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65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涉及路面施工设备领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方安装有驾驶室,所述车架下方通过减震架连接有两个辊压轮;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位于所述车架外侧的辊压轮对过渡段结构物实现贴边压实,有效解决了传统小型压实设备无法实现贴边压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


技术介绍

1、过渡段是路基与结构物等衔接时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段,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的关键。现有小型压实设备的减震架多安装在辊压轮的两侧,导致压实设备无法实现贴边压实,具体表现为有效压实范围和过渡段结构物之前的距离约为10厘米左右,10厘米范围内的区域需要人工补夯,补夯时易对结构物及防水层造成破坏。

2、因此,如何针对传统小型压实设备无法实现贴边压实,而研发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实现桥台及横向结构物2厘米范围内的智能压实,提高过渡段施工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解决传统小型压实设无法实现贴边压实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方安装有驾驶室,所述车架下方通过减震架连接有两个辊压轮;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的外侧。

4、优选的,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之间铰接在一起;所述驾驶室安装在所述后车架上。

5、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下方通过前减震架转动连接有前辊压轮,所述前减震架位于所述前辊压轮的两端;所述后车架的下方通过后减震架转动连接有后辊压轮,所述后减震架位于所述后辊压轮的一端,且所述后辊压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后车架的外侧。

6、优选的,所述后减震架包括辊轴,所述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后辊压轮内,所述辊轴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连接有下减震板,所述下减震板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减震杆,所述减震杆外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上减震板,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抵接在所述下减震板和所述上减震板的相对面上,所述上减震板安装在所述后车架上。

7、优选的,所述减震杆的顶部还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上减震板的上方且和所述上减震板的上表面抵接在一起。

8、优选的,所述驾驶室内安装有控制器和电控方向盘,所述控制器内安装有位置传感器以及方向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控方向盘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后辊压轮上位于所述后车架外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前辊压轮上的同侧安装有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前车架的前端安装有避障雷达,所述避障雷达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1、优选的,还包括远程终端,所述远程终端和所述控制器之间无线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下方通过前减震架转动连接有前辊压轮,所述前减震架位于所述前辊压轮的一端,且所述前辊压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车架的外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1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涉及路面施工设备领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方安装有驾驶室,所述车架下方通过减震架连接有两个辊压轮;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的外侧。本专利技术通过位于所述车架外侧的辊压轮对过渡段结构物实现贴边压实,有效解决了传统小型压实设备无法实现贴边压实的问题。

15、1)本专利技术在驾驶室内安装有控制器以及电控方向盘,且控制器和电控方向盘电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对所述电控方向盘操控实现了对压实设备一定化的智能控制。

16、2)本专利技术在前后两个辊压轮上均安装了激光测距传感器,且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压实设备在过渡段施工时,控制器根据激光测距传感器所测得的距离信号对电控方向盘进行调整能够实现准确的贴边压实效果,避免压实设备贴边时触碰到过渡段的结构物,对所述结构物造成损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上方安装有驾驶室(2),所述车架(1)下方通过减震架(3)连接有两个辊压轮(4);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4)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前车架(101)和后车架(102),所述前车架(101)和所述后车架(102)之间铰接在一起;所述驾驶室(2)安装在所述后车架(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1)下方通过前减震架(301)转动连接有前辊压轮(401),所述前减震架(301)位于所述前辊压轮(401)的两端;所述后车架(102)的下方通过后减震架(302)转动连接有后辊压轮(402),所述后减震架(302)位于所述后辊压轮(402)的一端,且所述后辊压轮(40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后车架(10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架(302)包括辊轴(321),所述辊轴(321)通过轴承(322)安装在所述后辊压轮(402)内,所述辊轴(32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竖杆(323),所述竖杆(323)的顶端连接有下减震板(324),所述下减震板(324)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减震杆(325),所述减震杆(325)外套接有减震弹簧(326),所述减震杆(32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上减震板(327),所述减震弹簧(326)的两端抵接在所述下减震板(324)和所述上减震板(327)的相对面上,所述上减震板(327)安装在所述后车架(1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325)的顶部还安装有限位块(328),所述限位块(328)位于所述上减震板(327)的上方且和所述上减震板(327)的上表面抵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2)内安装有控制器(201)和电控方向盘(202),所述控制器(201)内安装有位置传感器以及方向传感器,所述控制器(201)和所述电控方向盘(20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辊压轮(402)上位于所述后车架(102)外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421),所述前辊压轮(401)上的同侧安装有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411),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421)、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411)均与所述控制器(20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1)的前端安装有避障雷达(111),所述避障雷达(111)和所述控制器(201)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终端(5),所述远程终端(5)和所述控制器(201)之间无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1)下方通过前减震架(301)转动连接有前辊压轮(401),所述前减震架(301)位于所述前辊压轮(401)的一端,且所述前辊压轮(40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车架(101)的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上方安装有驾驶室(2),所述车架(1)下方通过减震架(3)连接有两个辊压轮(4);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4)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前车架(101)和后车架(102),所述前车架(101)和所述后车架(102)之间铰接在一起;所述驾驶室(2)安装在所述后车架(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1)下方通过前减震架(301)转动连接有前辊压轮(401),所述前减震架(301)位于所述前辊压轮(401)的两端;所述后车架(102)的下方通过后减震架(302)转动连接有后辊压轮(402),所述后减震架(302)位于所述后辊压轮(402)的一端,且所述后辊压轮(40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后车架(10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架(302)包括辊轴(321),所述辊轴(321)通过轴承(322)安装在所述后辊压轮(402)内,所述辊轴(32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竖杆(323),所述竖杆(323)的顶端连接有下减震板(324),所述下减震板(324)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减震杆(325),所述减震杆(325)外套接有减震弹簧(326),所述减震杆(32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上减震板(327),所述减震弹簧(326)的两端抵接在所述下减震板(324)和所述上减震板(327)的相对面上,所述上减震板(327)安装在所述后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冯立傅重阳蔡志波武永珍何永义魏文源申立刚李英杰孙龙华秦臣盛薛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