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392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包括换挡杆手柄、换挡拉索、换挡执行机构总成、多个叉轴、多个换挡拔叉、变速器壳体以及离合器壳体,所述换档杆手柄通过所述换挡拉索将换挡指令传递到所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所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通过所述换挡拔叉控制所述叉轴做轴向运动,所述多个叉轴在轴向移动过程中与所述变速器壳体或所述离合器壳体存在接触,所述叉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叉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使得叉轴做轴向运动时与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发生软接触,因而可完全消除换档操作时变速器引起噪声,对换档机构运动时也可吸收振动能量和减轻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换档变速器内部换档运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变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噪声和振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汽车在停车状态或发动机在怠速度运转,这时换档操作驾驶室里听到换档咕咚声音,行车中感觉到换档手柄振动,这是由于变速器内部噪声和扭矩变化较大时振动量变大,外界传递拉索机构不能完全吸收,而体现出来,被人们所感知。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结构,包括换挡杆手柄10、换挡拉索20、换挡执行机构总成30、多个叉轴40、多个换挡拔叉50、变速器壳体以及离合器壳体,换档杆手柄10 通过换挡拉索20将换挡指令传递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30,换档执行机构总成30通过所述换挡拔叉50控制叉轴40做轴向运动,多个叉轴40在轴向移动过程中与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存在硬接触,即钢制的叉轴40和铝合金材料的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直接发生碰撞接触,因而在换挡时会产生碰撞噪音以及有害的振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变速器在进行换挡过程中,存在叉轴与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相互碰撞情形并且会产生噪声和振动量。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包括换挡杆手柄、换挡拉索、换挡执行机构总成、 多个叉轴、多个换挡拔叉、变速器壳体以及离合器壳体,所述换档杆手柄通过所述换挡拉索将换挡指令传递到所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所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通过所述换挡拔叉控制所述叉轴做轴向运动,所述多个叉轴在轴向移动过程中与所述变速器壳体或所述离合器壳体存在接触,所述叉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进一步,所述软橡胶套内部上设有一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套接在所述叉轴的两端上。进一步,所述叉轴的一端部设有凸起连接部,在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一环形固定槽,所述凸起连接部卡接在所述固定槽中。进一步,所述软橡胶套外部设有缓冲环槽。进一步,所述软橡胶套的外部自上至下形成一便于空气通行的拔模角度。进一步,所述软橡胶套底部还设有通风槽。进一步,所述通风槽为三个,所述三个通风槽沿着所述软橡胶套的底部圆心向外延伸。进一步,在所述叉轴端部的外径上削出第一通风斜槽。进一步,在所述凸起连接部的外径上削出第二通风斜槽。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斜槽和所述第二通风斜槽在同一平面上。该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与传统汽车变速器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叉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使得叉轴做轴向运动时与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发生软接触,因而可完全消除换档操作时变速器引起噪声,对换档机构运动时也可吸收振动能量和减轻振动。(2)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叉轴的一端部设有凸起连接部,在软橡胶套的连接凹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一环形固定槽,凸起连接部卡接在固定槽中,因而叉轴做轴向运动过程中,软橡胶套可以牢固的固定在叉轴上,不会因为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软橡胶套从叉轴上脱落。(3)本专利技术由于软橡胶套外部设有缓冲环槽,该缓冲环槽在叉轴与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之间发生接触时有效地起到缓冲作用。