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2153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包括管件、连接管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凸起,所述管件与所述凸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摩托车把手转角位置的焊接连接方式改为通过一个整体铸造的连接件连接,使连接强度增强且能保证摩托车把手表面的光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手车的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摩托车把手需要一定的转角,目前 ,市场上摩托车把手为实现这一结构将两个管件按一定角度(经常是45° )焊接而成(请参照附图1),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 焊接部位在焊接后需要打磨,从而会影响到连接部位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管件之间的连接牢固的摩托车把手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包括管件,还包括连接管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凸起,所述管件与所述凸起连接。所述凸起为圆柱型。作为优化选择,所述连接杆为两个,两个连接杆的末端相互连接,形成“V”字型结构。作为优化选择,所述连接杆为四个,四个连接杆的末端相互连接,形成“十”字型结构。作为优化选择,在“V”字型结构中相邻两个连接杆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连接件,管件直接固定在连接件上无需打磨,使连接强度增强且能保证摩托车把手表面的光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摩托车把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连接件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子对本技术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照图2 - 3,本技术的摩托车把手包括管件1、连接管件1的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是整体铸造而成的,呈“V”字型,由两个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1构成,两个连接杆21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所述连接杆21—端设凸起211。所述管件1套装在所述凸起211上。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4,本技术的连接件还可以是由四个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1构成, 使整个连接件呈“十”字型,相邻两个连接杆21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所述连接杆21 —端设凸起211,所述管件1固定连接在所述凸起211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包括管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件的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凸起,所述管件与所述凸起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圆柱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V”字型或“十” 字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V”字型结构中两个相邻连接杆形成的夹角为直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包括管件、连接管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凸起,所述管件与所述凸起连接。本技术将摩托车把手转角位置的焊接连接方式改为通过一个整体铸造的连接件连接,使连接强度增强且能保证摩托车把手表面的光滑。文档编号B62K11/14GK201999136SQ20112009411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何博逊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昌腾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把手结构,包括管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件的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博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昌腾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