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5794 阅读:5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车体下端设有多组驱动轮组,所述的多组驱动轮组中有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剩余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均高于上述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采用驱动轮高度差的办法,减小了整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平地里行驶的时候,使得整车的机动性大为提高。而在水上、沙漠、雪地、沼泽等地势复杂的地形,因为存在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所以驱动轮高度差对整车与接地面的大小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还是能够保证整车在各种特殊地形的适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驱动轮高度差的办法,很好的达到了整车在机动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平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陆两栖特种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水陆两栖全地形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特种车是一种能够实现在各种特殊地形如水上、沙漠、雪地、沼泽等地形行驶的车型,它广泛应用于空投作战、边疆巡逻、科考探险、森林防护、治安防暴、抢险救灾、 水上营救等特殊作业,同时在工农作业、户外休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所以水陆两栖特种车能够实现普通车型不能适用的各种特殊地形,主要是其多轮及全轮驱动技术,本申请人在早年已经申请并取得了专利,专利号为ZL200620109000.6 的一种链条传动装置,该链条传动装置设置在车体的底部,且与车轮相连接,在该链条传动装置的一端设有主动轴,主动轴的前侧设有若干前从动轴,主动轴的后侧设有若干后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所述的链条处设有托链装置。该链条传动装置具有多个从动轴能够带动多个车轮,从而适应特殊场合的车体使用。该技术的原理是增大接地面积,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该车型适用于各种特殊地形,然而同时这种结构给整车的机动性带来了缺陷,因为存在与地面摩擦力大的因数,使其在转向和车速上明显受到了影响。本技术要解决这个缺陷,在机动性和适用性之间寻求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水陆两栖特种车的转向和车速机动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提高整车机动性,又能满足整车在各种地形的适用性的改进的水陆两栖全地形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陆两栖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车体下端设有多组驱动轮组,每组驱动轮组包括有两个驱动轮,该两驱动轮分别平行设置于车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驱动轮组中有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剩余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均高于上述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要提高整车机动性,需要减小整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即减小摩擦力,采用驱动轮高度差的办法,这个高度差经过有限次测试最佳值在15-30公分内,在平地里行驶的时候, 因为存在这个驱动轮高度差,所以使得整车的机动性大为提高。而在水上、沙漠、雪地、沼泽等地势复杂的地形,因为存在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所以驱动轮高度差对整车与接地面的大小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还是能够保证整车在各种特殊地形的适用性。因此本技术采用驱动轮高度差的办法,很好的达到了在机动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平衡。作为优选,所述车体为8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的密封车体,该车体包括4组驱动轮组,位于车体中间的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剩余位于车体两边的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均高于上述车体中间的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4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均相同,驱动轮设于轮轴上,这些轮轴分别设于车体下端两侧面上对称布置的4组轴孔中,位于车体一侧面上的4个轴孔其中中间的两个轴孔水平高度低于两侧的轴孔,而中间的两个轴孔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两边的轴孔也在同一水平线上;轮轴通过链条连接到传动轴上,传动轴再通过链条连接到驱动轴上。在8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型中,单侧有4轮,两边的驱动轮高于中间的驱动轮, 使得转向行程路径减小,转向更加顺畅。要使得驱动轮存在高度差的效果,可以采用轮轴间存在高度差,也可以采用驱动轮大小不一,但是如果采用后者的话成本较大,因为驱动轮大小不一了,在驱动的时候做不到同步,使得整体动力机构都要随之改进,而且这个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车型的特殊结构即车体密封结构,传动机构都在车体内,而且每个轮轴都独立,轮轴通过链条连接到提供动力的传动轴和驱动轴上,这样轮轴的位置布置只和车体上的轴孔相关,改变轴孔的高低成本较低,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来达到驱动轮高度差就在为合适。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所述车体为6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的密封车体,该车体包括3组驱动轮组,位于车体两边的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剩余位于车体中间的一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高于上述车体两边的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3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均相同,驱动轮设于轮轴上, 这些轮轴分别设于车体下端两侧面上对称布置的3组轴孔中,位于车体一侧面上的3个轴孔其中两边的两个轴孔水平高度低于中间的轴孔,而两侧的轴孔在同一水平线上;轮轴通过链条连接到传动轴上,传动轴再通过链条连接到驱动轴上。在6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型中,单侧有3轮,两边的驱动轮低于中间的驱动轮, 使得车体更平稳,又增加了整车的机动性。要使得驱动轮存在高度差的效果,可以采用轮轴间存在高度差,也可以采用驱动轮大小不一,但是如果采用后者的话成本较大,因为驱动轮大小不一了,在驱动的时候做不到同步,使得整体动力机构都要随之改进,而且这个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车型的特殊结构即车体密封结构,传动机构都在车体内,而且每个轮轴都独立,轮轴通过链条连接到提供动力的传动轴和驱动轴上,这样轮轴的位置布置只和车体上的轴孔相关,改变轴孔的高低成本较低,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来达到驱动轮高度差就在为合适。有益效果采用驱动轮高度差的办法,减小了整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平地里行驶的时候,使得整车的机动性大为提高。而在水上、沙漠、雪地、沼泽等地势复杂的地形,因为存在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所以驱动轮高度差对整车与接地面的大小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还是能够保证整车在各种特殊地形的适用性。因此本技术采用驱动轮高度差的办法,很好的达到了整车在机动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8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型中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轴孔的布置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6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型中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轴孔的布置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驱动轮,3-轴孔,4-轮轴,5-链条,6-传动轴,7-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水陆两栖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密封车体1适用于8 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车体1的下端设有4组驱动轮组,4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2均相同, 每组驱动轮组包括有两个驱动轮2,该两驱动轮2分别平行设置于车体1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轮2安装在轮轴4上,这些轮轴4分别安装在车体下端两侧面上对称布置的4组轴孔3中,位于车体1 一侧面上的4个轴孔3其中中间的两个轴孔 3水平高度低于两侧的轴孔3,这个高度差最佳值为25公分,而中间的两个轴孔3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两边的轴孔3也在同一水平线上;轮轴4通过链条5连接到传动轴6上,传动轴 6再通过链条5连接到驱动轴7上。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水陆两栖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密封车体1适用于6轮系列水陆两栖特种车,车体1的下端设有3组驱动轮组,3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2均相同,每组驱动轮组包括有两个驱动轮2,该两驱动轮2分别平行设置于车体1的两侧。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轮2安装在轮轴4上,这些轮轴4分别安装在车体下端两侧面上对称布置的3组轴孔3中,位于车体一侧面上的3个轴孔3其中两边的两个轴孔3水平高度低于中间的轴孔3,这个高度差最佳值为20公分,而两侧的轴孔3在同一水平线上; 轮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水陆两栖特种车的驱动轮结构,车体下端设有多组驱动轮组,每组驱动轮组包括有两个驱动轮,该两驱动轮分别平行设置于车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驱动轮组中有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剩余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均高于上述两组驱动轮组的驱动轮触地面所在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