(4)本专利技术由于软橡胶套的外部自上至下形成一便于空气通行的拔模角度,该拔模角度使得软橡胶套上粗下细,可以确保当叉轴做轴向运动过程中进出排气可以顺利通过,叉轴不会遇到较大的空气阻力。( 5 )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软橡胶套底部还设有通风槽,该通风槽也是为了确保当叉轴做轴向运动过程中进出排气可以顺利通过,叉轴不会遇到较大的空气阻力。(6)本专利技术还由于在叉轴端部的外径上削出第一通风斜槽以及在凸起连接部的外径上削出第二通风斜槽,上述两个通风斜槽也是起到保证进出排气通畅,减小叉轴运动时空气阻力。附图说明图1 现有手动换档变速器内部换档机构操作示图2 本专利技术手动换档变速器叉轴两端增加软橡胶套立体示图; 图3 本专利技术中叉轴两端增加软橡胶套安装后状态示图; 图4 本专利技术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5 本专利技术中软橡胶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 本专利技术中软橡胶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 本专利技术中软橡胶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 本专利技术中叉轴与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位置关系图; 图9 本专利技术中变速器内部安装叉轴和软橡胶套结构示意图; 图10 本专利技术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中进排气示图。附图标记说明10—换挡杆手柄;20—换挡拉索;30—换挡执行机构总成;40—叉轴;41 一软橡胶套; 42—凸起连接部;43—第一通风斜槽;44一第二通风斜槽;45—连接凹槽;46—缓冲环槽; 47—通风槽;48—拔模角度;49一固定槽;50—换挡拔叉;60—变速器壳体;70—离合器壳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2至图10,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包括换挡杆手柄10、换挡拉索20、换挡执行机构总成30、多个叉轴40、多个换挡拔叉50、变速器壳体60以及离合器壳体70,换档杆手柄10通过换挡拉索20将换挡指令传递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30,换档执行机构总成 30通过换挡拔叉50控制叉轴40做轴向运动,多个叉轴40在轴向移动过程中与变速器壳体 60或所述离合器壳体70存在接触,叉轴40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41。由于在叉轴40 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41,使得叉轴40做轴向运动时与变速器壳体60或离合器壳体70 发生软接触,避免了钢制的叉轴40和铝合金材料的变速器壳体60或离合器壳体70直接发生接触,因而可完全消除换档操作时变速器引起噪声,对换档机构运动时也可吸收振动能量和减轻振动。如图3所示,软橡胶套41直接连接在叉轴40上形成连接紧密的一体机。如图4和图7所示,叉轴40轴向移动过程中,软橡胶套41会与变速器壳体60或离合器壳体70发生摩擦,鉴于软橡胶套41自身质量小,容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叉轴40 发生分离。因此,软橡胶套41内部上设有一连接凹槽45,连接凹槽45套接在叉轴40的两端上。叉轴40的一端部设有凸起连接部42,在连接凹槽45的槽壁上开设有一环形固定槽 49,凸起连接部42卡接在固定槽49中,此结构可以确保叉轴做轴向运动过程中,软橡胶套牢固的固定在叉轴上,不会因为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软橡胶套从叉轴上脱落。在叉轴40端部的外径上削出第一通风斜槽43,在凸起连接部42的外径上削出第二通风斜槽44,第一通风斜槽43和第二通风斜槽44在同一平面上。上述两个通风斜槽也是起到保证进出排气通畅,减小叉轴运动时空气阻力。如图5所示,软橡胶套41底部还设有通风槽47。通风槽47为三个,三个通风槽 47沿着软橡胶套41的底部圆心向外延伸。该通风槽47也是为了确保当叉轴40做轴向运动过程中进出排气可以顺利通过,叉轴40不会遇到较大的空气阻力。如图6所示,软橡胶套41外部设有缓冲环槽46。该缓冲环槽46在叉轴40与变速器壳体60或离合器壳体70之间发生接触时有效地起到缓冲作用。此外,软橡胶套41的外部自上至下形成一便于空气通行的拔模角度49。该拔模角度49使得软橡胶套41上粗下细,可以确保当叉轴40做轴向运动过程中进出排气可以顺利通过,叉轴不会遇到较大的空气阻力。如图8和图9所示,装有软橡胶套41的叉轴40在沿着轴向运动时会与变速器壳体60或离合器壳体70之间发生接触,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减振减噪结构,包括换挡杆手柄(10)、换挡拉索(20)、换挡执行机构总成(30)、多个叉轴(40)、多个换挡拔叉(50)、变速器壳体(60)以及离合器壳体(70),所述换档杆手柄(10)通过所述换挡拉索(20)将换挡指令传递到所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30),所述换档执行机构总成(30)通过所述换挡拔叉(50)控制所述叉轴(40)做轴向运动,所述多个叉轴(40)在轴向移动过程中与所述变速器壳体(60)或所述离合器壳体(70)存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轴(40)的两端分别设有软橡胶套(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勇仲张玉民马威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