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22780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由正压轮构成的两个前走行装置、由反压轮构成的两个后走行装置、两条工字钢轨道和由驱动电机构成的走行动力装置;其方法包括步骤:调整转动限位板位置并设置转角调控板上自控开关触点一的位置;启动驱动电机使挂篮沿工字钢轨道慢速前行;自控开关触点一接触到转动限位板上的自控开关触点二,挂篮停止前行,走行限位提示灯/铃发出闪灯或警铃提示;关闭电源,施加挂篮后锚约束,设置前支点垫块;挂篮定位后开始施工作业;施工完成后拆除后锚约束和前支点垫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协调性好、走行省力、便捷、高效、平稳,解决了挂蓝沿曲线轨道尤其是小曲线半径轨道走行的施工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挂篮施工
,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悬臂浇筑法是连续梁桥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在施工中使用挂篮作为移动模架,混凝土的灌注、钢筋的绑扎、预应力筋的张拉等工作全部在挂篮内实施。目前桥梁悬臂浇筑施工中使用的挂篮,其空载状态向下一节段移动时,走行的实现基本是通过在轨道上水平滑动实现的,滑动装置多为在轨道和挂篮纵梁间设置滑块,一般为四氟板,为了限制挂篮沿轨道行走过程中脱轨,滑块处挂篮纵梁下一般设有槽型限位装置,走行外力多采用千斤顶机械给力方式施加,正常走行速度一般为1. 5m/h 2. Om/h。对于直线桥梁挂篮施工,该方法应用广泛,工艺成熟。然而,对于曲线桥梁尤其是小曲线半径桥梁挂篮施工,由于滑行轨道线型为小半径平曲线,挂篮走行方向很难控制,采用机械外力强行推进会在挂篮结构内部产生次内力,不利于挂篮结构的安全使用。另外,走行速度缓慢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协调性能好、安全性能好的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 包括设置在挂篮纵梁上且分别位于左中立柱下端前方和右中立柱下端前方的两个前走行装置、设置在挂篮纵梁上且分别位于挂篮后横梁左端前方和挂篮后横梁右端前方的两个后走行装置、供两个前走行装置和两个后走行装置走行的两条工字钢轨道和驱动挂篮走行的走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走行装置包括前走行调向转轴和多个前走行轮,所述前走行调向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钢板一,所述前走行调向转轴穿过挂篮纵梁且位于挂篮纵梁顶面上端的一段前走行调向转轴上套接有上钢板一,所述下钢板一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前走行轮的前轮架,所述前走行轮通过两端穿过前轮架的前走行轮轴安装在前轮架上,所述前走行轮轴上位于工字钢轨道内侧的一端紧贴前轮架的外侧安装有前轮轴限位销,所述前走行轮轴上位于工字钢轨道外侧的一端紧贴前轮架的外侧安装有轮轴限位板一,所述前走行轮轴上位于工字钢轨道外侧的一端端部安装有轮轴限位板二,所述前走行轮为支撑在工字钢轨道顶面且沿工字钢轨道顶面行走的正压轮;所述后走行装置包括后走行调向转轴和多个后走行轮,所述后走行调向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钢板二,所述后走行调向转轴穿过挂篮纵梁且位于挂篮纵梁顶面上端的一段后走行调向转轴上套接有上钢板二,所述下钢板二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后走行轮的后轮架,所述后走形轮通过穿过后轮架的后走行轮轴和紧贴后轮架的外侧安装在后走行轮轴上的后轮轴限位销安装在后轮架上,所述后走行轮为反扣在工字钢轨道翼缘的下端且沿工字钢轨道翼缘行走的反压轮;所述走行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电磁继电器和走行限位提示灯/铃,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个电源接线端子与电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引脚相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