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51003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及施工方法,该挂篮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以及吊装系统,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形成无桥面支架的敞开式挂篮结构,吊装系统用来吊装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该施工方法包括: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张拉预应力钢筋;侧模系统和底模系统走行至下一梁段位置,固定;吊装已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连接波纹管和普通钢筋,安装锯齿模板;内模系统走行至下一梁段位置、固定;调整并再次固定侧模系统、底模系统、内模系统。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钢筋预先绑扎、整体吊装,大幅度缩短了钢筋工序占用时间,缩短了悬臂浇筑施工的循环周期,对加快桥梁施工速度有较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无桥面支架敞开式挂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挂篮是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工艺装备,是实现桥梁悬臂浇筑的作业平台。传统挂篮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外滑梁902、走行轨道904、反扣轮对905、桥面支架907、上横梁909、前吊杆910、侧模911、底模纵梁913、底模前托梁914、底模后托梁915以及底模后吊带916。其中,外滑梁902吊挂于外滑梁前吊点901、外滑梁后吊点903和前吊杆910上, 并可相对外滑梁前吊点901和外滑梁后吊点903滑动;桥面支架907在梁体节段施工阶段通过桥面支架前支点908和后锚杆906固定于已成梁段上,在挂篮走行阶段通过反扣轮对 905和走行轨道904,以及与桥面支架前支点908设在一起的滑板固定于已成梁段上;侧模 911前后两端通过侧模牛腿912与底模前托梁914和底模后托梁915连接。这种挂篮的特点是模板的后端反力直接传递到已完成预应力钢筋张拉的梁体921 (已成梁段),模板的前端反力通过前吊杆910传递到位于桥面上的支架907,再由支架907传递到已完成预应力钢筋张拉的梁体921 (已成梁段),即现有挂篮中的桥面支架907是将挂篮前吊杆910的荷载通过后锚杆906、桥面支架前支点908 或反扣轮对905、桥面支架前滑板 908、走行轨道904传递到桥面上。由于桥面支架位于施工梁段正上方,限制了桥梁施工的作业空间,通常需要在模板内绑扎钢筋、安装波纹管。由于桥梁作业空间狭小,钢筋必须逐根并由人工送至施工节段922的模板内绑扎,因此,钢筋绑扎工序占用了悬臂浇筑的循环周期,对桥梁施工的总工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以解决采用现有挂篮时钢筋绑扎占用悬臂浇筑工序时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该挂篮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以及吊装系统,所述走行系统用于实现挂篮的走行移动;其中,所述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通过所述锚固系统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形成无桥面支架的敞开式挂篮结构;所述吊装系统用来吊装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与上述挂篮结构相对应,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i、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张拉预应力钢筋;S2、侧模系统和底模系统走行至下一梁段位置,固定;S3、吊装已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连接波纹管、纵向钢筋,安装锯齿模板;S4、内模系统走行至下一梁段位置、固定;按实际需要重复前述步骤,完成挂篮施工。本专利技术利用无桥面支架敞开式挂篮,实现了钢筋预先绑扎、整体吊装,大幅度缩短了钢筋工序占用时间,缩短了悬臂浇筑施工的循环周期,对加快桥梁施工速度有较大作用; 取消了桥面支架,减轻了挂篮整体重量,节约成本;挂篮整体重量减轻,有利于桥梁线形控制,尤其对大跨度桥梁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挂篮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挂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对应于图2A中的II-II线的侧视图,其中左半部分为对应墩顶处的半剖面,右半部分为对应跨中处的半剖面。图2C为对应于图2B中I-I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2B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主要显示了侧模A段以及内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2B中内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侧模牛腿的结构示意图。图5A至图IlB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施工方法对应各步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克服采用传统挂篮时钢筋绑扎占用悬臂浇筑工序时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无桥面支架敞开式挂篮及施工方法,该挂篮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以及吊装系统,所述走行系统用于实现挂篮的走行移动,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通过锚固系统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形成无桥面支架的敞开式挂篮结构,吊装系统用来吊装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对应地,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张拉预应力钢筋;S2、侧模系统和底模系统走行至下一梁段位置,固定;S3、吊装已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连接波纹管;S4、内模系统走行至下一梁段位置、固定;S5、调整侧模系统、底模系统、内模系统,再次固定侧模系统、底模系统、内模系统;重复前述步骤,完成挂篮施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挂篮及施工方法,可以实现钢筋预先绑扎、整体吊装,大幅度缩短了钢筋工序占用时间,缩短了悬臂浇筑施工的循环周期,对加快桥梁施工速度有较大作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挂篮,当具备桥下起吊条件时吊装系统较佳是采用桥下吊装方式; 当不具备桥下起吊条件时吊装系统较佳是在桥面设置用于吊装钢筋骨架的龙门吊21,该龙门吊21还可同时用于混凝土浇筑时的布料。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走行系统包括梁体外侧的外滑梁4、走行轨道15、走行轮对7和滑动轨道22,其中,所述外滑梁4吊设于梁体翼缘板的下方,走行轨道15和走行轮对7设于外滑梁4的下方,以实现侧模系统与底模系统的走行移动;滑动轨道22设于梁体内侧,用于实现内模系统的走行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挂篮的各组成部分可结合现有技术采用多种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中难以一一赘述,为了便于对本案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结合其中一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照图2A至图IlB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施工流程图。本实施例中,该无桥面支架敞开式挂篮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以及吊装系统,其中如图2A至图2C所示,底模系统包括底模面板(图中未示出)、支撑部分及吊挂部分,其中,支撑部分包括底模纵梁101、底模后托梁10、底模前托梁11,吊挂部分包括底模内后吊带9、底模内前吊带12、底模外后吊带6、底模外前吊带5。底模面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 下面由底模纵梁101支撑;底模纵梁101两端由底模后托梁10、底模前托梁11支撑;底模后托梁10由底模内后吊带9、底模外后吊带6支撑,底模前托梁11由底模内前吊带12、底模外前吊带5支撑。底模外后吊带6、底模外前吊带5位于梁体外侧,与外滑梁4连接;底模内后吊带9、底模内前吊带12位于梁体内侧,底模内后吊带9直接锚固在已成梁段底板上, 底模内前吊带12根据位置需要(由底模前托梁11的内力、变形、构造需要确定)与内模A 段17、内模B段18、内模C段19中的一段连接。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侧模系统包括侧模A段16、侧模B段14、侧模C段13。 侧模A段16是对应于梁体翼缘板及以下、走行轨道15以上的侧模部分。侧模A段16外侧可设置供龙门吊21走行的轨道20,并在适当位置预留穿外滑梁4的空间,下方设置挂篮走行用走行轨道15。侧模C段13是成形梁体腹板的主要模板,根据需要可分块制造、组装,并根据梁体高度变化调整。侧模C段13前后两端设置拉压式牛腿8,侧模牛腿8与底模后托梁10、底模前托梁11连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拉压式牛腿8包括牛腿丝杠80、 设置于牛腿丝杠80上的牛腿81以及牛腿丝杠80端部设置的万向铰82,通过万向铰82和底模后托梁10 (或底模前托梁11)连接。侧模C段13上部设置挂篮走行轮对7 ;该段模板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该挂篮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以及吊装系统,所述走行系统用于实现挂篮的走行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通过所述锚固系统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形成无桥面支架的敞开式挂篮结构;所述吊装系统用来吊装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宁常乃超李冠东秦德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