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玉祥专利>正文

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8267 阅读:5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装置包括:第1碰撞感应器或第2碰撞感应器、汽车座椅架;第1碰撞感应器外部设有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的上部内设有带触点上铜片,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的下部对应活动连接有带触点下铜片,带触点下铜片的下端与撞针固定连接,带触点上铜片通过第3导线与汽车蓄电池固定连接,带触点下铜片经第1导线与汽车座椅架固定连接;汽车座椅架的前部固定板的中端设有活塞座,活塞座上设有第2导线,第2导线分别与车体地线、第1导线固定连接,活塞座的后端与内设有火药的汽缸固定连接,汽缸的后端设有活塞杆撞针。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利用火药作为动力,不仅经久耐用、造价较低,安全可靠、安装容易和使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座椅的缺点在于大多数汽车座椅只能够起到减震和调整作用,不能够起到保护司机安全的作用;车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司机不但不能自救脱险,就连外界救援都难以快速实施抢救,从而不能为受伤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平头卡车、轿车和面包车而言,因为平头卡车等系列产品的驾驶室视线较佳及美观实用,故深深赢得广大司机朋友们的青睐,市场需求量较大,但它也有较明显的缺陷,就是缺乏抗撞击能力,因为它的制作需要,驾驶室的材料全部是薄铁皮压成型的,所以一发生事故就不堪一击,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就算轻微的碰撞它,也容易使其变型,严重的碰撞事故致使司机们无法及时逃离和自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利用火药作为动力的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不仅经久耐用,造价较低,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使用范围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装置包括第1碰撞感应器、汽车座椅架 ’第1 碰撞感应器外部设有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的上部内设有带触点上铜片,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的下部对应活动连接有带触点下铜片,带触点下铜片的下端与撞针固定连接,带触点上铜片通过第3导线与汽车蓄电池固定连接,带触点下铜片经第1导线与汽车座椅架固定连接;汽车座椅架的前部固定板的中端设有活塞座,活塞座上设有第2 导线,第2导线分别与车体地线、第1导线固定连接,活塞座的后端与内设有火药的汽缸固定连接,汽缸的后端设有活塞杆撞针,活塞杆撞针与设于撞击板上的撞击孔活动连接,撞击板的两端设有T形插销和弹簧,撞击板的下底两端对称设有燕尾滑槽,撞击板与燕尾滑板固定连接,燕尾滑板与燕尾滑槽活动连接,燕尾滑板通过多个座椅固定孔与支架固定连接, 支架与座椅固定连接。汽缸内设有火药的重量为5 6克;汽缸的构造形状为封闭圆筒或方形,其材料由耐磨合金钢组成。撞击板的上面设有多个T形插销孔和锥形栓。另一种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装置包括第2碰撞感应器、汽车座椅架;第2 碰撞感应器固定安装在汽车的面罩内部靠右侧或左侧前围板上,第2碰撞感应器设有感应板和接通开关,接通开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出线,进线与汽车蓄电池固定连接,出线与第1导线固定连接;汽车座椅架的前部固定板的中端设有活塞座,活塞座上设有第2导线, 第2导线分别与车体地线、第1导线固定连接,活塞座的后端与内设有火药的汽缸固定连接,汽缸的后端设有活塞杆撞针,活塞杆撞针与设于撞击板上的撞击孔活动连接,撞击板的两端设有T形插销和弹簧,撞击板的下底两端对称设有燕尾滑槽,撞击板与燕尾滑板固定连接,燕尾滑板与燕尾滑槽活动连接,燕尾滑板通过多个座椅固定孔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与座椅固定连接。汽缸内设有火药的重量为5 6克;汽缸的构造形状为封闭圆筒或方形,其材料由耐磨合金钢组成。撞击板的上面设有多个T形插销孔和锥形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利用火药作为动力的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不仅经久耐用、造价较低,安全可靠、安装容易和使用范围广。