另一个电源接线端子与电源相接,所述走行限位提示灯/铃的一端与电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引脚相接,所述走行限位提示灯/铃的另一端与电源相接,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引脚接电源,所述电磁继电器的一个线圈引脚直接接电源,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另一个线圈引脚通过相互碰撞时接通、不发生碰撞时断开的自控开关触点一和自控开关触点二接电源;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套接在前走行调向转轴上且位于上钢板一顶端的底座钢板安装在前走行装置中前端一个前走行轮的正上方,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传动皮带与前走行轮轴相连,所述底座钢板的顶面设置有套接在前走行调向转轴上的转角调控板,所述自控开关触点一设置在转角调控板的端部倒角位置处,所述挂篮纵梁的横向上与前走行调向转轴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块与转角调控板相配合使用的转动限位板,所述转动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板前后活动控制板,所述自控开关触点二设置在转动限位板靠近前走行调向转轴的端部位置处;所述走行动力装置为两个且分别用于驱动两个前走行装置行走。上述的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走行装置包括两个前走行轮。上述的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后走行装置包括四个后走行轮。上述的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位于工字钢轨道外侧一端的底端设置有侧向防脱轨限位板。上述的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架的内侧设置有加强钢板。上述的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调控板的顶面设置有转角刻度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省力、便捷、高效、平稳、易于控制的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挂篮沿工字钢轨道前行距离,依据转角刻度线调整转动限位板位置并设置转角调控板上自控开关触点一的位置;步骤二、打开驱动电机电源开关,启动驱动电机,使得挂篮沿工字钢轨道慢速前行;步骤三、挂篮行进到达预设位置瞬间,转角调控板上的自控开关触点一接触到转动限位板上的自控开关触点二,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闭合,电磁继电器中的常闭触点断开,驱动电机自动断电,前走行轮停止转动,挂篮停止前行;同时,电磁继电器中的常开触点闭合,走行限位提示灯/铃接通电源,出现闪灯或警铃提示;步骤四、关闭电源,利用已浇梁体预留竖向预应力张拉孔,采用精轧螺纹钢将挂蓝纵梁尾部与已浇混凝土梁体锚固约束,使得后走行轮在竖向脱离工字钢轨道且处于非受力悬吊状态;步骤五、在左中立柱正下方和右中立柱正下方的挂篮纵梁与工字钢轨道间设置前支点垫块,使得前走行轮与工字钢轨道处于非受力接触的悬空状态;步骤六、挂篮定位后,开始模板、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各道工序施工作业;步骤七、施工作业完成后,左右对称拆除后锚精轧螺纹钢和前支点垫块,恢复前走行轮和后走形轮与工字钢轨道的接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前走行轮采用正压轮、后走行轮采用反压轮,使得挂篮走行系统由以往的平动滑移转化成了可变向轮沿轨道的转动走行,保证了挂蓝在向前移动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挂蓝纵梁与前走行轮和后走行轮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使得直线型的挂篮纵梁和曲线型的轨道之间可以产生一定的夹角,消除了挂蓝在机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很大的次内力,使得挂篮的受力更为合理。