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8095 阅读:7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陆两用车。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包括车壳,所述车壳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后端开口的用于容置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车壳的前后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水陆两用车通过改变车轮距离车壳的距离来改善陆上通过性所导致的车轮与车身的固定不便、车辆整体结构变复杂、车轮呆滞在在高位时陆上通过性差、陆地行驶时车辆的重心较高而导致行驶时的平稳性差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陆两用车,尤其涉及ー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水陆两用车由于在现有的普通的车 辆上安装了水上推进装置,而水上推进装置需要安装在车辆的下部,故水上推进装置会导致车辆的在陆地上行驶时的通过性(原因为车身的底部距离地面的距离减小所致,以下称为陆上通过性)下降。为了使水陆两用车保持原有的陆上通过性不变,现有的方法为通过将车轮设计为相对于车壳可收起的结构形式,在地面行驶时,使车轮相对于车壳伸出,在水上行驶时使车轮相对于车壳收起。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800443780、公告日为2007年12月12日、名称为“ー种水陆两用车辆”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ー种水陆两用车。该车包括滑翔性外壳和至少四个车轮,车轮中的每ー个可在伸出的陆地模式位置和收回的水上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当车辆エ作在陆地模式时、则车轮相对应外壳伸出,当车辆工作在水上模式时、则车轮相对于外壳收縮。现有的通过将车轮设计为可伸縮的方式来保持陆上通过性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车轮是可以伸縮的,因此导致车轮与车身的固定不便,车辆整体结构变复杂;伸缩车轮用的结构产生故障而导致车轮停留在高位(离车壳较近的位置)时则陆上通过性会十分差;在地面行驶时车辆的重心较高,行驶时的平稳性差,容易导致车辆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水陆两用车通过改变车轮距离车壳的距离来改善陆上通过性所导致的车轮与车身的固定不便、车辆整体结构变复杂、车轮呆滞在在高位时陆上通过性差、陆地行驶时车辆的重心较高而导致行驶时的平稳性差等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包括车壳,所述车壳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后端开ロ的用于容置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车壳的前后方向延伸。本技术对轴流喷水推进器进行安装的方法为,将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在车壳底壁上的安装槽内,发动机输送动カ给驱动轴,驱动轴使轴流喷水推进器工作。具有本技术结构的水陆两用车,由于车壳底壁外面板上设计了安装槽,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安装不会对陆上通过性产生干渉,因此无需将车轮设计为相对于车壳可伸縮,从而克服了现有的水陆两用车通过改变车轮距离车壳的距离来提高两用车陆上通过性所导致的车轮与车身的固定不便、车辆整体结构变复杂、车轮呆滞在在高位时陆上通过性差、地面行驶时车辆的重心较高而导致行驶时的平稳性差等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前端设有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供驱动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驱动轴穿过的轴孔。使用过程中,驱动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驱动轴穿过前壁上的轴孔后同轴流喷水推进器同轴进行连接,驱动轴同轴孔之间密封连接,防止水从轴孔进入车壳内。将动カ传递给轴流喷水推进器时方便。车辆行进过程中,水流对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阻力小,对轴流喷水推进器同车壳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低,便于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后端设有沿车壳左右方向延伸的辅槽,所述安装槽和辅槽呈“T”字形连接在一起。能够在安装槽的宽度同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宽度相当的情况下,通过辅槽去取放轴流喷水推进器,达到既能保证装卸轴流喷水推进器时的方便性又能降低车壳的内部空间的缩小量。如果将安装槽的宽度设计为比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宽度大较多来保证装卸轴流喷水推进器时的方便性,则外壳的内部空间的缩小量会较大,不利于载人和在水上漂浮。作为优选,所述辅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后端部。辅槽的设置对车壳底壁内表面的平整度影响小。通过绳索等吊装轴流喷水推进器到安装槽内时,使绳索对齐辅槽,完成安装后,将绳索取下时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高度。该设计能够使沿车壳 的高度方向轴流喷水推进器完全容置在安装槽内。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安装对车辆在陆通过性没有任何影响,对保持原有陆上通过性的效果最佳。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为由车壳底壁朝上凸起而形成的槽。能在保持底壁较薄的情况下制作出安装槽也即制作安装槽时不需要增加车壳的壁厚,车辆的自重增加小,便于车辆浮在水上。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车壳的底部设计安装槽来安装轴流喷水推进器,轴流喷水推进器对陆上通过性的影响小;无需改变车轮同车壳的现有连接和位置关系,生产制作时方便;结构简单紧凑;陆上行驶时,轴流喷水推进器不易被碰撞到,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时的仰视示意图。图中车壳1,安装槽2,前壁3,轴孔4,辅槽5,轴流喷水推进器6,驱动轴7,车轮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參见图1,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包括车壳I。车壳I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沿车壳I的前后方向延伸。安装槽2为由车壳底壁朝上凸起而形成的槽。安装槽2的前端设有前壁3,使得安装槽2形成前端封闭后端开ロ的槽。前壁3上设有轴孔4。安装槽2的后端部设有沿车壳I左右方向延伸的辅槽5。安装槽2和辅槽5呈“T”字形连接在一起。參见图2,使用时,将轴流喷水推进器6容置并固定在安装槽2内。因安装槽2的深度大于轴流喷水推进器6的高度,使得安装好后轴流喷水推进器6沿车壳I的高度方向完全容置在安装槽2内。驱动轴7穿过轴孔4并通过密封圈同轴孔4密封连接在一起。当在陆地上行驶时,水陆两用车上的发动机驱动车轮8中的驱动轮转动,使得水陆两用车在地面上行驶。当在水上行驶时,水陆两用车上的发动机通过相关机构驱动驱动轴7转动,驱动轴7驱动轴流喷水推进器6工作,轴流喷水推进器6推动水陆 两用车在水上移动。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包括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壳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后端开ロ的用于容置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车壳的前后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前端设有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供驱动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驱动轴穿过的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后端设有沿车壳左右方向延伸的辅槽,所述安装槽和辅槽呈“T”字形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后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为由车壳底壁朝上凸起而形成的槽。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轴流喷水推进器的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为由车壳底壁朝上凸起而形成的槽。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为由车壳底壁朝上凸起而形成的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陆两用车。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包括车壳,所述车壳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后端开口的用于容置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车的轴流喷水推进器安装结构,包括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壳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后端开口的用于容置轴流喷水推进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车壳的前后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