本座椅装置除了原有汽车配椅的调整功能以外,在其底部加装自动后退防撞装置,发生碰撞的一瞬间,椅子会向后抬升,从而改变了司机的位置和腿部的姿势,就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司机往后拉, 使其远离碰撞和挤压;据申请人检索对比后,应该在本领域里尚没有此类装置产品出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座椅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1碰撞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2碰撞感应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2碰撞感应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7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第1碰撞感应器1、第1导线2、汽车座椅架3、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带触点下铜片5、带触点上铜片6、撞针7、第2导线8、活塞座9、汽缸10、座椅固定孔11、活塞杆撞针12、燕尾滑槽13、燕尾滑板14、T形插销孔15、锥形栓16、撞击孔17、撞击板18、T形插销19、弹簧20、第3导线21、固定板22、座椅23、支架对、第2碰撞感应器25、进线沈、出线27、感应板28。装置包括第1碰撞感应器1、汽车座椅架3 ;,第1碰撞感应器1外部设有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的上部内设有带触点上铜片6,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的下部对应活动连接有带触点下铜片5,带触点下铜片5的下端与撞针7固定连接,带触点上铜片6通过第3导线21与汽车蓄电池固定连接,带触点下铜片5经第1导线2与汽车座椅架3固定连接;汽车座椅架3的前部固定板22的中端设有活塞座9,活塞座9上设有第2导线8,第2导线8分别与车体地线、第1导线2固定连接,活塞座9的后端与内设有火药的汽缸10固定连接,汽缸10的后端设有活塞杆撞针12,活塞杆撞针12与设于撞击板 18上的撞击孔17活动连接,撞击板18的两端设有T形插销19和弹簧20,撞击板18的下底两端对称设有燕尾滑槽13,撞击板18与燕尾滑板14固定连接,燕尾滑板14与燕尾滑槽 13活动连接,燕尾滑板14通过多个座椅固定孔11与支架M固定连接,支架M与座椅23固定连接。汽缸10内设有火药的重量为8 10克;汽缸10的构造形状为封闭圆筒或方形, 其材料由耐磨合金钢组成。撞击板18的上面设有多个T形插销孔15和锥形栓16。装置包括第2碰撞感应器25、汽车座椅架3 ;第2碰撞感应器25固定安装在汽车的面罩内部靠右侧或左侧前围板上,第2碰撞感应器25设有感应板观和接通开关,接通开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线26、出线27,进线沈与汽车蓄电池固定连接,出线27与第1导线2 固定连接;汽车座椅架3的前部固定板22的中端设有活塞座9,活塞座9上设有第2导线 8,第2导线8分别与车体地线、第1导线2固定连接,活塞座9的后端与内设有火药的汽缸 10固定连接,汽缸10的后端设有活塞杆撞针12,活塞杆撞针12与设于撞击板18上的撞击孔17活动连接,撞击板18的两端设有T形插销19和弹簧20,撞击板18的下底两端对称设有燕尾滑槽13,撞击板18与燕尾滑板14固定连接,燕尾滑板14与燕尾滑槽13活动连接, 燕尾滑板14通过多个座椅固定孔11与支架M固定连接,支架M与座椅23固定连接。汽缸10内设有火药的重量为5 6克;汽缸10的构造形状为封闭圆筒或方形,其材料由耐磨合金钢组成。撞击板18的上面设有多个T形插销孔15和锥形栓16。工作原理第1碰撞感应器1安装于汽车保险杠后方,撞针7对着汽车前方与保险杠靠近,以便于第一时间感应到碰撞的推力。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架3安装于汽车座椅下方,方向为汽缸10在前,撞击板18 在后。汽车座椅与燕尾滑板14连接,焊接和螺栓固定均可;燕尾滑槽13与车体连接,焊接和螺栓固定均可。本装置结构简单,加工简单,可使用各种标准件,也可自行生产,普通的车、刨、铣床就可以满足所有的加工要求。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保险杠的变形触动第1碰撞感应器1的撞针7,撞针 7被压下时撞在带触点下铜片5上,使得带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个座椅固定孔(11)与支架(24)固定连接,支架(24)与座椅(23)固定连接。上的撞击孔(17)活动连接,撞击板(18)的两端设有T形插销(19)和弹簧(20),撞击板(18)的下底两端对称设有燕尾滑槽(13),撞击板(18)与燕尾滑板(14)固定连接,燕尾滑板(14)与燕尾滑槽(13)活动连接,燕尾滑板(14)通过设有活塞座(9),活塞座(9)上设有第2导线(8),第2导线(8)分别与车体地线、第1导线(2)固定连接,活塞座(9)的后端与内设有火药的汽缸(10)固定连接,汽缸(10)的后端设有活塞杆撞针(12),活塞杆撞针(12)与设于撞击板(18)活动连接有带触点下铜片(5),带触点下铜片(5)的下端与撞针(7)固定连接,带触点上铜片(6)通过第3导线(21)与汽车蓄电池固定连接,带触点下铜片(5)经第1导线(2)与汽车座椅架(3)固定连接;汽车座椅架(3)的前部固定板(22)的中端1.一种自动后退防撞汽车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第1碰撞感应器(1)、汽车座椅架(3);第1碰撞感应器(1)外部设有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的上部内设有带触点上铜片(6),第1碰撞感应器外壳(4)的下部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杨玉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