2、本专利技术一改传统的挂蓝沿轨道滑移平动模式,实现了前走行轮和后走行轮在轨道上转动前行的行走方式,且实现了前走行装置和后走行装置绕调向轮轴转动控制方向的电动驱动转动模式,解决了挂蓝结构在曲线桥梁尤其是小半径曲线桥梁施工中,直线挂蓝纵梁沿着曲线轨道前行的方向控制问题;还解决了内外侧走行沿同心不同半径曲线不同速协调前行问题。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驱动电机为走行动力装置,当挂篮行进到达预设位置瞬间,转角调控板上的自控开关触点一接触到转动限位板前端的自控开关触点二,驱动电机自动断电,同时走行限位提示灯/铃发出闪灯或警铃提示,整个走行停止外部动力驱动,挂篮停止行进,实现动力驱动自动化控制,解决了传统的机械外力驱动滑移速度慢、控制难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走行动力装置可有效控制前走行调向转轴和后走行调向转轴与挂蓝纵梁的相对转角,通过调整转角调控板与转动限位板的相对位置可以满足不同转角的要求。5、本专利技术的前走行轮处设置有由前轮轴限位销、轮轴限位板一、轮轴限位板二和侧向防脱轨限位板构成的防脱轨限位装置,后走行轮处设置有由多个后轮轴限位销构成的防脱轨限位装置,保证了挂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顶面行走的正压轮;所述后走行装置(4)包括后走行调向转轴(4-1)和多个后走行轮(4-2),所述后走行调向转轴(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钢板二(4-4),所述后走行调向转轴(4-1)穿过挂篮纵梁(1)且位于挂篮纵梁(1)顶面上端的一段后走行调向转轴(4-1)上套接有上钢板二(4-3),所述下钢板二(4-4)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后走行轮(4-2)的后轮架(4-5),所述后走形轮(4-2)通过穿过后轮架(4-5)的后走行轮轴(4-6)和紧贴后轮架(4-5)的外侧安装在后走行轮轴(4-6)上的后轮轴限位销(4-7)安装在后轮架(4-5)上,所述后走行轮(4-2)为反扣在工字钢轨道(5)翼缘的下端且沿工字钢轨道(5)翼缘行走的反压轮;所述走行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电磁继电器(6-2)和走行限位提示灯/铃(6-9),所述驱动电机(6-1)的一个电源接线端子与电磁继电器(6-2)的常闭触点引脚相接,所述驱动电机(6-1)的另一个电源接线端子与电源(19)相接,所述走行限位提示灯/铃(6-9)的一端与电磁继电器(6-2)的常开触点引脚相接,所述走行限位提示灯/铃(6-9)的另一端与电源(19)相接,所述电磁继电器(6-2)的公共触点引脚接电源(19),所述电磁继电器(6-2)的一个线圈引脚直接接电源(19),所述电磁继电器(6-2)的另一个线圈引脚通过相互碰撞时接通、不发生碰撞时断开的自控开关触点一(6-10)和自控开关触点二(6-11)接电源(19);所述驱动电机(6-1)通过套接在前走行调向转轴(3-1)上且位于上钢板一(3-3)顶端的底座钢板(6-3)安装在前走行装置(3)中前端一个前走行轮(3-2)的正上方,所述驱动电机(6-1)的转轴通过传动皮带(6-8)与前走行轮轴(3-6)相连,所述底座钢板(6-3)的顶面设置有套接在前走行调向转轴(3-1)上的转角调控板(6-4),所述自控开关触点一(6-10)设置在转角调控板(6-4)的端部倒角位置处,所述挂篮纵梁(1)的横向上与前走行调向转轴(3-1)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块与转角调控板(6-4)相配合使用的转动限位板(6-5),所述转动限位板(6-5)上设置有限位板前后活动控制板(6-6),所述自控开关触点二(6-11)设置在转动限位板(6-5)靠近前走行调向转轴(3-1)的端部位置处;所述走行动力装置为两个且分别用于驱动两个前走行装置(3)行走。1.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包括设置在挂篮纵梁(1)上且分别位于左中立柱(2-1)下端前方和右中立柱(2-2)下端前方的两个前走行装置(3)、设置在挂篮纵梁(1)上且分别位于挂篮后横梁(10)左端前方和挂篮后横梁(10)右端前方的两个后走行装置(4)、供两个前走行装置(3)和两个后走行装置(4)走行的两条工字钢轨道(5)和驱动挂篮走行的走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走行装置(3)包括前走行调向转轴(3-1)和多个前走行轮(3-2),所述前走行调向转轴(