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3358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与方法,涉及硅冶炼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灵活性更高、控制精度更好的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要点为:包括PLC控制模块、主控模块、时间控制模块、时间变量设置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还原炉电流的强度;所述时间变量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自动加电流的时间间隔变量,并将时间间隔变量输出给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用于计时并在其计时时间等于时间间隔变量时向主控模块发出时间报告信号;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时间控制模块输出的时间报告信号并向PLC控制模块输出加电流指令及电流强度的增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冶炼领域,尤其是一种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与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硅冶炼行业中,还原炉电流控制普遍由人工操作实现。人工操作模式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人为因素造成电流波动而导致异常停炉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还原炉电流自动控制技术,即TPS (全场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该系统采用温度闭环反馈回路控制模式,需要在LCN (局域控制网络)网络增加AM (应用模件)以完成用户的高级算法及控制策略,而且还需得到AMO (应用模件操作系统)在线操作属性软件的支持,硬/软投入成本高,同时也给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挑战,尤其是现场仪表如红外线高温温度计,H2流量计、TCS流量计的准确性造成TPS系统中PID自动调控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下降,影响整个自动控制效果,TPS系统还存在控制不灵活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控制精度更高的还原炉加电流开环控制电路及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包括PLC控制模块、主控模块、时间控制模块、时间变量设置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还原炉电流的强度;所述时间变量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自动加电流的时间间隔变量,并将时间间隔变量输出给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用于计时并在其计时时间等于时间间隔变量时向主控模块发出时间报告信号;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时间控制模块输出的时间报告信号并向PLC控制模块输出加电流指令。优选地,还包括手动/自动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手动/自动模块切换开关的开关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开关信号接收端连接。优选地,还原炉电流强度的增量是通过对主控模块编程设置的。基于上述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流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401 用户根据需要向时间变量设置模块输入时间间隔变量,时间变量设置模块将时间间隔变量输出给时间控制模块;步骤402 时间控制模块接收时间间隔变量;步骤403 时间控制模块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与时间间隔变量相等时向主控单元发出时间报告信号;步骤404 主控单元收到时间报告信号后控制PLC控制模块增加电流;步骤405 =PLC控制模块增加还原炉电流的强度。优选地,所述还原炉电流强度的增量为1A。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05之后还有步骤406 时间控制模块判断时间变量设置模块有无输出时间间隔变量若有,则重新顺序执行步骤402至步骤406 ;若无,则重新顺序执行步骤403至步骤406。优选地,所述步骤403与步骤404之间,所述还包括步骤701 主控单元判断是否收到收到手动模式切换信号,当主控单元接收到手动模式切换信号时停止工作。优选地,所述步骤701之后,所述还包括步骤801 主控模块判断用户编程设置的还原炉电流强度的增量超过其预设的数值范围时,若超过,主控单元停止工作。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电流自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改善人力成本。之前手动增加电流,以每班4人操作16台还原炉电流控制,每班需要500min,劳动强度80% ;采用本专利技术后,以每班3人操作16台还原炉电流控制,每班只需Hmin,劳动强度降低到60%。2、实现作业规范化,减少操作异常,从而提升产能,降低成本。由于人工控制电流模式,作业强度大,容易出现操作异常导致电流不均勻,从而引起硅棒在生长过程中热场不均,硅棒热场变化很快,造成硅棒裂棒、熔硅,温度夹层,停炉倒炉等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目前还原炉异常停炉达259Γ30%,以每次异常停炉损失产能5%计算,整体产能损失达129Γ15%。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及方法实现了还原炉电流自动化控制,不但可以保证电流变化均勻,而且可以保证三相电流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了硅棒热场变化平稳和硅棒热场分布均勻,可大量减少硅棒裂棒、熔硅,温度夹层,停炉倒炉等异常停炉现象。以公司设计产能 3000Τ估计每年可增加硅棒产出15(Γ180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见图2、3,从图中两种模式控制下的电流变化曲线看,无论是在电流变化的平稳度上还是在三相电流的一致性上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控制模式的效果都比人工控制电流模式好很多。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及方法可根据已设定的时间周期值(根据工艺要求,时间单位为S)实现还原炉电流值的自动控制,而且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手动和自动之间的相互转换来满足工艺控制要求,具有控制灵活的优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后电流与电压变化曲线图。图3工人控制电流与电压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包括PLC控制模块、主控模块、时间控制模块、时间变量设置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为控制电流柜的终端处理器,由PLC控制电路实现,直接控制电流柜一定强度的还原炉电流。所述时间变量设置模块可以由计算机或者单片机实现,用于接收用户设置的自动加电流的时间间隔变量,其设置方式可以以键盘输入或者写单片机寄存器的方式实现,用户录入时间间隔变量后,时间变量设置模块将时间间隔变量输出给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由定时器实现,用于计时并在其计时时间等于时间间隔变量时向主控模块发出时间报告信号;主控模块可以由微处理器芯片实现,用于接收所述时间控制模块输出的时间报告信号并向PLC控制模块输出加电流指令。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还包括手动/自动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手动/自动模块切换开关的开关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开关信号接收端连接,具体是与实现主控模块功能的微处理器芯片的一个通用IO 口连接。开关信号高电平代表手动模式切换信号,低电平代表自动模式切换信号,反之亦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 用户根据需要向时间变量设置模块输入时间间隔变量,时间变量设置模块将时间间隔变量输出给时间控制模块;步骤2 时间控制模块接收时间间隔变量;步骤3:时间控制模块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与时间间隔变量相等时向主控单元发出时间报告信号;步骤4 主控单元收到时间报告信号后控制PLC控制模块增加电流; 步骤5 :PLC控制模块增加还原炉电流的强度。作为上述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循环执行上述步骤,以进一步实现自动加电流控制,具体方法为在所述步骤5之后增加步骤6:时间控制模块判断时间变量设置模块有无输出时间间隔变量若有,则重新顺序执行步骤2至步骤6;若无,则重新顺序执行步骤3至步骤6。上述控制方法中,时间间隔变量与还原炉电流强度的增量均由用户根据工艺要求决定,其中还原炉电流强度的增量通过对主控模块编程设定,优选的还原炉电流强度的增量为IA0在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运行时,具体而言,是在步骤3至4之间增加以下步骤,即步骤1. 1 一旦主控模块接收到手动/自动模块切换开关输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还原炉自动加电流控制电路,包括PLC控制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还原炉电流的强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模块、时间控制模块、时间变量设置模块;所述时间变量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自动加电流的时间间隔变量,并将时间间隔变量输出给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用于计时并在其计时时间等于时间间隔变量时向主控模块发出时间报告信号;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时间控制模块输出的时间报告信号并向PLC控制模块输出加电流指令及电流强度的增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国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