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776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其包括桁架、走行轨、滑座,桁架包括由竖向悬杆(1-1)、上斜悬杆(1-2)、下斜悬杆(1-3)组成,对称置于连续梁0#节段两端的三角形前桁架(1),三角形前桁架(1)中间由过渡桁架(2)活动连接,或者,下斜悬杆(1-3)活动连接一个临时支撑架(6),竖向悬杆(1-1)活动连接一个后桁架(7)组成左主桁架(70),及右主桁架(80)。左、右前桁架中间采用过渡桁架共用的方法,缩短了挂篮安装空间,解决了目前0#节段长度过短导致挂篮无法正常拼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连续梁悬灌施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桥梁悬灌施工法发展非常迅速,挂篮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其 中的菱形挂篮因其受力明确、承载能力强、桥面作业空间大的优点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由于 桥梁的结构形式种类繁多,普通结构形式的菱形挂篮无法适用于各种连续梁桥悬灌施工, 如0#节段长度较短的桥梁,因其梁体顶部没有一般挂篮组拼时所需的足够长度,无法正常 进行挂篮的组拼,通常施工单位将该连续梁的1#节段与0#节块一样采用支架方式进行现 浇,从而为挂篮提供一个足够的拼装平台。采用该方法的缺点在于第一、原本只需完成0# 节段的浇筑即可进行挂篮组拼,却需投入额外的成本来采用搭设支架的方式完成1#节段 的浇筑;第二、当桥墩较高、桥下地理环境恶劣时,采用搭设支架的方式完成1#节段的浇筑 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以解决因连续 梁桥0#节段长度较短而无法正常安装挂篮的难题。本专利技术之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包括桁架、走行轨、滑座,所述桁架包括由竖向悬 杆、上斜悬杆、下斜悬杆组成,对称置于连续梁0#节段两端的三角形前桁架;所述三角形前 桁架中间由过渡桁架活动连接,或者,所述下斜悬杆活动连接一个临时支撑架,所述竖向悬 杆活动连接一个后桁架组成左主桁架,以及右主桁架。进一步,所述上斜悬杆横向之间或下斜悬杆横向之间连接剪刀撑,竖向悬杆横向 之间连接加强桁架;所述前桁架横向排列两榀以上。进一步,所述上斜悬杆与下斜悬杆交接处连接一个前节点板,所述下斜悬杆与竖 向悬杆交接处连接一个下节点板。进一步,所述前节点板上部连接前横梁,所述前横梁对称地向两端延伸;所述加强 桁架的两端连接悬挑横梁;所述悬挑横梁长度与前横梁的延伸长度相同。进一步,所述下节点板下部铰接滑座,所述滑座下部滑动连接可接长的走行轨,所 述走行轨为双拼工字钢组件,上面压固至少2组轨道横梁。进一步,所述后桁架由节点板和两根杆件组成,与所述竖向悬杆连接后与前桁架 形成整体菱形结构。进一步,所示支撑架由支撑滑座和两根杆件组成,与所述上斜悬杆连接后形成三 角支撑结构。进一步,所述后桁架的节点板连接后锚吊挂系统,所述锚吊挂系统的滚轮与走行 轨反向挂接。进一步,所述前桁架与过渡桁架销轴连接,所述临时支撑与所述上斜悬杆)通过销 轴或螺栓连接,所述后桁架与竖向悬杆通过销轴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竖向悬杆、上斜悬杆、下斜悬杆组成三角形的前桁架,对 称置于连续梁0#节段两端,中间由过渡桁架活动连接;或者,下斜悬杆活动连接一个临时 支撑架,竖向悬杆活动连接一个后桁架组成左主桁架,以及组成右主桁架。一方面这种结构 的左、右前桁架中间采用过渡桁架共用的方法,缩短了挂篮安装空间,解决了目前0#节段 长度过短导致挂篮无法正常拼装的问题,另一方面在0#节段浇注完后通过拆除过渡桁架, 安装临时支撑架或后桁架,又形成了一个各自完整的菱形左主桁架或者右主桁架,继续完 成后续节段的施工,由于利用了挂篮自身的组合变形完成挂篮施工,不需要安装其它挂篮, 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实施例及在连续梁1#节段拼装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及在连续梁1#节段拼装状态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及在连续梁1#节段拼装状态的俯视图。