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钢板一(3-4),所述前走行调向转轴(3-1)穿过挂篮纵梁(1)且位于挂篮纵梁(1)顶面上端的一段前走行调向转轴(3-1)上套接有上钢板一(3-3),所述下钢板一(3-4)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前走行轮(3-2)的前轮架(3-5),所述前走行轮(3-2)通过两端穿过前轮架(3-5)的前走行轮轴(3-6)安装在前轮架(3-5)上,所述前走行轮轴(3-6)上位于工字钢轨道(5)内侧的一端紧贴前轮架(3-5)的外侧安装有前轮轴限位销(3-7),所述前走行轮轴(3-6)上位于工字钢轨道(5)外侧的一端紧贴前轮架(3-5)的外侧安装有轮轴限位板一(3-8),所述前走行轮轴(3-6)上位于工字钢轨道(5)外侧的一端端部安装有轮轴限位板二(3-9),所述前走行轮(3-2)为支撑在工字钢轨道(5)顶面且沿工字钢轨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向挂篮轮式走行系统,包括设置在挂篮纵梁(1)上且分别位于左中立柱 (2-1)下端前方和右中立柱(2- 下端前方的两个前走行装置(3)、设置在挂篮纵梁(1) 上且分别位于挂篮后横梁(10)左端前方和挂篮后横梁(10)右端前方的两个后走行装置 G)、供两个前走行装置C3)和两个后走行装置(4)走行的两条工字钢轨道( 和驱动挂篮走行的走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走行装置C3)包括前走行调向转轴(3-1)和多个前走行轮(3-2),所述前走行调向转轴(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钢板一(3-4),所述前走行调向转轴(3-1)穿过挂篮纵梁(1)且位于挂篮纵梁(1)顶面上端的一段前走行调向转轴(3-1)上套接有上钢板一(3-3),所述下钢板一(3-4)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前走行轮(3-2)的前轮架(3-5),所述前走行轮(3- 通过两端穿过前轮架(3-5)的前走行轮轴 (3-6)安装在前轮架(3- 上,所述前走行轮轴(3-6)上位于工字钢轨道(5)内侧的一端紧贴前轮架(3-5)的外侧安装有前轮轴限位销(3-7),所述前走行轮轴(3-6)上位于工字钢轨道( 外侧的一端紧贴前轮架(3-5)的外侧安装有轮轴限位板一(3-8),所述前走行轮轴(3-6)上位于工字钢轨道( 外侧的一端端部安装有轮轴限位板二(3-9),所述前走行轮 (3-2)为支撑在工字钢轨道(5)顶面且沿工字钢轨道(5)顶面行走的正压轮;所述后走行装置(4)包括后走行调向转轴(4-1)和多个后走行轮G-2),所述后走行调向转轴(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钢板二 G-4),所述后走行调向转轴(4-1)穿过挂篮纵梁 (1)且位于挂篮纵梁(1)顶面上端的一段后走行调向转轴(4-1)上套接有上钢板二 G-3), 所述下钢板二(4-4)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后走行轮(4- 的后轮架G-5),所述后走形轮 (4-2)通过穿过后轮架G-5)的后走行轮轴(4-6)和紧贴后轮架G-5)的外侧安装在后走行轮轴(4-6)上的后轮轴限位销(4-7)安装在后轮架(4-5)上,所述后走行轮(4-2)为反扣在工字钢轨道(5)翼缘的下端且沿工字钢轨道(5)翼缘行走的反压轮;所述走行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电磁继电器(6- 和走行限位提示灯/铃 (6-9),所述驱动电机(6-1)的一个电源接线端子与电磁继电器(6-2)的常闭触点引脚相接,所述驱动电机(6-1)的另一个电源接线端子与电源(19)相接,所述走行限位提示灯/ 铃(6-9)的一端与电磁继电器(6- 的常开触点引脚相接,所述走行限位提示灯/铃(6-9) 的另一端与电源(19)相接,所述电磁继电器(6-2)的公共触点引脚接电源(19),所述电磁继电器(6-2)的一个线圈引脚直接接电源(19),所述电磁继电器(6-2)的另一个线圈引脚通过相互碰撞时接通、不发生碰撞时断开的自控开关触点一(6-10)和自控开关触点二 (6-11)接电源(19);所述驱动电机(6-1)通过套接在前走行调向转轴(3-1)上且位于上钢板一(3- 顶端的底座钢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范恒秀许铁力王亚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