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0103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包括:光耦、三极管、稳压管,光耦的输入端接CPU的输出信号,还包括晶体管,光耦的输出端一端经第一电阻与晶体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光耦的输出端一端相连,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后一端与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中点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晶体管的发射极跨接,稳压管的一端与晶体管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稳压管两端一端接继电器的电源端,另一端接继电器地端。保证了在输入接线错误或继电器短路后驱动电路的可靠,减小导通损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PLC输出电路如图1所示,光耦Ul的输入端接CPU的输出信号,光耦Ul的输出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及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7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稳压管Dl并联在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稳压管Dl两端接继电器的电源端及地端。上述电路中,当出现不正当使用,如输出端口误接,继电器短路,使用了不相匹配的负载或负载上施加的电压不当等,开关管将流过较大的电流导致其损坏;同时,开关管导通时工作在放大区,导通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本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包括光耦、三极管、稳压管,光耦的输入端接CPU的输出信号,还包括晶体管,光耦的输出端一端经第一电阻与晶体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光耦的输出端一端相连,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后一端与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中点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晶体管的发射极跨接,稳压管的一端与晶体管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稳压管两端一端接继电器的电源端,另一端接继电器地端。其中,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晶体管的发射极相连。其中,还包括热敏电阻,稳压管两端一端经热敏电阻接继电器的电源端。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保证了在输入接线错误或继电器短路后驱动电路的可靠,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线路当出现不正当使用时损坏产品的情况;2、改变了线路的静态工作点,使输出驱动管有效地工作在饱和区,减小了其导通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PLC输出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2所示,光耦Ul的输入端接CPU的输出信号,光耦Ul的输出端一端经电阻Rl与晶体管Ql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Ql的基极经电阻R2与光耦Ul的输出端一端相连,电阻R3和电阻R4串联后一端与晶体管Ql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3和电阻R4的中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5与晶体管Ql的发射极相连,稳压管Dl的一端与晶体管Ql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稳压管Dl两端一端经热敏电阻Fl接继电器的电源端,另一端接继电器地端。图2在图1基础上增加了一只晶体管Ql构成达林顿管用以增强开关管Q2的饱和深度,始终保证三极管Q2工作于开关状态,降低三极管Q2的损耗图2中,晶体管Ql发射极串接一个热敏电阻F1,当出现负载电流突然增大时,可在数百毫秒内迅速增大自身阻抗保护开关管不被过流冲击损坏。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在输入接线错误或继电器短路后驱动电路的可靠。图2中还增加了一个限流电阻R5,可以防止在继电器短路的瞬间,热敏电阻Fl还没有来得及响应前限制流过三极管的电流,保护三极管不要瞬间功率损坏。在继电器正常工作时提供偏置电压,确保Q2工作在饱和区,开关管Q2的CE并联稳压管有效的阻止了短时间内因过压而损坏开关管。当继电器需要工作时,CPU发出连接信号,LY为低电平,光耦Ul导通,接着三极管 Ql导通,导致Q2饱和导通,接着继电器吸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Q2)、稳压管(D1),光耦(U1)的输入端接CPU的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晶体管(Q1),光耦(U1)的输出端一端经第一电阻(R1)与晶体管(Q1)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Q1)的基极经第二电阻(R2)与光耦(U1)的输出端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后一端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中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Q1)的发射极跨接,稳压管(D1)的一端与晶体管(Q1)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稳压管(D1)两端一端接继电器的电源端,另一端接继电器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保护的PLC输出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Q2)、稳压管(D1),光耦(Ul) 的输入端接CPU的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晶体管(Ql),光耦(Ul)的输出端一端经第一电阻(Rl)与晶体管Oil)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 (Ql)的基极经第二电阻(R2)与光耦(Ul)的输出端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 (R4)串联后一端与晶体管Oil)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中点与三极管0^2)的基极相连,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楚春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