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就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而言,已知的座椅靠背设置有座椅靠背框架和板体, 该板体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以便支撑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背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 2009-101137)。JP-A No. 2009-101137中描述的板体形成有沿着座椅靠背高度的方向延伸的开口。该开口形成在对应于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胸椎的位置。该开口使得当乘员背部压靠板体时作用在乘员胸椎上的反作用力减小,由此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度。然而,对于JP-A No. 2009-101137中所述的座椅靠背,当例如存在由其它车辆造成的来自车辆尾部的碰撞或类似情况(尾部冲击)时,以及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因惯性而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下脖颈区域(颈椎)压靠在座椅靠背的设置在板体上方的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上。由于通常此处的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由诸如管状体或类似物的钢管构造而成,因此作用在乘员下脖颈区域上的反作用力集中,从而增大对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情况做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减小对下脖颈区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沿座椅高度方向延伸;以及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将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的上端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能够附接头枕;附接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支撑构件;以及肩部支承部分,所述肩部支承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布置成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所述肩部支承部分支撑所述乘员的肩部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