图4为1#块浇筑完成后轨道接长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安装临时支撑架后,过渡桁架准备拆除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过渡桁架拆除后状态示意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左侧前桁架前移及后桁架准备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左侧后桁架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拆除临时支撑架后左侧主桁架准备前移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左侧主桁架前移到位,右侧后桁架准备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右侧后桁架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实施例拆除临时支撑架后右侧主桁架准备前移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左、右主桁架完全分离到位状态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附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由竖向悬杆1-1、上斜悬杆1-2、下斜悬杆1-3组 成,对称置于连续梁0#节段两端的三角形前桁架1,中间由过渡桁架2活动连接。前桁架1 横向排列成两榀,当然,根据连续梁的断面宽度,前桁架1横向排列还可以是两榀以上。各 榀前桁架斜悬杆1-2横向之间或下斜悬杆1-3横向之间连接剪刀撑60,竖向悬杆1-1横向 之间连接加强桁架9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桁架结构。为加强悬杆交接处的强度,上斜悬杆 1-2与下斜悬杆1-3交接处连接一个前节点板70,下斜悬杆1-3与竖向悬杆1-1交接处连 接一个下节点板40。为了吊挂底蓝和模板系的重量,在前节点板70上部连接前横梁50,前 横梁50从前桁架1的外侧对称地向两端延伸,此外,加强桁架9的两端连接悬挑横梁10, 悬挑横梁10长度与前横梁50的延伸部分的长度相同。下节点板40下部铰接滑座4,滑座 4下部滑动连接可接长的走行轨3组成走行机构,走行轨3为双拼工字钢组件,上面用锚固 在连续梁0#节段上的锚杆和若干组轨道横梁5压紧。当连续梁1#节段浇注完成后,拆除过渡桁架2,下斜悬杆(1-3)活动连接一个临 时支撑架6,竖向悬杆1-1活动连接一个后桁架7组分别组成左主桁架70,以及组成右主桁 架80。桁架7由节点板和两根杆件组成,与竖向悬杆1-1连接后与前桁架1形成整体菱形 结构,支撑架6由支撑滑座90和两根杆件组成,与上斜悬杆1-2连接后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桁架7的节点板连接后锚吊挂系统8,锚吊挂系统8的滚轮与走行轨3反向挂接,沿着走行 轨3的上翼缘下侧滚动。此外,为了拆卸方便,前桁架1与过渡桁架2优选销轴连接,临时支撑架6与上斜悬杆 1-2用销轴或螺栓连接,后桁架7与竖向悬杆1-1销轴连接。施工方法参照图1,浇筑1#节段时,在0#块梁面上安放走行轨3及滑座4并安装左、右前桁架1, 同时左、右两侧的前桁架1与过渡桁架2通过销轴连接,使左、右桁架1通过共用过渡桁架 2连接成一个整体桁架。两侧1#节段采用同步浇筑,挂篮依靠两侧砼重达到自平衡状态。图4至图13示出了后续施工的各个施工状态,1#节段浇筑完成后,在1#节段梁体 表面接长走行轨3,然后将临时支撑架6安装在前桁架1上,同时使支撑滑座90反扣在走行 轨3的加长轨上,走行轨3的加长轨通过轨道横梁5固定在梁体表面上。此时前桁架1前 端由临时支撑架6支撑在走行轨3的加长轨上,后端则由滑座4固定在走行轨3上。拆除 过渡桁架2并前移前桁架1及临时支撑架6至指定位置,为桥面留出安装空间后,安装左侧 的后桁架7,并在后桁架7后端安装后锚吊挂系统8。调节临时支撑架6,待后锚吊挂系统8 的走行滚轮与走行轨3完全接触后,拆除临时支撑架6。前移左侧桁架1,为右侧桁架留出 拼装空间。待右侧桁架拼装好并前移到位后,左右挂篮完全分离,并等待姊节段的浇筑。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总之,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小墩顶施工菱形挂篮,包括桁架、走行轨、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包括由竖向悬杆(1-1)、上斜悬杆(1-2)、下斜悬杆(1-3)组成,对称置于连续梁0#节段两端的三角形前桁架(1);所述三角形前桁架(1)中间由过渡桁架(2)活动连接,或者,所述下斜悬杆(1-3)活动连接一个临时支撑架(6),所述竖向悬杆(1-1)活动连接一个后桁架(7)组成左主桁架(70),以及右主桁架(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谢亮张敏章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