮,中轴上空套有中链轮,起重臂上设有右链轮,右链轮与撑物轮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中链轮是双联链轮,左链轮与中链轮由左链条连接,中链轮与右链轮由右链条连接,左链轮到右链轮构成二级链传动。左链轮与双向棘轮扳手连接,由双向棘轮扳手上的换向拨块控制左链轮的旋转方向,双向棘轮扳手内设有棘轮、换向拨块、转轴和开口,换向拨块上设有棘爪,并空套在转轴上,棘轮和棘爪构成棘轮机构,换向拨块设有上、中、下三个位置,以控制棘轮顺时针、双向、逆时针旋转;两个双向棘轮扳手由一个移动杆座连接在一起,移动杆座内可插入杠杆,用手上下摇动杠杆可驱动左链轮旋转,通过两级链传动带动撑物轮转动,由于两个链传动机构中由各自双向棘轮扳手上的换向拨块独立控制左链轮的旋转方向,从而两个撑物轮的旋转方向或相同或相反,从而拖动重物或移动或转动,实现全方位移动重物。为防止移动或转动重物时大地轮和小地轮转动,在大地轮外侧的大轮轴上安装有间架板,间架板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在间架板上由螺纹连接有锁轮螺钉,锁轮螺钉垂直并对齐大地轮外缘,锁轮螺钉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轮间;移动重物前需将大地轮用锁轮螺钉锁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顶起重物的同时,方便的将重物移动和转动,实现全方位移动重物,操作便捷,携带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主视图,是图2的B-B剖视图。图2是俯视图,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C-C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2的D-D局部剖视图。图5是将重物顶起移动实施例的剖视图,剖切位置是图2的B-B。图中1.杠杆,2.起重杆座,3.压杆,4.起重轴,5.支架,6.左链条,7.中链轮,8.中轴,9.右链条,10.撑物轴,11.右链轮,12.撑物轮,13.大轮轴,14.大地轮,15.轮闸,16.闸架板,17.锁轮螺钉,18.起重臂,19.支撑轴,20.大活塞杆,21.油缸,22.小轮架,23.小地轮,24.小轮轴,25.左链轮,26.移动轴,27.换向拨块,28.双向棘轮扳手,29.移动杆座, 30.小活塞杆,31.支撑板,32.转轴,33.开口,34.棘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图4中,整个装置包括框架部分、起重机构和移动机构三部分,三部分的形状大小基本是对称结构,零部件也基本对称分布。框架部分中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支撑板(31),两支撑板(31)分两侧对齐放置,两支撑板(31)与移动轴( )、中轴(8)和大轮轴(1 由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成一体,大轮轴(1 两端各安装有大地轮(14),大地轮空套在大轮轴(1 上,并可在大轮轴(1 上转动,两支撑板(31)左边外侧对称安装有小轮架(22),小轮架(22)设有小轮轴(M),小轮轴(24)上空套有小地轮(23),小地轮 (23)采用万向轮结构。起重机构中,油缸安装在移动轴06)上,油缸上部设有小活塞杆(30)和支架(5),支架(5)由起重轴(4)与起重杆座( 铰接,起重杆座( 左端内可插入杠杆(1),起重杆座( 下端由压杆C3)与小活塞杆(30)铰接,杠杆(1)可带动起重杆座( 绕起重轴(4)上下摆动,带动小活塞杆(30)在油缸内上下往复运动,油缸 (21)内设有大活塞及大活塞杆(20),大活塞杆00)可在油缸上伸缩,大活塞杆00) 右端由支撑轴(19)与起重臂(18)的下端铰接,起重臂(18)上端安装在中轴(8)上,并可绕中轴(8)转动,起重臂(18)右端安装有撑物轴(10),撑物轴(10)两端对称空套有撑物轮 (12),由撑物轮(1 撑擎重物。移动机构中,设有两套相互独立的和对称的链传动机构,每个链传动机构中,在移动轴06)上安装有左链轮(25),中轴(8)上空套有中链轮(7),起重臂(18)上的撑物轴(10)上空套有右链轮(11),右链轮(11)与撑物轮(12)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中链轮⑵是双联链轮,左链轮0 与中链轮(7)由左链条(6)连接,中链轮 (7)与右链轮(11)由右链条(9)连接;左链轮05)与双向棘轮扳手08)固定连接,由双向棘轮扳手08)上的换向拨块控制左链轮0 的旋转方向,双向棘轮扳手08)内设有棘轮、换向拨块(27)、转轴(32)和开口(33),换向拨块(XT)上设有棘爪,并空套在转轴(32)上,棘轮和棘爪构成棘轮机构;换向拨块07)设有上、中、下三个位置,可控制棘轮(34)顺时针、双向、逆时针旋转;两个双向棘轮(34)扳手08)由一个移动杆座09)连接在一起, 移动杆座09)内可插入杠杆(1),用手上下摇动杠杆(1)可驱动左链轮0 旋转,通过两级链传动带动撑物轮(1 转动,由于两个链传动机构中由各自双向棘轮扳手08)上的换向拨块独立控制左链轮0 的旋转方向,从而两个撑物轮(1 的旋转方向或相同或相反,从而拖动重物或移动或转动,实现全方位移动和重物。为防止移动和转动重物时大地轮(14)和小地轮(23)转动,在大地轮(14)外侧的大轮轴(13)上安装有闸架板(16),闸架板(16)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1)上,在闸架板(16)上由螺纹连接有锁轮螺钉(17),锁轮螺钉(17)垂直并对齐大地轮(14)外缘,锁轮螺钉(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轮闸(15)。 图5是将重物顶起移动和转动实施例的剖视图,当举升重物时,将本技术的撑物轮(1 对准重物的下方,杠杆(1)插入起重杆座内,用手上下摇动杠杆(1),带动起重杆座( 绕起重轴(4)上下摆动,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全方位可移动千斤顶,包括框架部分、起重机构和移动机构三部分,三部分的形状大小基本是对称结构,零部件也基本对称分布,框架部分中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支撑板,两支撑板与移动轴、中轴和大轮轴由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成一体,大轮轴两端各空套有一个大地轮,两支撑板左边外侧对称安装有小地轮;起重机构中,油缸安装在移动轴上,油缸上部设有小活塞杆和支架,支架由起重轴与起重杆座铰接,起重杆座左端内可插入杠杆,起重杆座下端由压杆与小活塞杆铰接,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杆,大活塞杆右端由支撑轴与起重臂的下端铰接,起重臂上端安装在中轴上,起重臂右端安装有撑物轴,其特征是:所述的起重机构中,撑物轴两端对称空套有撑物轮,由撑物轮撑擎重物;所述的移动机构中,设有两套相互独立的和对称的链传动机构,每个链传动机构中,在移动轴上安装有左链轮,中轴上空套有中链轮,起重臂上的撑物轴上空套有右链轮,右链轮与撑物轮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中链轮是双联链轮,左链轮与中链轮由左链条连接,中链轮与右链轮由右链条连接;左链轮与双向棘轮扳手固定连接,双向棘轮扳手内设有棘轮、换向拨块、转轴和开口,换向拨块上设有棘爪,并空套在转轴上,棘轮和棘爪构成棘轮机构,换向拨块设有上、中、下三个位置;两个双向棘轮扳手由一个移动杆座连接在一起;在大地轮外侧的大轮轴上安装有闸架板,闸架板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在闸架板上由螺纹连接有锁轮螺钉,锁轮螺钉垂直并对齐大地轮外缘,锁轮螺钉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轮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辉王喜亭王雷孙学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