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
技术介绍
1、过渡段是路基与结构物等衔接时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段,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的关键。现有小型压实设备的减震架多安装在辊压轮的两侧,导致压实设备无法实现贴边压实,具体表现为有效压实范围和过渡段结构物之前的距离约为10厘米左右,10厘米范围内的区域需要人工补夯,补夯时易对结构物及防水层造成破坏。
2、因此,如何针对传统小型压实设备无法实现贴边压实,而研发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实现桥台及横向结构物2厘米范围内的智能压实,提高过渡段施工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解决传统小型压实设无法实现贴边压实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方安装有驾驶室,所述车架下方通过减震架连接有两个辊压轮;至少一个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上方安装有驾驶室(2),所述车架(1)下方通过减震架(3)连接有两个辊压轮(4);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4)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前车架(101)和后车架(102),所述前车架(101)和所述后车架(102)之间铰接在一起;所述驾驶室(2)安装在所述后车架(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1)下方通过前减震架(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上方安装有驾驶室(2),所述车架(1)下方通过减震架(3)连接有两个辊压轮(4);至少一个所述辊压轮(4)的一端位于所述车架(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前车架(101)和后车架(102),所述前车架(101)和所述后车架(102)之间铰接在一起;所述驾驶室(2)安装在所述后车架(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1)下方通过前减震架(301)转动连接有前辊压轮(401),所述前减震架(301)位于所述前辊压轮(401)的两端;所述后车架(102)的下方通过后减震架(302)转动连接有后辊压轮(402),所述后减震架(302)位于所述后辊压轮(402)的一端,且所述后辊压轮(40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后车架(10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段施工小型智能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架(302)包括辊轴(321),所述辊轴(321)通过轴承(322)安装在所述后辊压轮(402)内,所述辊轴(32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竖杆(323),所述竖杆(323)的顶端连接有下减震板(324),所述下减震板(324)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减震杆(325),所述减震杆(325)外套接有减震弹簧(326),所述减震杆(32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上减震板(327),所述减震弹簧(326)的两端抵接在所述下减震板(324)和所述上减震板(327)的相对面上,所述上减震板(327)安装在所述后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冯立,傅重阳,蔡志波,武永珍,何永义,魏文源,申立刚,李英杰,孙龙华,秦臣盛,薛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